欢迎您,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English Version
登录
注册
首页
期刊在线
关于本刊
资讯公告
作者中心
科研团队介绍
专家题字
最新刊期
2021
年
第
5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经典名方
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CD14,FADD,Caspase-8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曹思齐,王凤仪,汤胜男,赵党生,李洋洋,刘志杰,柴瑞婷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401
摘要:目的观察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
)含量及病灶结肠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与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0只,采用病证结合的方式复制大肠湿热型UC大鼠,即高脂高糖辛辣饮食+2,4-二硝基苯磺酸(DNBS)结合乙醇复合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柳氮磺砒啶(SASP)组及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给予柳氮磺嘧啶0.2 g·kg
-1
·d
-1
,芍药汤低、中、高剂量(6,12,24 g·kg
-1
·d
-1
)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CAM-1,TGF-β
1
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CD14,FADD,Caspase-8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D14,FADD,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升高,TGF-β
1
含量明显降低(P<0.05);CD14,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鼠血清中ICAM-1含量明显降低,而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及SASP组大鼠血清中TGF-β
1
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干预组CD14,FADD,Caspase-8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并以芍药汤高剂量组及SASP组更为明显。结论芍药汤对大肠湿热型UC大鼠具有一定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D14,FADD及Caspase-8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芍药汤;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
10
|
1
|
2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67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经典名方开心散及类方的古代文献考证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易腾达,李玉丽,牛林强,谭志强,杨瑞玲,冮顺奎,袁振仪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14
摘要:经典名方开心散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是古代医家治疗健忘的名方之一。经典名方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从古籍出发,考证方剂的源流,梳理主治衍变规律,制剂,服法,禁忌等内容是研究经典名方的重要内容。考证结果表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的创制可追溯至《集验方》开心散和《古今录验方》定志丸。后世医家在应用开心散的过程中创制了许多类方,主治病证也有了拓展,在唐、宋时期,开心散及其类方的主治主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病证。金、元时期,增加了动风抽搐、呵欠等病证。发展至明代,主治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证。到了清代,主治又拓展了耳目不聪、年老神衰和汗症。在治疗“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遗精、便浊时,古人多重用人参、茯苓;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重用远志、菖蒲。其主治病机总结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痰湿内阻。通过总结开心散类方的制剂内容,建议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可为丸剂,规格大小可遵循古人之“梧桐子大”,单颗药丸体积约0.25 mL,质量约0.3 g;单次服用起始剂量为15丸,随病情轻重予以加减,以每次“不过四十丸”为度,每日3次。服药期间应忌酸、甜、羊肉等刺激性食物。以上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关键词:经典名方;开心散;类方;复方制剂;文献研究
13
|
1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3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基于环状RNA测序探讨当归芍药散对APP
swe
/PS1
ΔE9
转基因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贺春香,宋祯彦,李泽,杨苗,于文静,李平,成绍武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04
摘要:目的研究环状RNA(circRNA)在当归芍药散对APP
swe
/PS1
ΔE9
双转基因(APP/PS1)小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月龄APP/PS1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组,药物组予以当归芍药散水提液灌胃,10只野生C57BL/6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灌药8周。应用circRNA测序分析当归芍药散干预前后APP/PS1小鼠差异表达circRNA,构建circRNA-miRNA mRNA相互作用网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cricRNA测序结果,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1(Akt1),p-Akt1,B淋巴细胞瘤-2和Bcl-2-相关X的蛋白质(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区的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干预后有90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其中46个上调,44个下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ircRNA1398,circRNA1399表达水平下降,miR-103-3p,miR-153-3p,miR-143-3p及miR-143-5p表达水平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组circRNA1398,circRNA1399表达水平上调,miR-103-3p,miR-153-3p,miR-143-3p及miR-143-5p表达水平下降(P<0.01)。通过circRNA-miRNA mRNA相互作用网络分析circRNA1398和circRNA1399调控Bcl-2和Akt1基因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p-PI3K,Akt1,p-Akt1和Bcl-2表达量下降(P<0.01),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组APP/PS1小鼠海马区的p-PI3K,Akt1,p-Akt1和Bcl-2表达量增加(P<0.01),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下降(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水平上升,细胞凋亡率为(43.76±2.92)%。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干预后细胞凋亡率为(24.64±3.39)%。结论当归芍药散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和抑制APP/PS1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ircRNA1398和circRNA1399表达及其相应miRNA的表达相关。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阿尔兹海默病;凋亡;环状RNA(circRNA);microRNA(miRNA);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α(Akt1)通路
10
|
0
|
2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20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开心散对A
β
1-42
诱导Alzheimer病大鼠模型Keap-1/Nrf2/MnSOD信号通路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刘江华,杨晶,张京兰,张雯,王非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03
摘要:目的基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信号通路探讨开心散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
1-42
,5 μL)建立AD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开心散低、中、高剂量组,并另设正常组。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片(1.8 g·kg
-1
·d
-1
),开心散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开心散制成的药液(10,20,40 g·kg
-1
·d
-1
