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期刊在线
优先出版
当期目次
过刊浏览
专题
虚拟专辑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获奖情况
收录情况
期刊订阅
期刊视频
资讯公告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版权制度与协议
出版伦理规范
利益冲突
数据共享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咨询
下载中心
科研团队介绍
专家题字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29
卷
1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经典名方
温胆汤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脂肪细胞自噬对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的影响
喻松仁,刘彩玲,周丽,钟友宝,熊乃鑫,徐佳玲,刘春燕,程绍民,王萍
2023, 29(14): 1-1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540
摘要: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肥胖痰湿证大鼠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自噬活性标志物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形成的物质基础及温胆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即空白组16只和造模组110只,空白组喂养基础饲料,造模组喂养高脂饲料建立肥胖痰湿证动物模型,共8周。造模成功后,视体质量情况,按顺序淘汰体质量过轻者,遴选出48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32.40 mg·kg
-1
)、雷帕霉素组(2 mg·kg
-1
)、温胆汤低、中、高剂量组(4.45、8.90、17.80 g·kg
-1
),每组8只;另在空白组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设为正常组,各用药组按剂量(以生药量计算)给予灌胃,模型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共6周。检测或计算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脂体比和肥胖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动物自噬启动蛋白1(ULK1)、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人自噬相关蛋白5(Atg5)、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Ⅱ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脂肪细胞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IL-4、IL-10、IL-1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classⅠ-PI3K、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P3)、Akt、mTORC1、ULK1、结节性硬化症(TSC)1、TSC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升高(P<0.01),肥胖率>20%,有形体肥胖、活动度下降,食欲下降,皮毛无光泽、蓬松,便溏,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饮水量减少等痰湿证表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脂体比、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脂肪细胞classⅠ-PI3K、PIP3、Akt、mTORC1、TSC1、TSC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但ULK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体质量、脂体比、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TNF-α、IL-6、IL-1β、MCP-1、IL-4、IL-13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且雷帕霉素组、温胆汤中、高剂量组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1),奥利司他组TGF-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但ULK1显著降低(P<0.01)。与雷帕霉素组比较,温胆汤各剂量组脂肪细胞所有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温胆汤低剂量组炎性因子(除TNF-α外)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温胆汤中剂量组炎性因子(除IL-16、MCP-1、IL-10外)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温胆汤中、高剂量组信号通路各关键分子蛋白除PI3K外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奥利司他组比较,温胆汤低、中剂量组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标志物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温胆汤低剂量组IL-6、IL-4、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1),所有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温胆汤中剂量组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蛋白除PI3K外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温胆汤高剂量组体质量、自噬活性标志物ULK1、LC3Ⅰ/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IP3、mTORC1、TSC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自噬活性标志物Beclin1、Atg5蛋白、炎性因子TNF-α、IL-13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的形成与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脂肪细胞自噬密切关联,且温胆汤可有效干预肥胖痰湿证大鼠的慢性炎症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该信号通路进而改善脂肪细胞自噬有关。
关键词:温胆汤;肥胖痰湿证;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自噬;慢性炎症;作用机制
141
|
44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9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基于“肾主骨”理论探讨金匮肾气丸调控AGEs/RANKL/NF-
κ
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小鼠的影响
张艳玲,黄雅兰,肖凡,吕霞琳,刘秀,吴勇军,喻嵘
2023, 29(14): 11-2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906
摘要:目的基于“肾主骨”理论研究金匮肾气丸通过调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剂(RANKL)/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小鼠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6周龄骨骼肌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功能缺失(MKR)小鼠,雌雄各半,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DOP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金匮肾气丸低、高剂量组(1.3、2.6 g·kg
