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基于CMC/UPLC-Q-TOF/MS探讨稳心颗粒效应成分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药理 | 更新时间:2024-09-02
    • 基于CMC/UPLC-Q-TOF/MS探讨稳心颗粒效应成分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

      增强出版
    • 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Antiarrhythmic Mechanisms of Wenxin Granules Based on CMC/UPLC-Q-TOF/MS

    • 在中药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利用细胞膜色谱法和质谱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深入探讨了稳心颗粒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年30卷第19期 页码:124-132
    • DOI:10.13422/j.cnki.syfjx.20240711    

      中图分类号: R284.2;R285;R289;R287;R22;R2-031;R33;R24
    • 纸质出版日期:2024-10-05

      网络出版日期:2024-04-08

      收稿日期:2024-01-22

    移动端阅览

  • 于露,钱舒乐,郭海珍等.基于CMC/UPLC-Q-TOF/MS探讨稳心颗粒效应成分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19):124-13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711.

    YU Lu,QIAN Shule,GUO Haizhen,et al.Effective Components and Antiarrhythmic Mechanisms of Wenxin Granules Based on CMC/UPLC-Q-TOF/MS[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4,30(19):124-13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711.

  •  
  •  

0

浏览量

6

下载量

0

CSCD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调肝益气定悸药对甘松-仙鹤草治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
黄芪甲苷调控细胞焦亡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
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探讨左归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

相关作者

艾玉珍
马晓娟
邢雅璇
闫龙美
高安冉
徐琪武
许志杰
吴弦宇

相关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西苑医院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兰州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