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首都医科大学 宣武医院,北京 100053
2.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 100026
陈娜,博士,药师,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E-mail:CHENNaaa@126.com
张兰,博士生导师,主任药师,从事中药新药研发及药理学研究,E-mail:xwzhanglan@126.com
收稿日期:2023-05-23,
网络出版日期:2023-08-01,
纸质出版日期:2023-09-20
移动端阅览
陈娜,郭景仙,褚燕琦等.经典名方猪苓汤的历史沿革与临床运用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8):146-155.
CHEN Na,GUO Jingxian,CHU Yanqi,et al.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Zhulingtang[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3,29(18):146-155.
陈娜,郭景仙,褚燕琦等.经典名方猪苓汤的历史沿革与临床运用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18):146-15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918.
CHEN Na,GUO Jingxian,CHU Yanqi,et al.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Zhulingtang[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3,29(18):146-15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918.
经典名方猪苓汤出自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编纂的医学著作《伤寒论》,被收录于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猪苓汤的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法、功效和应用等进行考证分析。共获取猪苓汤相关信息733条,涉及中医古籍206部,其中52部详细记载了猪苓汤的组成、剂量、炮制、功效等关键信息。考证分析结果显示,猪苓汤由猪苓、茯苓、泽泻、阿胶和滑石组成,其中猪苓和茯苓宜去皮使用,阿胶宜蛤粉炒制,滑石宜粉碎或水飞。根据古今剂量折算,煎服时取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各15.63 g,加水800 mL,煎煮至400 mL,除去药渣,药汁加入阿胶15.63 g烊化,每次温服140 mL,每日3次。猪苓汤具利水、养阴、清热之功效,主治水热互结证,症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等。现代研究表明,猪苓汤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该文对经典名方猪苓汤进行了关键信息考证,为猪苓汤的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The classic formula Zhulingtang
derived from the medical work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伤寒论》) compiled by ZHANG Zhongjing
a medical sage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Catalogue of Ancient Classic Formulas (First Batch)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18. Using the method of textual research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to conduct a historical and textual analysis of Zhulingtang
including its origin
composition
dosage
processing
decoction methods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s. A total of 733 pieces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Zhulingtang were collected
involving 206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texts
with 52 of them providing detailed records of the composition
dosage
processing
and efficacy of Zhulingtang.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Zhulingtang was composed of Polyporus
Poria
Alismatis Rhizoma
Asini Corii Colla
and Talcum. Polyporus and Poria should be used without their peels
Asini Corii Colla should be stir-fried with clam powder
and Talcum should be ground into powder or soaked in water. Based on the convers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dosages
Polyporus
Poria
Alismatis Rhizoma
and Talcum
15.63 g for each one
were decocted with 800 mL of water to 400 mL. Then the drug residue was removed
and 15.63 g of Asini Corii Colla was added to the drug juice for melting by heating. The decoction should be taken warm
140 mL each time
three times a day. Zhulingtang has the effects of promoting diuresis
nourishing yin
and clearing heat
and it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water-heat combination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symptoms such as difficult urination
fever
and thirst. Modern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Zhulingtang is commonly used to treat diseases such as cirrhotic ascites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nephrotic syndrome
diarrhe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key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mous formula Zhulingtang
which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its application.
张仲景 . 伤寒论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 : 94 , 114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EB/OL].( 2018-04-16 )[ 2021-05-07 ]. http://k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4-16/7107.html http://k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18-04-16/7107.html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 . 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的通知 [EB/OL].( 2020-11-10 )[ 2021-05-07 ]. http://k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20-11-10/18132.html http://kjs.satcm.gov.cn/zhengcewenjian/2020-11-10/18132.html .
杨丽燕 , 李国政 , 周山 , 等 . 经典名方大建中汤的古今文献研究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2 , 28 ( 6 ): 213 - 222 .
王进宝 , 张磊 , 佟琳 , 等 . 经典名方桃核承气汤的历史沿革和处方考证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2 , 28 ( 18 ): 135 - 143 .
陆跃 , 陈仁寿 . 经典名方白术散的古代文献分析和考证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3 , 29 ( 8 ): 150 - 160 .
孙思邈 . 千金翼方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55 : 109 .
王焘 . 外台秘要方 [M]. 王淑民,校注.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1 : 23 .
王怀隐 . 太平圣惠方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58 : 234 .
庞安时 . 伤寒总病论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 : 17 .
唐慎微 . 证类本草 [M]. 曹孝忠,校注.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1 : 243 .
宋徽宗 . 圣济总录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2 : 589 .
刘昉 . 幼幼新书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1 : 309 .
陈自明 . 妇人大全良方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 : 203 .
滑寿 . 麻疹全书 [DB/OL]. 2021 - 04 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59.html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59.html .
许国桢 . 御药院方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83 : 121 .
王好古 . 医垒元戎 [M]. 竹剑平,欧春,金策,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5 : 78 - 79 .
李仲南 . 永类钤方 [M]. 刘洋,校注.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4 : 365 .
