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肝豆状核变性铜死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验证
肝豆状核变性病理机制、证候相关性及临床干预研究专题 | 更新时间:2025-07-01
    • 肝豆状核变性铜死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验证

    •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Validation of Cuproptosis-related Genes in Wilson Disease

    • 最新研究发现,铜死亡机制在肝豆状核变性病理生理中扮演关键角色,为诊疗提供新思路。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31卷第15期 页码:124-131
    • DOI:10.13422/j.cnki.syfjx.20250195    

      中图分类号: R242;R259;R742.4
    • 收稿日期:2024-07-21

      录用日期:2024-08-14

      网络出版日期:2024-08-26

      纸质出版日期:2025-08-05

    移动端阅览

  • 陶庄,汪美霞,康帅等.肝豆状核变性铜死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验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5,31(15):124-13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195.

    TAO Zhuang,WANG Meixia,KANG Shuai,et al.Bioinformatics Analysis and Validation of Cuproptosis-related Genes in Wilson Disease[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5,31(15):124-13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195.

  •  
  •  

0

浏览量

12

下载量

0

CSCD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肝豆灵汤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痰瘀互结型Wilson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341例儿童Wilson病中医证型与脂代谢的相关性
基于FibroTouch技术探讨肝豆扶木颗粒干预痰瘀互结型WD患者肝纤维化及铜死亡相关指标的临床疗效
肝豆灵通过LncRNA H19调控PI3K/Akt/mTOR自噬信号通路治疗Wilson病肝纤维化

相关作者

陶庄
汪美霞
杨文明
饶志红
杨文明
杨悦
李祥
黄鹏

相关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
安徽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