),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力。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髓过氧化酶(MP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海马中Keap-1,Nrf2,MnSOD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显著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开心散低、中、高组大鼠平台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和第1次抵原平台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PO,iNO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SOD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开心散低、中、高组大鼠血清中MPO,iN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而SOD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正常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排列整齐,未有尼氏体固缩。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排列欠整齐,有明显的神经元丢失和尼氏体固缩。多奈哌齐组和开心散低、中、高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排列较整齐,神经元数量增多,尼氏体固缩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中Keap-1的积分吸光度I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1),而Nrf2,MnSOD的I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开心散低、中、高组大鼠海马中Keap-1和MnSOD的I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而Nrf2的I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开心散可通过调节Keap-1/Nrf2/MnSOD信号通路缓解AD模型大鼠的认知障碍。
关键词:开心散;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障碍;氧化应激;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信号通路;机制
12
|
0
|
3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96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药理
补肾化痰方对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Th17/Treg平衡机制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谭张奎,周广文,张妍,朱伟,吴小雪,熊梦欣,黄诗怡,向楠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02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化痰方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对免疫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0.184 mg·kg
-1
),补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4.7,9.4,18.8 g·kg
-1
),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手术切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周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灌胃12周后取材。运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检测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核孤受体γt(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蛋白表达量;运用流式细胞抗原检测,分析并比较各组Th17,Treg细胞的数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量降低、骨小梁显著减少(P<0.01);骨微结构破坏,血清中Foxp3浓度显著降低,RORγt浓度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减少(P<0.01),Th17细胞数量增加,且Th17/Treg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骨量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中Foxp3浓度升高,RORγt浓度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但低剂量组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明显升高,Th17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Th17/Treg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肾化痰方可以提高去卵巢大鼠骨量,改善骨微结构,并使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增加而Th17细胞数量减少。进而推论补肾化痰方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而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补肾化痰方;骨免疫;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13
|
1
|
3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81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型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孙瑞英,崔轶凡,曹娟,焦锐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540
摘要:目的探讨温经汤加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肾虚血瘀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从105只SPF级雌性未孕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余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肾虚血瘀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缝内膜,余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构建EM肾虚血瘀型大鼠模型。从造模成功的56只大鼠中随机选取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那唑组(63 mg·kg
-1
)及温经汤加味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
-1
),每组10只,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取各组内膜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测量治疗前后各造模组异位灶长(D
1
),宽(D
2
),高(D
3
),并计算异位灶体积;免疫组化(IHC)检测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反应素-1(TSP-1)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VEGF,TNF-α以及TS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镜下病理观察可见空白组大鼠子宫内膜腺体细胞排列整齐,腺体及间质细胞生长良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内膜结构完整,呈子宫腔状或环形封闭式结构,内有囊肿形成,上皮为立方状或柱状上皮,大部分上皮细胞有分泌现象,间质致密,基质呈少许纤维化,血管增生密集,并可见到少量腺体及炎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7含量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内膜组织中JAK2,STAT3,p-STAT3,VEGF,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TS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汤加味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7含量显著降低(P<0.01),异位灶体积显著减小(P<0.01);温经汤加味高、中剂量组内膜组织中JAK2,STAT3,p-STAT3,TNF-α,VEGF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SP-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温经汤加味具有抑制EM肾虚血瘀型大鼠异位灶侵袭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JAK2/STAT3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所介导的免疫屏障、阻断微血管新生功能有关。
关键词:温经汤加味;子宫内膜异位症;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反应素-1(TSP-1)
10
|
0
|
5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26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美洲大蠊多肽PAE
2
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李银蕊,吕鸿,彭芳,欧玲,吴定宇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2523
摘要:目的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E
2
体内逆转肝癌多药耐药(MD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Balb/c-nude小鼠腋下接种HepG2和HepG2/ADM细胞分别建立肝癌敏感株动物模型和肝癌MDR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epG2模型组,HepG2/ADM模型组,索拉菲尼组[30 mg·kg
-1
,灌胃(ig)],HepG2/ADM+PAE
2
[静脉注射(iv)]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
-1
),HepG2/ADM+PAE
2