蔡正言 . 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 . 甦生的镜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3 : 485 .
王肯堂 . 女科证治准绳 [M]. 臧载阳,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4 : 255 .
戴元礼 .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 : 129 - 130 .
许宏 . 金镜内台方议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130 .
戴元礼 . 证治要诀类方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5 : 7 .
董宿 . 奇效良方 [M]. 方贤,续补.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 : 122 .
汪机 . 医学原理 [M]. 储全根,万四妹,点校.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 : 82 .
薛己 . 校注妇人良方 [M]. 上海 : 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58 : 355 .
万全 . 幼科发挥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 : 102 .
楼英 . 医学纲目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6 : 698 .
李梴 . 医学入门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5 : 314 .
杜大章 . 医学钩玄 [M]. 胡馨,王杨,王小岗,校注.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12 : 121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M]. 王庆国,主校.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3 : 1162 .
吴昆 . 医方考 [M]. 洪青山,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8 : 23 - 24 .
滕弘 . 神农本经会通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3 .
李中梓 . 医宗必读 [M]. 邹高祈,点校.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6 : 282 .
秦景明 . 症因脉治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 : 324 .
周士祢 . 婴儿论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 : 135 .
程林 . 圣济总录纂要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1 .
张璐 . 医通祖方 [M]. 童舜华,点校.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 121 .
陶憺庵 . 伤寒源流全集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6 : 583 .
骆登高 . 医林一致 [M]. 赖谦凯,田艳霞,校注.郑州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2012 : 67 .
秦之桢 . 伤寒大白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2 : 111 .
高鼓峰 . 医宗己任编 [M].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 2011 : 237 .
黄元御 . 四圣心源 [M]. 孙洽熙,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9 : 83 .
黄元御 . 黄元御书籍(五) . 四圣悬枢 [M]. 麻瑞亭,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5 : 193 - 194 .
黄元御 . 黄元御书籍(三) . 伤寒说意 [M]. 麻瑞亭,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5 : 344 .
沈尧封 . 伤寒论读 [M]. 民国二十年印本.杭州 : 杭州三三医社出版 , 1931 .
王廷瑞 . 伤寒易简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9 : 157 .
杨璿 . 伤寒瘟疫条辨 [M]. 福州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0 : 172 .
陈修园 . 伤寒真方歌括 [M]. 江南,校注.北京 : 学苑出版社 , 2012 : 46 .
陈修园 . 长沙方歌括 [M]. 杨家茂,俞宜年,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6 : 151 .
蔡贻绩 . 伤寒温疫抉要 [M]. 清嘉庆年刻本影印版 , 1817 .
费伯雄 . 医方论 [M]. 李铁君,点校.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87 : 62 .
唐宗海 . 血证论 [M]. 魏武英,曹健生,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0 : 126 .
董废翁 . 西塘感症 [DB/OL]. 2021 -04.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renbian/706-10-1.html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renbian/706-10-1.html .
庆云阁 . 医学摘粹 [M]. 彭静山,点校.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3 : 20 .
沈麟 . 珍本医书集成内科类 . 重订温热经解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 184 .
戴天章 . 广瘟疫论 [M]. 刘祖贻,唐承安,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2 : 73 .
丘光明 , 邱隆 , 杨平 .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1 : 249 .
吴承洛 . 中国度量衡史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84 : 36 .
国家计量局 .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M].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 1981 : 2 .
杜茂波 . 《伤寒论》药物剂量问题探讨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 44 ( 22 ): 5012 - 5016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0 .
梅庭芳 , 阮时宝 . 历代泽泻研究与应用概况 [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 2008 , 18 ( 4 ): 69 - 71 .
李丽霞 , 王书林 , 王砚 , 等 . 泽泻品种的本草考证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13 , 24 ( 2 ): 433 - 434 .
王艺涵 , 赵佳琛 , 翁倩倩 , 等 . 经典名方中泽泻的本草考证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22 , 28 ( 10 ): 229 - 237 .
刘珊珊 , 魏守辉 , 朱晶晶 , 等 . 泽泻的本草考证、原植物调查及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20 , 45 ( 7 ): 1536 - 1544 .
雷敩 . 雷公炮炙论 [M]. 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 : 131 .
苏敬 . 新修本草彩色药图 [M]. 贵阳 : 贵州科技出版社 , 2017 : 275 .
苏颖 . 《本草图经》研究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1 : 440 .
凌奂 . 传统中医药临床精华读本丛书本草害利释义 [M]. 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 : 389 .
太平惠民和剂局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M]. 刘景源整理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7 .
朱橚 . 普济方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 .
华佗 . 华氏中藏经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5 : 57 .
燕娜娜 , 熊素琴 , 陈鸿平 , 等 . 阿胶炮制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进展 [J]. 中药材 , 2018 , 41 ( 12 ): 2948 - 2952 .
李楠 , 杨明 . 滑石炮制研究概况 [J]. 海峡药学 , 2014 , 26 ( 7 ): 44 - 45 .
0
浏览量
35
下载量
1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