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浙江中医药大学 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杭州 310007
2.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杭州 310053
3.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杭州 310023
4.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北京 100700
Received:24 April 2022,
Published Online:04 July 2022,
Published:20 April 2023
移动端阅览
倪天宇,张水利,汤丽等.经典名方中辛夷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08):80-92.
NI Tianyu,ZHANG Shuili,TANG Li,et al.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n Magnoliae Flos in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3,29(08):80-92.
倪天宇,张水利,汤丽等.经典名方中辛夷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08):80-9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0747.
NI Tianyu,ZHANG Shuili,TANG Li,et al.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n Magnoliae Flos in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3,29(08):80-9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0747.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经典名方中辛夷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开发中辛夷的选择与使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皆以辛夷为正名,意为有辛香之味的花蕾;历代所用辛夷的主流基原植物为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和望春玉兰
M. biondii
;近代以来关于其学名考订的历史较为复杂,许多外国学者曾给出过多个不同的学名,然多与我国古代所用辛夷情况不符,系因外国学者未能采集我国所用辛夷药材对应的原植物进行准确鉴定所致;明代前辛夷主产于陕西地区,其后著录的产地渐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崇河南所产望春玉兰之花蕾,奉为道地,因经禹州集散,而习称“会春花”;古代辛夷的采收期多集中于农历正月、二月,亦推崇以望春玉兰之花蕾入药,现则多于冬、春二季采集花蕾,以身干、个大、色黄绿、内瓣紧密、气香、无枝梗者为佳;历代炮制方法以生品为主流,尚有炒制、水浸等。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所用辛夷采用历代所推崇的品质更佳之望春玉兰
M. biondii
的花蕾,原方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生品入药。
By reviewing ancient materia medica and combining with modern literature,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Magnoliae Flos has been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name, origin, producing area,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this herb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After the textual research, it could be seen that the correct name of Magnoliae Flos was Xinyi in the past dynasties, meaning spicy flower buds. The main original plants used in past dynasties are
Magnolia denudata
and
M. biondii
. The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on its scientific name in recent times is complicated, many foreign scholars have given several different scientific names, but most of them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agnoliae Flos used in ancient China, because foreign scholars failed to collect the original plants of Magnoliae Flos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Before the Ming dynasty, Magnoliae Flos was mainly produced in Shaanxi, and then the recorded production areas gradually increas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roducts produced in Henan named
M. biondii
were highly respected, and Henan was regarded as authentic producing area, and because of th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through Yuzhou, it was customarily called Huichunhua. In ancient times, the harvesting period of Magnoliae Flos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months of the lunar calendar, and the flower buds of
M. biondii
were also recommended to be used as medicine, but nowadays the flower buds are mostly collected in winter and spring, and those with dry buds, large size, yellow-green color, tight inner petals, fragrant smell, and no impurities are preferred. In the past dynasties, raw products were the mainstream, and there were also frying, soaking and so on. Based on the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lower buds of
M. biondii
should b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If the original formula does not specify the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the raw products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第二册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 872 - 877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0 : 189 - 190 .
郭春兰 , 黄蕾蕾 , 杨志刚 , 等 . 辛夷类专题研究 [M]//徐国钧,徐珞珊.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 : 第2 册.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 702 - 717 .
马蕊 , 张飞 , 陈随清 . 辛夷(望春花)本草考证 [J]. 亚太传统医药 , 2017 , 13 ( 16 ): 53 - 56 .
万楷杨 . 辛夷基源与产地变迁本草考证 [J]. 亚太传统医药 , 2020 , 16 ( 3 ): 74 - 77 .
屈原 , 宋玉 . 楚辞 [M].廖晨星,注译. 武汉 : 崇文书局 , 2020 : 43 .
佚名 . 神农本草经 [M]. 尚志钧,校注.北京 : 学苑出版社 , 2008 : 80 .
陈藏器 . 本草拾遗 [M]. 手抄本.尚志钧 ,辑复. 1973 : 148 .
韩保昇 . 蜀本草 [M]. 尚志钧,辑复.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 : 426 - 427 .
寇宗奭 . 本草衍义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0 : 83 .
刘文泰 . 本草品汇精要:卷17 [M]. 明弘治十八年写绘本 . 1505 : 1 - 5 .
陈嘉谟 . 本草蒙筌 [M]. 周超凡,陈湘萍,王淑民,辑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8 : 235 - 236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下册 [M]. 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08 : 1300 - 1301 .
许慎 . 说文解字 [M]. 徐铉,校.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7 : 25 .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 . 续修四库全书·九九二·子部·医家类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2 : 283 .
汪昂 . 本草备要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5 : 147 - 148 .
吴仪洛 . 本草从新 [M]. 窦钦鸿,曲京峰,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117 .
黄宫绣 . 本草求真 [M]. 赵贵铭,校注.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 : 101 - 102 .
仲昂庭 . 本草崇原集说 [M]. 孙多善,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7 : 4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 ,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 等 . 中药志:第三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0 : 319 - 323 .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 中药材手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59 : 387 .