ig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
-1
),脱脂膏组(200 mg·kg
-1
,ig),美洲大蠊前期粗提物CⅡ-3组(200 mg·kg
-1
,ig),每2日测量1次裸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并记录,末次给药后,次日取裸鼠肿瘤组织,记录瘤质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美洲大蠊多肽PAE
2
对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蛋白激酶C(PKC),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DR基因1(MDR1)及MDR相关蛋白1(MRP1)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另同时设置口服和静脉2种给药组别以研究美洲大蠊PAE
2
的基本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裸小鼠体质量方面,造模成功后,与正常组比较,裸小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经各药物治疗后,体质量有一定回升,但仍然不及正常裸小鼠。抑瘤作用方面,与模型组比较,美洲大蠊多肽PAE
2
iv组中剂量组抑瘤效果最好(P<0.05),口服给药组抑瘤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高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美洲大蠊前期粗提物CⅡ-3无明显抑瘤作用,脱脂膏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P<0.05)。MDR相关蛋白和酶方面,美洲大蠊多肽PAE
2
在体内对MDR相关的蛋白和酶均有一定影响,主要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内LRP,BCRP表达和不同程度影响上述相关蛋白、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内药物外排,从而促进肿瘤凋亡,且作用优于美洲大蠊前期粗提物CⅡ-3和脱脂膏。结论美洲大蠊多肽PAE
2
可能通过影响介导MDR的相关蛋白和酶的表达,减少药物外排,促进细胞内药物累积、细胞凋亡,从而发挥逆转HepG2/ADM细胞Balb/c-nude小鼠移植瘤MDR的作用。
关键词:美洲大蠊多肽PAE
2
;抗肿瘤;多药耐药
10
|
1
|
3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50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复肾功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ACE-AngⅡ-AT1R及ACE2-Ang(1-7)-MASR轴“调控-拮抗”作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徐珂,黄学宽,沈清,张洋,罗洪玉,田珈瑜,邹波,杨琴,侯科名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544
摘要:目的研究复肾功方对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CE-AngⅡ-AT1R)轴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Mas受体[ACE2-Ang(1-7)-MASR]轴的“调控-拮抗”作用,探讨其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5只,正常组常规饲养,造模组进行为期28 d的0.25 g·kg
-1
d
-1
腺嘌呤混悬液灌胃。模型建立后,将存活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0.01 g·kg
-1
·d
-1
),复肾功方低、中、高剂量(4,8,16 g·kg
-1
·d
-1
)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28 d。实验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尾静脉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并收集24 h尿液以测定24 h尿蛋白(24 h U-pro);测定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和肾组织匀浆中AngⅡ,Ang(1-7)及血清中胱抑素C(CysC)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ACE,ACE2,AT1R,MASR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标记肾组织中ACE,ACE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CysC明显上升(P<0.05),血清与肾组织中的AngⅡ含量明显增加,Ang(1-7)含量明显减少(P<0.05),肾组织中ACE,AT1R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ACE2,MASR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比较,经复肾功方干预治疗后,大鼠血清SCr,BUN,CysC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与肾组织中的AngⅡ含量显著减少,Ang(1-7)含量明显增加(P<0.05),肾组织中ACE,AT1R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ACE2,MASR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复肾功方高剂量效果最佳,复肾功方高、中、低剂量的效果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复肾功方可改善腺嘌呤所致CRF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的病理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ACE-AngⅡ-AT1R轴,同时促进ACE2-Ang(1-7)-MASR轴来延缓CRF的进展有关。
关键词:复肾功方;慢性肾衰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1型受体(AT1R)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Mas受体(MASR)轴;调控-拮抗作用
10
|
0
|
2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63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敦煌平胃丸及其拆方对SCG-7901胃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舍雅莉,赵晓文,李俊杰,董娟娟,刘永琦,刘喜平,李长天,李亚玲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229
摘要:目的研究敦煌平胃丸及其拆方对胃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研究敦煌平胃丸及其拆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SCG-7901胃癌皮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敦煌平胃丸组(14.04 g·kg
-1
·d
-1
),活血解毒组(6.50 g·kg
-1
·d
-1
),温中散寒组(3.64 g·kg
-1
·d
-1
)和顺铂组(2 mg·kg
-1
·d
-1
),每组8只。接种第8天开始给药,连续10 d,隔日小鼠称体质量并观察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小鼠,剥取肿瘤称质量,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IHC)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接种第10天开始,顺铂组小鼠一般情况较差,体质量下降,模型、敦煌平胃丸、活血解毒和温中散寒组小鼠一般情况尚可,体质量增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敦煌平胃丸、活血解毒、温中散寒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30.74%,24.80%,4.19%和63.84%,除温中散寒组外,其余给药组瘤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其中敦煌平胃丸与活血解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敦煌平胃丸和活血解毒组能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密度,引起肿瘤细胞坏死;与模型组比较,敦煌平胃丸、活血解毒和顺铂组PI3K,Akt,mTO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敦煌平胃丸与活血解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敦煌平胃丸及其拆方(活血解毒方)对SCG-7901胃癌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表达有关。
关键词:敦煌平胃丸;胃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10
|
0
|
3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3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血必净注射液类过敏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易艳,李春英,张宇实,赵雍,张桂萍,韩佳寅,田婧卓,王连嵋,潘辰,刘素彦,梁爱华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2522
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XBJJ)不良反应是否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并挖掘其可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分别选取XBJJ临床最高浓度的0.5,1,2倍进行类过敏反应研究,以判断不同浓度XBJJ是否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比较配制后存放不同时间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是否存在差异,具体为配制XBJJ到不同浓度后,分别存放10 min,2.5 h,6 h,24 h后再给小鼠尾静脉注射;最后取选3 s,45 s,90 s 3个推注时间进行XBJJ注射,再对不同注射速度的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差异进行比较。结果XBJJ在药物浓度高于临床推荐浓度时会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与配制后存放10 min比较,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相同浓度XBJJ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的程度加重;另外,当XBJJ以3 s注射完时(注射速度达0.083 mL·s