-1
)和阿仑膦酸钠组(0.01 g·kg
-1
),每组10只;另取10只同龄FVB/N小鼠为正常组。各给药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各组小鼠行空腹血糖(FBG)检测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检测小鼠肾功能和肾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肾脏组织AGEs、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和RANKL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AGEs/RANKL/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股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显著升高(P<0.01),骨小梁退变,骨形态参数指标异常,OGTT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升高(P<0.01),肾脏体积增大,肾功能指标、肾指数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肾小管结构紊乱,肾脏组织AGEs、RANKL表达和p-NF-κB/NF-κB值明显升高(P<0.05),股骨组织中OPG和RUNX2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匮肾气丸各剂量组小鼠OGTT的AUC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分析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病变缓解,肾脏组织AGEs、RANKL的表达和p-NF-κB/NF-κB值明显降低(P<0.05,P<0.01),股骨组织中RUNX2和OPG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金匮肾气丸可通过改善肾功能,下调AGEs/RANKL/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进而缓解DOP小鼠骨质疏松症状,起到从肾论治DOP的作用。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受体激活剂(RANKL)/NF-κB信号通路;肾主骨
89
|
25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大黄䗪虫丸经TGF-
β
1
/Smads/miR-29通路干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梁静涛,何晓艳,王敏,霍之瀛,郭凡,吴丽娟
2023, 29(14): 21-2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737
摘要:目的运用经方大黄䗪虫丸(DHZCW)干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观察其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大鼠36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DHZCW低、中、高剂量组(0.056、0.084、0.168 g·kg
-1
)、卡托普利组(10 mg·kg
-1
)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溶液5 mg·kg
-1
,连续15 d,复制心肌纤维化模型。造模开始时便同时给药,给药后28 d处死各组大鼠,取血清及心脏组织进行相关检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炎症、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等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和大鼠血清中的羟脯氨酸(HY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键通路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关键通路基因TGF-β
1
、α-SMA、Smad2、Smad3、Smad7、微小RNA(miR)-29a-5p、miR-29b-2-5p、miR-29c-5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的纤维化病理损伤改变明显,血清HYP、TNF-α、IL-1β、IL-6、HA、LN和PCⅢ含量均升高(P<0.01),TGF-β
1
、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升高(P<0.01),Smad7蛋白含量降低(P<0.01)。TGF-β
1
、α-SMA、Smad2、Smad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Smad7、miR-29a-5p、miR-29b-2-5p、miR-29c-5p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8 d后,DHZCW高、中、低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血清HYP、TNF-α、IL-1β、IL-6、HA、LN和PCⅢ含量均降低(P<0.01),除低剂量组,TGF-β
1
、α-SMA、Smad2、Smad3蛋白含量降低,Smad7升高(P<0.01);DHZCW高剂量组中TGF-β
1
、Smad2、α-SMA、Sma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Smad7、miR-29a-5p、miR-29b-2-5p、miR-29c-5p mRNA升高(P<0.05);DHZCW中剂量组的TGF-β
1
、Smad2、Smad3的mRNA表达降低(P<0.05,P<0.01),而Smad7 mRNA升高(P<0.01);DHZCW低剂量组TGF-β
1
、Smad2 mRNA降低(P<0.01)。结论DHZCW能改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
1
/Smads/miR-29通路有关,且在0.056~0.168 g·kg
-1
存在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效果更加稳定。
关键词:大黄䗪虫丸;心肌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
1
)/Smad/微小RNA(miR)-29信号通路
60
|
22
|
4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8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葛根芩连汤对db/db糖尿病小鼠SIRT1/FoxO1自噬通路的影响
张媛媛,朱向东,樊俐慧,苏菲,关晓文,翟艳会,曹力仁,周楠,霍敏峰,梁建庆
2023, 29(14): 30-3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203
摘要:目的探究葛根芩连汤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自噬通路减轻db/db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方法选取SPF级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75只及对照db/m小鼠15只予维持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血糖,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正常组(生理盐水0.2 g·kg
-1
)、二甲双胍组(0.2 g·kg
-1
)、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31.9、19.1、6.9 g·kg
-1
)及模型组(生理盐水0.2 g·kg
-1