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 , 上海市药材公司 . 药材资料汇编:上集 [M]. 上海 : 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59 : 46 - 47 .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 .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1960 : 731 .
南京药学院 . 药材学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1 : 757 - 759 .
陶弘景 . 名医别录 [M]. 尚志钧,辑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64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30卷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6 : 108 - 141 .
陶弘景 . 本草经集注 [M]. 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4 : 257 .
苏敬 . 新修本草 [M]. 尚志钧,辑校.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1 : 315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60卷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87 : 141 - 143 .
《浙江植物志》编委会 . 浙江植物志:第2卷 [M]. 杭州 :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 : 333 .
苏颂 . 本草图经 [M]. 尚志钧,辑校.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 349 .
王继先 . 绍兴本草 [M]. 尚志钧,校注.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7 : 371 .
吴继志 . 质问本草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15 : 146 - 147 .
杨时泰 . 本草述钩元 [M]. 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9 : 622 - 623 .
吴其濬 . 植物名实图考:下册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3 : 773 .
LIU Y H .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axonomy of the family Magnoliaceae [J]. J Syst Evol , 1984 , 22 ( 2 ): 89 - 109 .
刘玉壶 , 夏念和 , 杨惠秋 . 木兰科(Magnoliaceae)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1995 , 3 ( 4 ): 1 - 12 .
MORRISON R . 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Part Ⅲ [M]. Macau : The Honorable East India Co.'s Press , 1822 : 172 .
伊藤圭介 . 泰西本草名疏:附录上 [M]. 花绕书屋藏本 . 1829 : 3 .
饭沼欲斋 . 草木图说后篇:卷六 [M]. 手绘本 . 1833 : 27 - 34 .
岩崎常正 . 本草图谱:第十卷 [M]. 手写填色本 . 1844 : 16 - 22 .
岩崎常正 . 本草图谱:第七十七卷 [M]. 大沼宏平,白井光太郎,考订.东京 : 本草图谱刊行会 , 1920 : 15 - 20 .
HOFFMANN J , SCHULTES H . Noms Indigenes D'Un Choix de Plantes Du Japon Et de La Chine [M]. Leyde : E. J. Brill , 1864 : 10 .
SMITH F P . Contributions Towards the Materia Medica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M]. 上海 : 美华书馆 , 1871 : 142 .
松村任三 . 植物名汇 [M]. 东京 : 丸善株式会社 , 1884 : 118 .
BRETSCHNEIDER E . Botanicon Sinicum:Botan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Materia Medica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 上海 : The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 1895 : 456 - 458 .
STUART G A . Chinese Materia Medica Vegetable Kingdom [M]. 上海 : 美华书馆 , 1911 : 253 - 254 .
松村任三 . 改订植物名汇:前编汉名之部 [M]. 东京 : 丸善株式会社 , 1915 : 219 .
石户谷勉 . 中国北部之药草 [M].沐绍良,译.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946 : 42 .
小泉荣次郎 . 新本草纲目:上册 [M].丁福保,编译. 上海 : 上海医学书局 , 1933 : 507 - 510 .
孔庆莱 , 杜就田 , 莫叔略 , 等 . 植物学大辞典:第一册 [M].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918 : 488 - 489 .
丁福保 . 中药浅说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30 : 519 .
陈存仁 . 中国药学大辞典 [M]. 上海 : 世界书局 , 1935 : 660 - 662 .
陈存仁 . 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M]. 上海 : 世界书局 , 1935 : 177 , 184 .
伊博恩 , 刘汝强 . 本草新注 [M]. 北京 :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 , 1936 : 161 .
赵燏黄 . 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 [M]. 樊菊芬,点校.福州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6 : 219 - 220 .
木村康一 . 和汉药名汇 [M]. 东京 : 广川书店 , 1946 : 64 - 6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3 : 119 .
谢宗万 . 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64 : 25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7 : 300 - 30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 ,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 等 . 中药志:第五册 [M]. 2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 2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85 : 1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90 : 153 - 15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广州 : 广东科技出版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95 : 154 - 155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 : 143 - 144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 126 - 127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0 : 169 - 170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5 : 182 .
肖培根 . 新编中药志:第二卷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 : 706 - 719 .
日华子 . 日华子本草 [M]. 尚志钧,辑释.合肥 : 安徽科学科技出版社 , 2005 : 119 .
卢之颐 . 本草乘雅半偈 [M]. 冷方南,王齐南,校点.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116 - 117 .
陈仁山 . 药物出产辨 [M]. 广州 :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 1930 : 99 .
卢赣鹏 . 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9 : 538 - 540 .
金世元 .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0 : 206 - 207 .
雷斅 . 雷公炮炙论 [M]. 张骥,补辑.施仲安,校注.南京 : 江苏科技出版社 , 1985 : 34 .
凌奂 . 本草害利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82 : 113 .
0
Views
51
下载量
1
CSCD
Publicity Resources
Related Articles
Related Author
Related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