-1
),其产生的类过敏反应最强。结论XBJJ诱发的不良反应以类过敏反应为主。XBJJ配制后存放时间过长和注射速度过快,都会导致其诱发小鼠类过敏反应加重。XBJJ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配制浓度、滴注速度,并现用现配,合理用药,对于提高XBJJ的用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不良反应;类过敏反应;合理用药
7
|
1
|
2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33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临床
麻芍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中医症状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杨勤军,童佳兵,杨程,王心恒,韩明向,李泽庚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537
摘要:目的评价麻芍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中医症状、生存质量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呼吸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冷哮证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麻芍平喘汤口服。两组均连续干预7 d。观察记录两组哮喘患者一般情况、中医症状积分,哮喘控制问卷(ACQ)-7评分,Marks-哮喘生存质量问卷(Marks-AQLQ)评分;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Eos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IL-6,IL-8的含量。结果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0/30),观察组疗效更明显(Z=-2.169,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喉中痰鸣、咯痰、咳嗽、畏寒肢冷证候积分组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CQ-7评分,Marks-A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ACQ-7评分,Marks-A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IL-6,IL-8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芍平喘汤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能有效提高哮喘冷哮证临床有效率,改善哮喘中医症状表现,ACQ-7评分,Marks-AQLQ评分,外周血Eos计数,血清炎症因子含量。
关键词:麻芍平喘汤;支气管哮喘;冷哮证;疗效评价;生存质量
10
|
3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3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刘国雄,匡桥贵,喻欣荷,刘访,王宇,俞洋,陈杨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225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胰岛素及前列地尔注射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滞柔肝颗粒;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急性胰腺炎床旁指数(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氧化应激[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总抗氧化能力(T-AOC)]指标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血脂指标,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3.353,P<0.05),且总有效率52/55(94.55%)高于对照组的41/55(74.55%)(χ
2
=8.419,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大便不通、胸闷、发热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腹痛、大便不通、胸闷、发热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胃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BISAP,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BISAP,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GSSG水平均明显降低,T-AOC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血清MDA,GSSG水平低于对照组,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两组TC,TG,LDL-C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且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中医证候和患者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抑制机体氧化应激,改善血脂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湿热蕴结型;加味大承气汤;临床疗效;淀粉酶;炎性因子;氧化应激;血脂
10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14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六君子汤加减对晚期胃癌气血亏虚证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程硕,张行行,梁琳,张吉发,陆艳,李泽栋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543
摘要: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加减对晚期胃癌气血亏虚证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6例晚期胃癌气血亏虚证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益气养血口服液;观察组给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CD3
+
,CD4
+
,CD8
+
,补体C
3
,C
4
水平,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营养状况,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及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肠道微生态: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χ
2
=5.1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等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特异模块、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
+
,CD4
+
,CD4
+
/CD8
+
,C
3
,C
4
,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
+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b,PA,TP和Hb等营养状况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高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43)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六君子汤加减对晚期胃癌气血亏虚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中医证候和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与提高免疫功能,增强营养状况,改善肠道微生态有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六君子汤加减;晚期胃癌;气血亏虚证;免疫功能;营养状况;肠道微生态
12
|
0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55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清肺泻肝汤对代谢综合征慢性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戴丛书,高钰博,李光耀,刘镓豪,林长青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31
摘要:目的探讨清肺泻肝汤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2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并针对MS不同组分进行调脂、降压和降糖处理。观察组采用清肺泻肝汤加减治疗,1剂/d;对照组给予清肺泻肝汤安慰剂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测量治疗前后腰围(WC),身高、体质量和臀围,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检测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 h血糖(2 h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ISI)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测量治疗前后收缩压(SBD),舒张压(DBP)水平;进行治疗前后朝医太阴人辨象症状评分;检测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P),脂联素(ADP),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BMI和W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G,TC,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FBG,2 hPG,HbA1c,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1),InISI和HOMA-β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BD,DBP水平和朝医太阴人辨象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TNF-α,IL-6,ET-1,iNOS和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NO,eNOS和A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BMI达标率为70.27%(52/74),高于对照组的53.42%(39/73)(χ