),连续灌胃给药8周,1次/d,使用罗氏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SIRT1/FoxO1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脏组织中SIRT1、FoxO1、Beclin-1、LC3B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肝脏自噬小体形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FINS、HOMA-IR、TC、TG、LDL-C、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SIRT1、Beclin-1、LC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FoxO1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自噬小体最多;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FBG、FINS、HOMA-IR、TC、TG、LDL-C、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组织SIRT1、Beclin-1、L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FoxO1显著降低(P<0.01),透射电镜显示用药组自噬程度有所减轻;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FBG、FINS、TG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SIRT1、Beclin-1、L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FoxO1显著降低(P<0.01),葛根芩连汤高剂量HOMA-IR、TC、LDL-C、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透射电镜显示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自噬小体明显减少。结论葛根芩连汤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紊乱,通过激活SIRT1/FoxO1自噬通路减轻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通路;自噬
77
|
24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6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药理
益气温阳护卫汤调控PI3K/Akt/mTOR自噬途径治疗支气管哮喘大鼠机制
向双娣,程林辉,喻强强,薛汉荣
2023, 29(14): 38-4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637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护卫汤(YWHD)对哮喘大鼠及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自噬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探讨YWHD治疗支气管哮喘(BA)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YWHD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混悬液和OVA雾化吸入2周,建立BA动物实验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动物肺功能仪检测乙酰甲基胆碱(Mch)激发的大鼠支气管最大气道阻力(Max Rr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3、IL-6、IL-33、IL-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支气管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支气管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eclin1水平,实验观察YWHD含药血清对IL-13诱导的16HBE细胞自噬作用,通过mRFP-GFP-LC3腺病毒感染示踪细胞自噬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LC3Ⅱ/Ⅰ、磷酸化(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OVA诱导的模型组大鼠Max Rrs显著增大(P<0.01);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IL-6、IL-33、IL-25、TNF-α、IgE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支气管及血管周围伴有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灶性浸润及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和上皮下胶原沉积增加;支气管自噬蛋白LC3B、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IL-13诱导的16HBE细胞自噬流GFP向mRFP转变水平显著升高(P<0.01);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LC3Ⅱ/Ⅰ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YWHD中、高剂量组大鼠Max Rrs显著减小(P<0.01);肺泡灌洗液中IL-4、IL-13、IL-6、IL-33、IL-25、TNF-α、IgE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经YWHD中、高剂量给药后大鼠肺组织支气管少见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浸润,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和上皮下胶原沉积减少;肺组织支气管LC3B、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YWHD含药血清组GFP向mRFP转变的自噬流水平降低;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LC3Ⅱ/Ⅰ值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YWHD可以改善BA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抑制肺组织中气道上皮细胞的自噬水平,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益气温阳护卫汤;桂枝汤;玉屏风散;支气管哮喘;细胞自噬;炎症
69
|
23
|
2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0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生品与麸炒苍术对脾虚证大鼠小肠吸收转运相关蛋白载体的影响
谢慧臣,冉云,张云,欧阳瑜,唐浪,吴广阳
2023, 29(14): 47-5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602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生品与麸炒苍术对脾虚证大鼠小肠组织结构及转运相关蛋白载体的影响,探讨麸炒法影响苍术改善胃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脾虚证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生苍术高、低剂量组、麸炒苍术高、低剂量组、复方谷氨酰胺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的6组均以苦寒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虚模型,造模时间为21 d。完成造模后,各治疗组每天按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治疗,共计14 d:生苍术高、低剂量组10、2.5 g·kg
-1
;麸炒苍术高、低剂量组10、2.5 g·kg
-1
,复方谷氨酰胺组9 mg·kg
-1
