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的微生物-脂代谢机制
配伍 | 更新时间:2024-04-30
    • 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的微生物-脂代谢机制

      增强出版
    • Microbial-lipid Metabolism Mechanism of Liver Injury in Wistar Rats Caused by Dictamni Cortex- Flavescens Sophora

    • 一项关于白鲜皮-苦参对Wistar大鼠肝损伤后微生物变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探讨了白鲜皮-苦参致肝损伤的潜在微生物机制。研究团队通过给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白鲜皮-苦参,观察了其对大鼠肝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中、高剂量组的大鼠肝脏重量和肝脏体质量比显著增加,且血清白蛋白、胆固醇水平也有所上升。此外,肝脏组织病理学出现了微小空泡样改变,表明白鲜皮-苦参可能对大鼠肝脏造成了损伤。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还发现白鲜皮-苦参给药后出现了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与正常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的α多样性增加,物种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下降,而某些与脂代谢相关的微生物如Parasutterella、Romboutsia等则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这些微生物的变化与血清胆固醇、肝脏体质量比等指标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为理解白鲜皮-苦参致肝损伤的微生物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年30卷第11期 页码:34-42
    • DOI:10.13422/j.cnki.syfjx.20240424    

      中图分类号: R2-0;R22;R242;R285.5;R856.2
    • 收稿日期:2023-10-29

      网络出版日期:2024-01-08

      纸质出版日期:2024-06-05

    移动端阅览

  • 牛露娜,王春国,荆鲁.白鲜皮-苦参致Wistar大鼠肝损伤的微生物-脂代谢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11):34-4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424.

    NIU Luna,WANG Chunguo,JING Lu.Microbial-lipid Metabolism Mechanism of Liver Injury in Wistar Rats Caused by Dictamni Cortex- Flavescens Sophora[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4,30(11):34-4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424.

  •  
  •  

0

浏览量

57

下载量

1

CSCD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疫病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色空间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判别当归炭的炮制程度
基于16S rDNA测序探讨滋肾通关方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肠-前列腺”轴的影响
肉豆蔻曲发酵过程中颜色、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相关作者

靳培培
王同兴
常丽萍
侯斌
韩宁馨
王晓琪
贾振华
覃柳莹

相关机构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河北以岭医院
河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学院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创新制剂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中药特色制剂融合创新中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