2
=4.421,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为95.95%(71/74),高于对照组的84.93%(62/73)(χ
2
=5.171,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为87.84%(65/74),高于对照组的72.60%(53/73)(χ
2
=5.386,P<0.05)。结论清肺泻肝汤治疗太阴人MS患者,可有效调节MS患者肥胖、血压、血糖、血脂组分,减轻临床症状,改善IR,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太阴人;清肺泻肝汤;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
13
|
1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386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定坤丹辅助治疗对子宫内膜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潘思影,张丹,王秀芬,田莉,孙严洁,陈原邻,刘俊保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1233
摘要:目的观察定坤丹辅助治疗子宫内膜癌(EC)术后放化疗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3例,最终完成75例,观察组脱落、失访5例,剔除4例,最终完成77例。两组术后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给予近距离腔内放疗、盆腔外照射、化疗等措施。对照组口服八珍丸,1丸/次,2次/d;观察组口服定坤丹,7 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4个月,并进行长期随访。治疗前、治疗后2和4个月进行气血两虚证评分;记录放、化疗的毒性反应,比较3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膀胱、直肠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比较3度及以上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
+
,CD4
+
,CD8
+
,CD4
+
/CD8
+
);进行治疗前后欧洲生命质量协作组癌症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检测治疗前后癌胚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
)水平;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病情进展(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2和4个月的气血两虚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3级及以上膀胱和直肠的急性放射反应和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度以上化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的5个功能维度和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症状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
+
,CD4
+
,CD4
+
/CD8
+
均高于对照组,CD8
+
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A125,HE4,DKK1,VEGF,MMP-9和TGF-β
1
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情进展率为18.18%(14/77),低于对照组的33.33%(25/75)(χ
2
=4.572,P<0.05)。结论定坤丹辅助治疗EC术后放化疗患者,可减轻气血两虚证症状和放射治疗和化疗导致的毒副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抑制了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生长因子的表达,改善了肿瘤的进展,从而改善了预后。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气血两虚证;定坤丹;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病情进展
10
|
0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382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药学基础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考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崔雪,郑重飞,李莹,亓超,王悦,姚庆强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347
摘要:目的对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紫花地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取紫花地丁5 kg,加3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总浸膏,上60~100目硅胶柱色谱,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50∶1,10∶1,5∶1,2∶1)及甲醇洗脱,得到7个相应馏分。各部位依次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柱色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同时,对从紫花地丁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实验。结果从紫花地丁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N-acetyl-1-ethyl ester glutamic acid(1),N-acetyl glutamic acid-1-ethyl-5-methyl ester(2),橙黄胡椒酰胺(3),rel-(2α,3β)-7-O-methylcedrusin(4),齐墩果酸(5),α-tocopherol-quinone(6),杨芽黄素(7),异莨菪亭(8),七叶内酯(9),24-ethylcholesta-4,24(28)Z-dien-3-one(10),stigmasta-4,25-dien-3-one(11),β-sitostenone(12),β-谷甾醇(13),豆甾-5-烯-3β-醇-7-酮(14)。结论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4,6,7,10~12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6,8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关键词:堇菜属;紫花地丁;化学成分;酰胺;香豆素;抗氧化活性;甾体
21
|
5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8495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中药火麻仁基原植物大麻全基因组YABBY转录因子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孙嘉莹,王震,米要磊,孟祥霄,万会花,闫赟,孙伟,马伟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115
摘要:目的分析大麻(Cannabis sativa)YABBY转录因子家族序列特征、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和基因的差异表达;为深入研究YABBY基因功能提供分子基础,为工业大麻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火麻仁基原植物大麻YABB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使用PlantTFDB,ExPASy,MEME,WoLFPSORT,PLANTCARE等在线网站及TBtools,MEGA,DNAMAN等软件进行YABBY预测和分析并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大麻中含有6个YABBY基因成员,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其中5个定位在细胞核,1个定位在胞外;氨基酸数目185~235个,等电点介于5.05和9.34,相对分子质量在20 582.45~26 282.7 Da;所有CsYABBY蛋白都包含有锌指结构和YABBY两个保守结构域,CsYABBY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多种与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并且在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的表达量存在差异。结论该基因家族的表达可能会受到激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麻YABBY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花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可能对大麻雌花的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YAB1和YAB5亚族的CsYABBY可能参与大麻素的合成过程。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大麻;YABBY基因;保守分析;进化分析
11
|
1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48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道地产区当归药材品质区域划分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徐小琼,朱田田,席少阳,陈博,张小波,晋玲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211