;正常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期间行脾虚大鼠一般生存状况、宏观证候评分及每日体质量增加量和摄食量、肛温测定,治疗期满后处死大鼠,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清D-木糖、乳酸、淀粉酶含量,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检测小肠组织游离脂肪酸受体3(FFA3)、肽转运载体1(PepT1)含量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1(SGLT1)、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葡萄糖转运体2(GLUT2)、钠/氢交换因子3(NHE3)、5-羟色胺受体4(5-HT4R)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结束时,大部均表现为精神迟钝,眯眼食少,倦怠少动等脾虚证表现,小肠黏膜上皮及固有膜内基本结构被破坏,血清乳酸、5-HT含量升高,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个治疗组一般表现不同程度好转,小肠微观结构不同程度修复,体质量每日增加量、肛温及脾虚宏观证候积分不同程度好转(P<0.05,P<0.01),血清乳酸、5-HT含量不同程度降低,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含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小肠组织中PepT1含量不同程度升高,FFA3含量不同程度降低,SGLT1、GLUT1蛋白表达不同程度升高,GLUT2、NHE3 mRNA表达不同程度升高,5-HT4R mRNA表达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与生苍术高、低剂量组比较,麸炒苍术高、低剂量组一般表现及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善更为明显,体质量每日增加量、肛温、脾虚宏观证候积分亦有明显改善(P<0.05,P<0.01);血清乳酸、5-HT含量明显降低,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小肠组织中PepT1含量明显升高,FFA3含量明显降低,SGLT1、GLU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GLUT2、NH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5-HT4R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麸炒苍术可更好地改善脾虚模型大鼠脾虚相关证候及小肠组织病理学,其机制可能与苍术麸炒后可更好地调节小肠转运相关蛋白载体的表达及各种消化酶的分泌,恢复小肠吸收转运功能有关。
关键词:麸炒;苍术;脾虚;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葡萄糖转运体;信号通路
61
|
23
|
3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4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木蝴蝶醇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降尿酸及肾保护作用
尹铭钶,李良,吕耀中,章晨峰,王振中,肖伟
2023, 29(14): 57-6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636
摘要:目的建立高尿酸血症(HUA)体内模型,考察木蝴蝶醇提物(MHD-80)降尿酸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氧嗪酸钾(350 mg·kg
-1
)及腺嘌呤(80 mg·kg
-1
)构建小鼠HUA体内模型评价MHD-80的降尿酸相关机制及肾功能保护作用,将7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5 mg·kg
-1
)、非布索坦组(5 mg·kg
-1
)、MHD-80低、中、高剂量组(3、6、12 mg·kg
-1
)7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其余组均连续14 d灌胃氧嗪酸钾及腺嘌呤构建HUA模型。造模第8~14天,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1 h,摘眼球取血,并收集小鼠肾脏及肝脏组织。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及葡萄糖易化转运蛋白9(GLUT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水平、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肝脏X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肾脏组织中GLUT9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ABCG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肾脏出现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MHD-80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UA、BUN、Cr、TNF-α、IL-1β水平及肝脏XOD活性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MHD-80高剂量组的GLUT9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ABCG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MHD-80组肾损伤程度减轻。结论MHD-80具有一定的降尿酸、抗炎及抗肾损伤作用,其作用与抑制XOD活性、调节ABCG2及GLUT9尿酸转运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木蝴蝶醇提物;高尿酸血症;黄嘌呤氧化酶;肾损伤;尿酸转运体
30
|
23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6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及相关机制研究专题
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疗效预测指标
张朝畅,刘健,王文儒,李芮,刘奇峰,王金环,万姜维,徐瑞荣,刘风,麻柔,唐旭东
2023, 29(14): 64-7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2429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早期疗效的预测指标,为中医补肾治法联合西药治疗AA提供预后参考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家医院就诊并采用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6个月有效的126例患者,评价其治疗4个月时的疗效,根据治疗4个月时的疗效评价结果将其分为4个月有效组和4个月无效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包括重型AA(SAA)、非重型AA(NSAA)]、病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基线血象水平[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AN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RET)]、T淋巴细胞及亚群、T-box转录因子(T-bet)、GATA家族转录因子-3(GATA-3)表达水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4个月有效组在20岁≤年龄<40岁及60岁≤年龄<80岁患者占比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疾病分型(SAA/NSAA)、病程、有无合并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月有效患者治疗前HGB、WBC、ANC、PLT基线水平明显高于治疗4个月无效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RET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PLT水平是起效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他指标均不是影响起效时间的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PLT水平对起效时间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691,以40.5×10
