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南京 210023
郑安平,在读硕士,从事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研究,E-mail:zheap9911@njucm.edu.cn
郑晓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从事中医疫病、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研究,E-mail:zhengxiaohong@njucm.edu.cn
收稿日期:2023-04-16,
网络出版日期:2023-07-10,
纸质出版日期:2023-09-05
移动端阅览
郑安平,郑晓红.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沿革演变与方证信息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7):174-184.
ZHENG Anping,ZHENG Xiaohong.Evolution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Classical Formulas Guizhi Shaoyao Zhimutang[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3,29(17):174-184.
郑安平,郑晓红.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沿革演变与方证信息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7):174-18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817.
ZHENG Anping,ZHENG Xiaohong.Evolution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Classical Formulas Guizhi Shaoyao Zhimutang[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3,29(17):174-18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817.
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作为2018年《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第15首,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桂枝、麻黄、附子、知母、芍药、白术、防风、生姜、甘草9味药组成,功用祛风除湿、散寒除痹、佐以滋阴清热,主治风寒湿侵淫兼见化热伤阴之历节、痹证、鹤膝风等病证。在“传承精华,古为今用”的号召下,立足于古今文献考证分析,厘清此方历史沿革以及组成、方义、炮制、剂量、煎服法、主治等方证关键信息。再进行现代文献统计分析时,发现临床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病症广泛,主要用于风湿性疾病的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及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以及骨科疾病的膝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腔积液等疾病,亦可用于内分泌系统、妇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其他系统疾病,病机总责风寒湿或兼热邪袭人,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采用文献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古今文献,探明其沿革演变规律及方证关键信息,以为经典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成药研发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The classic formula Guizhi Shaoyao Zhimutang
listed as the 15th formula in the
Catalog of Ancient Classic Formulas (First Batch)
published in 2018
originated from
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
(《金匮要略》) written by ZHANG Zhongjing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t consists of Cinnamomi Ramulus
Ephedrae Herba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Anemarrhenae Rhizoma
Paeoniae Radix Alb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
Saposhnikoviae Radix
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
and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and is effective in dispelling wind
eliminating dampness
dispersing cold
relieving impediment
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heat. 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wind
cold
and dampness invading the body
combined with heat damaging Yin
such as joint disorders
rheumatism
gout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Based on the call for "inheritance of essence and application of ancient knowledge for modern use"
this study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composition
formulation principles
processing
dosage
decocting methods
and indications of Guizhi Shaoyao Zhimutang using textual research on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When analyzing modern literatur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is formula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It is mainly applied to rheumatic diseases such as rheumatism
rheumatoid arthritis
gout
gouty arthritis
and psoriatic arthritis
as well as orthopedic diseases like knee osteoarthriti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ciatica
and knee joint effusion.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diseases in other systems
including the endocrine system
gynecology
respiratory system
and circulatory system.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involve the invasion of wind
cold
and dampness accompanied by heat pathogens
reflecting the concept of treating different diseases with the same principl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on Guizhi Shaoyao Zhimutang using a literature statistical method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key formula and syndrome information were clarifi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of Guizhi Shaoyao Zhimutang in terms of its formulation and subsequent in-depth studies.
张仲景 . 金匮要略方论 [M]. 王叔和,集.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3 : 1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EB/OL].( 2018-04-13 )[ 2018-12-30 ]. http://k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416/7107.html http://k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416/7107.html .
郑淑晶 , 王佳 , 胡德 , 等 . 桂枝芍药知母汤提取工艺的优化 [J]. 中国药房 , 2022 , 33 ( 2 ): 179 - 184 .
张宝成 , 李雪萍 , 陈云慧 , 等 . 基于三焦痹学说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理论机制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9 , 34 ( 6 ): 2535 - 2538 .
许家骝 , 罗霄山 , 张诚光 . 桂枝芍药知母汤抗风湿的药效学研究 [J]. 中药材 , 2003 , 26 ( 9 ): 662 - 664 .
覃艺 , 曾海蓉 , 王琳 , 等 . 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及清除DPPH谱效关系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 44 ( 14 ): 3042 - 3048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的通知 [EB/OL].( 2020-10-15 )[ 2022-11-29 ]. http://www.natcm.gov.cn/kejisi/zhengcewenjian/2020-11-10/18132.html http://www.natcm.gov.cn/kejisi/zhengcewenjian/2020-11-10/18132.html .
楼英 . 医学纲目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6 : 203 .
孙一奎 . 赤水玄珠 [M]. 叶川,建一,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6 : 223 .
王肯堂 . 证治准绳2类方 [M]. 彭怀仁,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1 : 488 .
程林 . 金匮要略直解 [M]. 谢世平,李志毅,陈晓辉,李丹,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17 .