摘要:目的进行当归药材的品质区划研究,指导当归的合理栽培。方法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从定西市5个县857个样地,采集当归样品857份,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采样点信息,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当归药材8个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全国生态因子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SPSS软件,ArcGIS软件进行当归品质适宜性分析。结果当归的分布适宜区集中在定西市中部及南部,在适宜区范围内阿魏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H含量由南向北递减;绿原酸含量由北向南递减;洋川芎内酯A,洋川芎内酯I含量由东向西递减;丁烯基苯酞含量规律性不强,含量最高区域在岷县西部、渭源县清源镇、上湾乡、会川镇;藁本内酯在适宜区范围内含量一致性高,含量最高区域在渭源县中部及通渭县北部地区。岷县、漳县、渭源县南部、通渭县北部地区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含量高,综合品质好。结论该研究对定西市当归药材品质适宜性进行了等级划分,生成了各指标成分及当归综合品质适宜性区划图,研究结果可为当归药材的综合利用,正确选建优质当归原料基地,科学指导当归药材生产与区域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当归;品质区划;环境因子;ArcGIS
13
|
2
|
2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1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基于相对质量常数的丹参饮片等级评价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倪凤燕,吕慧芳,毕霄鹤,石佳,赵桉熠,刘艳,刘安,王跃生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246
摘要:目的建立传统性状评价和现代内在质量分析相结合的丹参饮片等级评价标准。方法测定18批丹参饮片的外观性状参数(厚度、质量)和内在指标成分(丹参酮类与和丹酚酸B)含量,计算相对质量常数,并假设所测样品的百分质量常数最大值为100%,数值≥80%列为一等,≥50%且<80%列为二等,<50%列为三等。结果18批丹参饮片的相对质量常数范围349~884。依据百分质量常数,18批样品成功分为3个等级。一等丹参饮片的相对质量常数≥707,包括样品ds5,ds8,ds14,约占总样本数的17%;二等丹参饮片相对质量常数≥442且<707,约占总样本数的61%;其余的饮片样品为三等,其相对质量常数均<442。结论以相对质量常数法对丹参饮片进行等级评价克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合理、科学地划分丹参饮片等级,可为其他饮片的等级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质量常数;饮片;等级评价;丹参酮类;丹酚酸B;外观性状
10
|
2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8509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数据挖掘
降糖消脂片治疗NAFLD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侯敏,高文静,杜阳,王攀,彭菊琴,蔺亚东,张伏芝,任钧国,刘建勋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349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降糖消脂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获取降糖消脂片各药味的化学成分,于SwissTarget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预测化学成分的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和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筛选NAFLD靶点,并与降糖消脂片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交集分析,获得降糖消脂片治疗NAFLD的靶点。借助STRING 11.0构建治疗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DAVID 6.8对治疗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基于分子对接验证降糖消脂片关键成分与核心治疗靶点的作用特征。结果降糖消脂片治疗NAFLD的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小檗碱、异鼠李素、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芒柄花黄素和己糖醇,核心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Jun原癌基因(JUN),MAPK3,蛋白激酶B1(AKT1或者Akt1),肿瘤蛋白p53(TP53),E1A结合蛋白P300(EP300),Fos原癌基因(FOS),肿瘤坏死因子(TNF),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E1(CYP2E1)。富集分析表明降糖消脂片主要通过外源代谢、氧化还原和胆固醇代谢等生物过程,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AFLD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发挥对NAFLD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降糖消脂片关键成分与降糖消脂片治疗NAFLD核心靶点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降糖消脂片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个关键靶点及多种作用途径治疗NAFLD。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降糖消脂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槲皮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
26
|
2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8503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含丁香方剂的数据挖掘及其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陈青垚,王梁凤,李慧婷,王堯,柳小莉,徐杰,杨明,王芳,张小飞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054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库挖掘,分析以丁香为核心治疗腹泻的高频配伍规律,并利用网络药理学阐释含丁香核心药物组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Python 3.8.1编程对中国中医药数据库进行智能抓取,分析丁香配伍规则,以符合支持度(support)≥0.30,置信度(confidence)≥0.90且提升度(lift)≥1.00的中药设为丁香核心药物组,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成分并筛选成分靶点,以“Diarrhea”为关键词在Therapeutic Target Datebase(TTD),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搜集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 11.0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Discovery Studio Client 2016对核心药物组的成分进行初步验证和评估。结果数据库筛选获得含丁香治疗腹泻的方剂155首,涉及54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在治疗腹泻的配伍中,丁香与木香、甘草、肉豆蔻、白术具有强关联性,以这5味中药组成的核心药物组共涉及119种中药成分和114个潜在靶点,其中104个潜在靶点分布在神经系统,关键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P53),JUN原癌基因(JU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90 kDa热休克蛋白αA1(HSP90AA1)等。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血液循环过程、激素介导的信号途径、化学突触传递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中IL-17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沙门氏菌感染等与治疗腹泻密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蛋白与槲皮素、山柰酚以及β-谷甾醇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含丁香核心药物组涉及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与炎症、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推测其可能通过修复肠道屏蔽完整性、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治疗腹泻。
关键词: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腹泻;丁香;炎症;脑肠互动;方剂
16
|
1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376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基于系统药理学探讨乌头生物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刘婷婷,肖志彬,陈琪,苏敏,王蕾,张莎莎,杨帆,常福厚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01