9
个/L为临界值,预测4个月内起效的灵敏度为0.569,特异度为0.893;将两组患者按年龄(>14且<20岁、≥20且<40岁、≥40且<60岁、≥60且<80岁)和治疗前PLT水平(PLT<40×10
9
个/L、PLT≥40×10
9
个/L)进行分层,4个月有效组各年龄层患者治疗前PLT≥40×10
9
个/L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4个月无效组(P<0.05)。4个月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前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月有效患者治疗前总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4个月无效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辅助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CD4
+
T细胞、CD8
+
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月有效患者治疗前T-be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4个月无效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ATA-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20且<40岁及年龄≥60且<80岁患者,治疗前HGB、WBC、ANC、PLT水平较高,尤其是PLT≥40×10
9
个/L的患者,治疗前总T淋巴细胞较低或T-bet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起效更快。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补肾生血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疗效;预测指标
28
|
28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补肾生血法和益气养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常规变化规律比较及分阶段治疗模式
吕妍,李芮,唐旭东
2023, 29(14): 73-7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701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生血和益气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及血常规恢复特征,探索分阶段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新模式。方法此项研究来源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析了19个中心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补肾生血组、益气养血组予以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各组治疗过程中血常规变化规律。结果观察期间共入组37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医辨证均同时符合肾虚和气血两虚型,随机分为2组,其中补肾生血组184例,益气养血组191例,中药治疗分别予以补肾生血方颗粒剂及益气养血方颗粒剂,均联合口服雄激素及环孢素软胶囊。治疗共6个月,分为3个阶段:从治疗开始到第1个月末、第4个月末和第6个月末进行访视。6个月后评价疗效,补肾生血组总有效率86.4%(159/184),明显优于益气养血组的68.6%(131/191,P<0.01)。分析2组患者各阶段血细胞增长幅度百分比四分位数结果,补肾生血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在治疗后持续增长,与第一阶段比较,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显著增长(P<0.05);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长幅度在治疗第一阶段最为显著(P<0.05)。益气养血组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治疗第一、第二阶段均有显著增长(P<0.05)。其余观察指标各阶段均有增长但增长幅度无统计学差异。分阶段对比2组疗效,在治疗第二阶段,补肾生血组的血红蛋白浓度增长幅度优于益气养血组(P<0.05);益气养血组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增长幅度更大(P<0.05);治疗第三阶段,补肾生血组血红蛋白浓度增长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补肾生血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总体有效率优于益气养血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该研究提出三阶段论治再障的早期治疗模式,治疗第一、第三阶段(0~1、5~6个月)采取补肾生血法为主;治疗第二阶段(2~4个月)采用补肾生血法结合益气养血法,可能更贴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实际治疗反应和客观规律变化。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补肾生血法;益气养血法;临床疗效;阶段性;血常规
25
|
19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7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补肾健脾方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自噬的影响
王文儒,丁晓庆,杨秀鹏,许勇钢,王洪志,唐旭东
2023, 29(14): 80-8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1190
摘要:目的探索补肾健脾方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细胞自噬水平,以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间就诊于西苑医院的AA患者30例及304医院预备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健康供者6例,分为AA组和对照组。AA组予以3个月的补肾健脾方联合环孢素A(CsA)、雄激素治疗,收集AA组(治疗前后)骨髓及对照组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自噬小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mTOR、Akt、PI3K mRNA水平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C3Ⅰ、LC3Ⅱ、mTOR、磷酸化(p)-mTOR、Akt、p-Akt、PI3K、p-PI3K蛋白水平。结果AA组实际完成29例,总有效率为51.72%(15/29)。①与对照组比较,AA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均显著降低(P<0.01),自噬小体偏少,LC3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mTOR、Akt和PI3Kα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LC3Ⅰ和LC3Ⅱ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kt、p-Akt、PI3K、p-PI3K、mTOR和p-mTOR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A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自噬小体增多,LC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mTOR、Akt和PI3Kα 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LC3Ⅰ和LC3Ⅱ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1),Akt、p-PI3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p-Akt、PI3K、mTOR、p-mTO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A患者细胞自噬水平降低,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AA患者低水平细胞自噬状态,降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补肾健脾方;细胞自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临床研究