李彣 . 金匮要略广注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2 : 43 .
赵以德 , 衍义 , 周扬俊 , 补注 . 金匮玉函经二注 [M]. 周衡,王旭东,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0 : 88 .
沈明宗 . 张仲景金匮要略匮 [M]. 宋建平,张晓利,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58 .
魏荔彤 .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M]. 松江何,等,评定.杜雨茂,等,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7 : 79 .
黄元御 .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M]. 麻瑞亭,等,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0 :109, 327 , 402 .
朱光被 . 金匮要略正义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37 - 38 .
高学山 .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高注金匮要略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55 .
黄竹斋 . 伤寒杂病论会通 精纂 [M]. 杨建宇,刘华宝,杨运高,主编.郑州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6 : 386 .
陈修园 . 陈修园医学全书 [M]. 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1 : 270 .
唐容川 .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M]. 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3 : 48 - 49 .
莫枚士 . 经方例释 [M]. 张印生,韩学杰,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6 : 47 .
尤怡 . 尤在泾医学全书 [M]. 孙中堂,主编.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9 : 115 .
吴仪洛 . 成方切用 [M]. 李志庸,点校.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 216 .
张志聪 . 张志聪医学全书 [M]. 郑林,主编.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9 : 943 .
吴谦 . 医宗金鉴 [M]. 刘国正,校注.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5 : 229 .
王泰林 . 王旭高医书六种 [M]. 陆晋笙,订正.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65 : 24 .
徐灵胎 . 兰台轨范 [M]. 刘洋,刘惠杰,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8 : 40 .
徐彬 . 金匮要略论注 [M]. 叶进,点评.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9 : 09 .
陆渊雷 . 陆渊雷《金匮要略今释》 [M]. 王霞,高侃,整理.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8 : 62 .
庆云阁 . 医学摘粹 [M]. 彭静山,点校.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3 : 111 - 112 .
罗建琛 , 谢雪姣 . 罗氏《金匮方症歌括》白话解 [M].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1 : 07 .
陈修园 . 医学实在易 [M]. 林朗晖,点校.福州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 : 197 .
彭子益 , 张宗祥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0 : 175 .
周士祢 . 婴儿论 儿科 [M]. 江月斐,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101 .
曹颖甫 . 经方实验录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9 : 220 .
王好古 . 医垒元戎 [M]. 竹剑平,欧春,金策,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299 .
张璐 . 张氏医通 [M]. 李静芳,建一,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5 : 427 .
真柳诚 , 梁永宣 , 段逸山 , 等 . 《金匮要略》的成书与现存版本问题 [J]. 中华医史杂志 , 2009 , 39 ( 6 ): 357 - 363 .
段逸山 , 邹西礼 . 明抄北宋小字本《金匮要略方》研究 [J]. 中医文献杂志 , 2010 , 28 ( 2 ): 1 - 5 .
张仲景 . 撰金匮要略 [M]. 何任,何若苹,整理.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5 : 4 .
李今庸 . 古医书研究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3 : 301 .
张印生 , 韩学杰 . 孙思邈医学全书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 : 7 , 170 .
任应秋 . 金匮要略语译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9 : 85 .
张仲景 . 新编金匮方论 [M].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元后至元六年邓珍刊本 .
张仲景 . 仲景全书 [M]. 台北故宫馆藏明万历二十七年赵开美刻本 .
张仲景 . 金匮要略方 [M]. 明洪武二十八年吴迁抄北宋治平三年小字本 .
曾凤 , 罗辉 , 董立业 , 等 . 宋人改动《千金要方》桂类药名考证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2 , 35 ( 11 ): 732 - 734 .
真柳诚 , 宇都真理子 . 桂枝汤中是桂枝,还是桂皮? [J]. 中医药文化 , 1992 ( 2 ): 30 .
王焘 . 外台秘要方 [M]. 高文铸,校注.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1993 : 253 .
赵佶敕 . 圣济总录 第2册 [M]. 王振国,杨金萍,主校.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8 . 12 : 363 .
陈无择 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1 : 39 .
陈自明 . 妇人大全良方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0 : 93 .
曹洪欣 .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校点续集) 第1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0 : 10 .
李仲南 .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 永类钤方 [M]. 刘洋,校注.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4 : 320 .
王肯堂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女科证治准绳 [M]. 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 : 192 .
吴普 . 吴氏本草经 [M]. 尚志钧,辑校.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5 .
陶弘景 . 尚志钧,辑校 . 名医别录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韩保升 . 蜀本草 [M]. 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 .
范成大 . 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桂海虞衡志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7 : 589 .