摘要: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探讨乌头生物碱中化学成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搜集草乌化学成分,通过Pubchem数据库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化学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搜集类风湿性关节炎(RA)靶点,两者取交集,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分析和Pathway富集分析。Cytoscape构建“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拓扑图;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体外实验通过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乌头生物碱中化学成分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JAK激酶(Janus kinase),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主要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以及查阅文献共得到27个化学成分,经筛选后(OB≥30%,DL≥0.18)得到12个化学成分,通过数据库预测并筛选后得到177个潜在作用靶点,与4 329个RA靶点取交集后得到97个靶点作为治疗RA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富集到生物过程(BP)经筛选后共32条(P<0.01,FDR<0.01);所处细胞中的位置(CC)经筛选后共有5个位置(P<0.01,FDR<0.01);分子功能(MF)经筛选后得到12种分子功能(P<0.01,FDR<0.01)。通过构建网络拓扑图说明乌头生物碱在治疗RA时不同的化学成分可作用于相同靶点,同一化学成分也作用于不同的靶点;乌头生物碱既可通过不同靶点与同一通路相连接,也可通过同一靶点与不同通路相连接,说明不同的靶点具有协同作用,充分体现了乌头生物碱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机制。加入不同浓度的LPS刺激(质量浓度为0~200 μg·L
-1
)能够显著上调RAW264.7巨噬细胞COX-2蛋白表达水平(P<0.05),说明炎症模型成功。与正常组比较,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TNF-α,COX-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BLA,songorine,yunaconitine,karacoline各组TNF-α,COX-2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NF-κB,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BLA,songorine,yunaconitine,karacoline各组IRAK4,NF-κB,JAK1,STAT3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基于系统药理学和体外实验对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为了解RA的发病机制,揭示乌头生物碱治疗RA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见解,也为蒙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乌头生物碱;脂多糖;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系统药理学;分子机制
13
|
2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75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威灵仙-天花粉药对抗癌的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司红梅,于旭东,商建伟,宋连英,孟繁超,张耀圣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215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威灵仙-天花粉”抗癌症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对威灵仙和天花粉的活性成分和相应靶蛋白进行筛选;应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癌症疾病的靶点,应用R语言软件筛选威灵仙、天花粉与癌症疾病共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应用STRING数据库绘制共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应用R语言软件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威灵仙-天花粉药对中共获得9个有效活性成分,共检索出31个靶点基因,从癌症疾病中检索出的相关靶基因为814个,两者相关靶基因进行匹配,得到共同靶基因9个,这些靶点主要涉及内肽酶、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参与凋亡过程以及癌症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结合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节细胞凋亡,麻疹,乙型肝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p53,白细胞介素(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多条通路从而发挥治疗癌症的作用。结论初步研究了威灵仙-天花粉治疗癌症的作用机制,威灵仙-天花粉药对具有多个活性成分,能通过多个靶点、多个通路来发挥治疗癌症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威灵仙;天花粉;抗癌症;作用机制;靶点
18
|
1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19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学术探讨
冠状病毒疾病临床证据与中医论治理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张晓阳,李颖,张洪春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222
摘要: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的中医病因特征、病邪属性、病机特点,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检索中国知网(CNKI)与万方数据库中与COVID-19中医药相关的临床研究,理论探讨,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等相关文献,对其中的病因病机、理论认识、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型、用药规律等,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目前中医界对COVID-19的病因共识是感受“疫气”,但在病邪属性方面则有寒、热之争或寒热混杂的认识,病邪有湿、毒、燥、火(热)、风、秽浊、郁等不同,对病机认识有湿、寒、热、毒、瘀、痰、滞、结、燥、秽浊、虚、闭、脱、喘等多样。将病因病机混论,寒热、燥湿等矛盾病邪或病机共融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理论体系的逻辑性,也不符合中医对外感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分层认识与辨证的思维特点。治疗用药的主线是宣肺、清热、化湿、化痰、芳香辟秽,麻杏石甘汤为核心处方,辛温药主要是芳香、化湿、化痰、健脾之品,并不是温阳散寒之品,而且均为寒热并用,提示病因病机的复杂性。COVID-19属中医疫病(瘟疫)范畴,病因为“疫气”,该疫气除具有“毒、秽浊”的基本属性之外,同时具有“湿、热、风”邪的特征;疾病过程中还产生了“痰、瘀、积滞”等次生病邪;病机演变过程以“郁、闭、虚”为特点。COVID-19所感疫气,不论从临床表现、传变规律(各阶段的辨证分型)、用药配伍等方面来看,病性属热的证据更多。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因;病邪属性;病机特点
18
|
4
|
2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44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基于藏象理论探讨化疗药的药物毒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李闪闪,魏丹丹,蒋士卿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427
摘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虽然近年来靶向和免疫疗法逐步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但亦存在不良反应大、易耐药等问题。目前,化疗仍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损害,常导致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反应等药物毒性。虽然现代医学治疗化疗药药物毒性有一定疗效,仍存在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历史悠久,认为化疗为药物毒邪侵袭机体,加重机体“虚”“毒”“瘀”,致使气血脏腑损伤,以脾胃、肝肾最为明显,导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研究证实运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因此,需要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探寻新的治疗方法。藏象理论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相联系,不断发展完善,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中医藏象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病因病机为基础,从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口腔黏膜反应等化疗药常见药物毒性的临床表现着手,即化疗药药物毒性的外在征象,将脏腑的病理表现与生理功能相联系,由象及藏,系统归纳了各类常见化疗药的药物毒性的脏腑特点,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化疗药物毒性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促进中医藏象理论在诊治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藏象理论;化疗药物毒性;骨髓抑制;消化道不良反应;肝肾损伤;口腔黏膜反应
10
|
0
|
3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0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综述
益气活血类中药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夏冉,王茎,戴小华,曾永蕾,李庆羚,马强,高兵,王炜,王意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312