25
|
22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3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临床
运脾化痰通窍方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
张奕星,刘安琪,王淑敏,李雪军,姜之炎
2023, 29(14): 88-9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1390
摘要:目的通过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揭示运脾化痰通窍方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达到缓解患儿炎症水平及机体缺氧状态,改善腺样体肥大(AH)患儿夜间睡眠呼吸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AH患儿71例,分为观察组36例及对照组35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观察组予运脾化痰通窍方+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安慰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运脾化痰通窍方安慰剂,疗程84 d,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睡眠监测相关指标,治疗前后采静脉血,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鼻咽侧位片腺样体/鼻咽腔比率(A/N值)积分、AH疾病疗效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各积分水平下调更加明显(P<0.05,P<0.01)。且观察组鼻咽侧位片A/N值改善程度(Z=-2.970,P<0.01)、疾病疗效(χ
2
=7.715,P<0.01)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χ
2
=13.239,P<0.01)均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IL-10、TNF-α水平改善更显著(P<0.01);IL-6有降低趋势,TGF-β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儿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最长低通气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患儿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AHI、ODI、最长低通气持续时间、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改善更明显(P<0.05,P<0.01);最长呼吸暂停持续时间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脾化痰通窍方能缩小腺样体体积,缓解AH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儿“脾虚痰阻”的体质特点,减少AH患儿夜间呼吸事件发生,缓解患儿夜间睡眠机体的缺氧程度,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运脾化痰通窍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可能是通过促进巨噬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实现的。
关键词:运脾化痰通窍方;腺样体肥大;巨噬细胞极化;临床研究
24
|
20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02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金嗓开音制剂治疗急性咽炎/喉炎的临床综合评价
增强出版
胡晶,吴雪,阮岩,廖星
2023, 29(14): 96-10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1290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4种金嗓开音制剂(JSKY)治疗急性咽炎/喉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和同类中成药进行比较,为其临床合理使用和监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基于卫生技术评估和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对4种JSKY与2个同类中成药(A和B)开展6个维度的综合评价,通过药物价值量化评分工具进行排序。结果①JSKY可以改善系列疾病症状和体征。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JSKY排第1的概率最高。②JSKY未显示出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对照药物情况类似。③对于急性喉炎(风热证)患者,与A药比较,金嗓开音胶囊疗效及经济性与其相当。对于急性咽炎(风热证)患者,与B药比较,金嗓开音胶囊治疗成本低、效果好。④创新性。与对照药物比较,JSKY适应证有其独特人群(急性咽炎/喉炎风热证患者)。已获得专利6项,并获批在菲律宾销售。⑤适宜性。与对照药物相比,被调查医生、药师和患者均认为JSKY药品说明书的文字表达更清楚和易理解、使用和储存条件更方便等。⑥可及性。JSKY入选医保乙类目录,针对医保和自费患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负担性。JSKY组方均不包含濒危动植物药材,原料供应情况良好。结论JSKY的最后的综合价值评分最高,综合各维度证据,专家共识评价结果以A类居多,建议可直接转化为决策使用。
关键词: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卫生技术评估;金嗓开音制剂;急性咽炎;急性喉炎
35
|
17
|
2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1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基于iTRAQ技术筛选齐顺保利尔治疗过敏性紫癜前后的血清差异蛋白
增强出版
乌日图那顺,布仁巴图,娜仁其其格,九姑娘,额尔敦都楞,王双连,龚翠琴,哈申高娃,靳慧志,渟海子,白乌日罕
2023, 29(14): 105-11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347