王梦雷 , 陈平 , 杨雨婷 , 等 . 古代经典名方小续命汤的处方关键信息考证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22 , 38 ( 4 ): 179 - 186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 第16(2)/31/27卷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81 .
王进宝 , 刘思鸿 , 张磊 , 等 . 经典名方达原饮的关键信息考证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1 , 27 ( 24 ): 1 - 9 .
张建逵 , 窦德强 , 王冰 , 等 . 白术的本草考证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13 , 24 ( 9 ): 2222 - 2224 .
赵佳琛 , 翁倩倩 , 张悦 , 等 . 经典名方中芍药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 44 ( 24 ): 5496 - 5502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0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及其物质基准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EB/OL].( 2019-03-22 )[ 2019-06-18 ]. http://www.nmpa.gov.cn/WS04/CL2101/335926.html http://www.nmpa.gov.cn/WS04/CL2101/335926.html .
杨艳玲 , 刘彩凤 , 黄嘉怡 , 等 . 经典名方桃红四物汤的古今文献分析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1 , 27 ( 13 ): 10 - 20 .
王家葵 , 王家黎 , 贾君君 . 中药材品种沿革及道地性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07 .
孙兴姣 , 李红娇 , 刘婷 , 等 . 中药民族药麻黄的本草考证 [J]. 中国药业 , 2017 , 26 ( 21 ): 1 - 3 .
洪浩 , 陈虎彪 , 徐风 , 等 . 麻黄药材原植物资源和市场品种调查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11 , 36 ( 9 ): 1129 - 1132 .
冯毓秀 , 林寿全 . 甘草的本草考证及研究概况 [J]. 时珍国药研究 , 1993 , 4 ( 2 ): 43 - 46 .
刘艳 , 张国媛 , 陈莎 , 等 . 经典名方麻黄汤的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分析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1 , 27 ( 1 ): 7 - 1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的通知 [EB/OL].( 2022-9-16 )[ 2022-11-29 ]. http://www.natcm.gov.cn/kejisi/gongzuodongtai/2022-09-27/27803.html http://www.natcm.gov.cn/kejisi/gongzuodongtai/2022-09-27/27803.html .
闵钺 . 本草详节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3 - 5 .
佘颜 , 邓艳玲 , 赵先平 , 等 . 生白术治疗便秘探析 [J]. 湖南中医杂志 , 2016 , 32 ( 1 ): 133 - 135 .
熊秋韵 , 李梦婷 , 缪璐琳 , 等 . 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镇痛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的比较研究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17 , 33 ( 1 ): 123 - 127 .
王庆国 . 伤寒论选读 [M].新世纪第 4 版.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261 .
李宇航 , 郭明章 , 孙燕 , 等 . 仲景方用药度量衡古今折算标准研究 [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0 , 33 ( 9 ): 597 - 600 .
仝小林 . 中医经方防治疑难病基础与临床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5 : 26 .
傅延龄 , 宋佳 , 张林 . 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研究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5 : 6 .
段富津 . 方剂学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5 : 196 .
仝小林 , 穆兰澄 , 姬航宇 , 等 . 《伤寒论》药物剂量考 [J]. 中医杂志 , 2009 , 50 ( 4 ): 368 - 372 .
李培生 . 伤寒论讲义 [M].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 : 326 .
仝小林 . 方药量效学 高等十三五创新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9 : 144 .
刘起华 , 陈弘东 , 孙玉雯 , 等 . 论《伤寒论》煎药法之特殊性 [J]. 中医杂志 , 2016 , 57 ( 3 ): 185 - 188 .
张宇燕 , 万海同 , 杨洁红 , 等 . 附子配伍甘草减毒增效的研究 [J]. 中医杂志 , 2012 , 53 ( 16 ): 1365 - 1368 .
任红艳 , 田永衍 , 梁晶 , 等 . 《伤寒论》方药煎煮时间浅析 [J]. 光明中医 , 2009 , 24 ( 5 ): 953 - 954 .
谢观 . 中华医学大辞典 [M]. 沈阳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 1125 .
俞励平 , 梁晓亮 , 曾永长 , 等 . 麻黄“上沫”成分的热分析TG-DTG-DSC及热解-GC-MS研究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 50 ( 3 ): 94 - 97 .
柯琴 . 伤寒来苏集 [M]. 柳璇,校注.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1 : 41 .
江苏新医学院 . 中药大辞典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3 : 12 .
浅田宗伯 . 浅田宗伯方论医案集 [M]. 陆雁,整理.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9 : 3 .
刘梓衡 . 临床经验回忆录 [M]. 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80 : 45 - 60 .
毛德西 . 毛德西医论医案集 [M]. 郑州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 : 495 .
0
浏览量
45
下载量
3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