摘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损伤代偿失败的最终结果。长期持续心脏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反过来会进一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病情进展。及时清除心肌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维持存活线粒体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保护心肌细胞的有效手段,也是防治心衰及心室重构的新途径。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线粒体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稳定的一系列细胞活动,包括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细胞内钙调节等。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心衰时大多采用益气活血类药物,气与线粒体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中医学认为,气虚时机体表现为“静止的、下降的、抑制的”与线粒体能量缺损亦可类比,中医经典补气活血治法可应用于此。近年来中医药以线粒体为靶点,从心肌能量供应角度出发,开展许多相关实验研究,发现益气活血类中药可以多靶点、多环节参与调控细胞内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机制,并用实验证实了益气活血类中药可以通过此机制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关键词:益气活血类中药;心力衰竭;线粒体;干预作用
11
|
0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10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辣木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冀恩惠,许静,卫军营,杨洪军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244
摘要:辣木(Moringa oleifera)是一种典型的热带多功能速生树种,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各热带地区。经一些研究考证,辣木在我国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出土于新疆库车的《鲍威尔写本》(第2卷,约公元4—6世纪)。辣木因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生物碱以及糖苷、有机酸酯等以及丰富的营养成分,其突出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使辣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净水剂、医药保健等多个领域。2012年我国卫生部批准辣木为新资源食品。在当今中医药食疗养生的趋势中,辣木脱颖而出,为我国保健品的开发拓展了方向,也丰富了我国中药的发展需求。但是我国对辣木的研究多集中于各个部位的化学成分提取、营养成分分析、食用及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其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较片面。在此目的下,本文从辣木叶的活性成分、降血糖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简单综述,对我国未来辣木叶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辣木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8
|
2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48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车前子的品种、炮制及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李潮,温柔,严丽萍,于欢,龚千锋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058
摘要:车前子是我国常用的传统中药,为江西道地药材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对于车前子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主要涉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对于品种、炮制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车前子资源,对目前研究较多的4个品种进行总结;查阅并整理古今文献中收载的车前子炮制内容,概述车前子的炮制历史沿革;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及工艺对车前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炮制机制,同时对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车前子收载品种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归纳。笔者主要对车前子药材及其饮片在品种、炮制、质量评价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当前存在的品种利用开发不足、炮制机制不明、质量评价标准未建立等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进行展望与分析,以期解决车前子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开发以及优质饮片生产、炮制机制分析、质控体系建立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车前子;炮制;质量评价;品种;历史沿革;道地药材;中药标准化
12
|
2
|
1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352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顺铂毒性损伤机制及中药防治机制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闫潇,邓毅,马骏,李鹏杰,杨志军,杨秀娟,周燕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2460
摘要:顺铂作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之一,用于治疗睾丸癌、卵巢癌、头颈癌、膀胱癌、肺癌、宫颈癌等多种实体癌,疗效显著但毒副作用较强,易对机体产生极大的损害,毒性反应可涉及不同脏器造成严重的损伤,诱导机体出现肾损伤、肝损伤、耳损伤、心脏损伤、神经损伤及其他损伤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顺铂诱导的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顺铂的治疗剂量也因损伤作用受到极大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案或药物与顺铂联合用药实现减毒增效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中医药在临床参与度的逐渐增加,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可通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抑制正常细胞凋亡及炎症损伤、激活细胞自噬、调节药物转运蛋白的异常表达等途径有效降低顺铂化疗引起的毒性反应,协同顺铂提高化疗疗效。该文通过对顺铂引起机体各脏器的损伤机制及中药防治顺铂损伤的机制2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概述,其中包括顺铂诱导不同脏器的损伤剂量与机制,中药与顺铂联合应用降低损伤的有效治疗剂量、联合用药方式、防治机制等,以期为中药联合顺铂等化疗药物增效减毒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顺铂;防治;毒性反应;扶正祛邪
13
|
1
|
0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52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槲皮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蒋海旭,许杰,陆清怡
2021
,
27
(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0105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袭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基本的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腔积液增多、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软骨损伤和骨侵蚀,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其起病和发展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RA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皮质类固醇,改善病情抗风湿病药(DMARDs)和生物制剂等,但是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会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如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伤口愈合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等。此外,天然药物以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较小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槲皮素是一种存在于桑寄生、防己等中药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涉及心血管、关节运动、肿瘤免疫等。临床试验中槲皮素对RA疗效良好。实验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滑膜血管翳的形成、抑制滑膜增生、抑制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调节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等机制来改善RA。本文将简要概括槲皮素的药理活性,并详细论述槲皮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槲皮素;药理活性;综述
13
|
2
|
4
<HT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58491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2-09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加载中...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