摘要:目的过敏性紫癜(HSP)是蒙古族医学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作为治疗HSP的主要方药,齐顺保利尔(QSBLE)临床效果显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基于此,本研究拟筛选患者用药前后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质,探讨QSBLE治疗HSP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以患者自身为对照,搜集6~45岁HSP患者30例,分别在每天12:00和24:00口服QSBLE,依据年龄调整剂量,疗程1周。测定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蛋白尿、血尿和皮肤紫癜分布。随机选择10例经QSBLE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患者的血清开展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HSP患者用药前后血清蛋白进行分析,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结果从血清中鉴定出378个蛋白,其中差异表达蛋白18个,较治疗前水平上调的蛋白有15个,下调的蛋白有3个。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免疫球蛋白产生、吞噬作用等生物过程;以生物过程、通路和蛋白构建PPI网络,免疫球蛋白重常数γ1(IGHG1)、免疫球蛋白λ链7-43(IGLV7-43)、凝溶胶蛋白(GSN)和60 kDa热休克蛋白(HSPD1)蛋白均参与了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白细胞介导的免疫、应激反应的调节、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创伤反应的调节等生物过程和相关通路,且这些蛋白处于PPI网络的中心位置。结论QSBLE可能通过调节IGHG1、IGLV7-43、GSN和HSPD1等关键蛋白的表达影响和免疫相关的生物过程发挥治疗HSP的作用。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HSP);免疫应答;齐顺保利尔;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血清蛋白
19
|
18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60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真实世界医院集中监测中药不良反应的类不平衡高维预测及其风险因素分类识别
谢飞彪,彭叶辉,杨伟,唐进法,刘娟,李伟霞,张辉,吴东苑,吴娅丽,冷源铭,向兴华
2023, 29(14): 114-12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352
摘要: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医院集中监测的中药上市后安全性数据,实现中药不良反应的类不平衡高维预测并分类识别影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集成聚类重采样结合正则化Group Lasso回归,对ADR类不平衡的数据进行高维平衡处理,进而集成平衡数据实现ADR预测及其风险因素分类识别。结果对中药安全性监测数据的示例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ADR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正确率、ADR发生的预测灵敏度、ADR未发生的预测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4个指标均达到0.8以上。同时,该方法从600个高维变量中筛选出40个影响ADR发生的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并分类加权识别各类因素对ADR发生的影响,重要风险因素类别依次为既往史、给药方案、合并用药名称、病症情况、合并用药数量、个人资料。结论在ADR罕见且存在大量临床变量的真实世界数据中,本文实现了精准ADR类不平衡高维预测,并分类识别出关键风险因素及其所属类别的临床重要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联合用药提供风险预警,也为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医院集中监测;药品不良反应(ADR);聚类重采样;丹红注射液;组结构正则化;类不平衡高维预测;风险因素分类识别
28
|
17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60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药学基础
基于PacBio测序的对叶百部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
增强出版
连艳,黄凤,朱文涛,刘晓芬,吴昊,蒋桂华,尹显梅
2023, 29(14): 123-13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616
摘要:目的获得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高质量叶绿体基因组信息,明确其结构、序列特征,同时确定对叶百部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和PacBio RS Ⅱ平台对对叶百部分别进行建库测序,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将2个测序平台的数据进行混合组装和碱基校正,最终获得高质量叶绿体基因组,随后对其序列特征、重复序列、基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对叶百部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4 379 bp,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为典型环状四段式,1对27 074 bp的反向重复区(IR),1个大小为17 924 bp的小单拷贝区(SSC)和1个82 307 bp的大单拷贝区(LSC),平均鸟嘌呤和肥嘧啶所占的比率(GC)含量为37.86%;共注释得到121个基因,包括30个tRNA基因,4个rRNA基因和87蛋白编码基因,其中6个tRNA基因和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存在内含子;对叶百部叶绿体基因组中共发现49个长重复序列和59个单核苷酸简单重复序列(SSR);4个百部属的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ycf1和ndhF基因具有高度多样性;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对叶百部目前的分类地位一致。结论成功组装了对叶百部叶绿体高质量基因组,获得了包括对叶百部在内的4种百部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序列特征信息,为百部属药用植物的鉴定、进化和系统发育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对叶百部;叶绿体基因组;PacBio测序;系统发育
28
|
18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3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基于YOLOv4算法的中药饮片识别
郭丛,田钰嘉,李杨,刘艳,章军,邸继鹏,阎爱侠,刘安
2023, 29(14): 133-14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614
摘要:中药饮片是中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饮片的优劣识别及质量评级可促进其发展利用。利用深度学习对中药饮片进行智能识别,则在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合理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制约,为中药饮片的高效识别提供了保障。该研究构建了包含108种中药饮片的数据集(14 058张图片),利用经典的YOLOv4算法对108种中药饮片建立了目标检测模型,模型的平均识别精度(mAP)为85.3%。此外,该研究也将感受野模块(RFB)添加至经典的YOLOv4算法的颈部网络,并利用改进后的YOLOv4算法对108种中药饮片进行计算预测。改进后的YOLOv4模型的mAP达到88.7%,对80种饮片的识别精度超过80%,对48种饮片的识别精度超过90%。此结果说明增加感受野模块可在一定程度上助于尺寸各异且体积较小的中药饮片的识别。最后,该研究分析了改进后的YOLOv4模型对于每类中药饮片的识别精度,通过对预测精度较低的中药饮片原始照片的深入分析,明晰了中药饮片原始照片的数量和质量是对此进行智能识别任务关键。该研究中构建的改进后的YOLOv4模型可用于中药饮片的快速识别,也为中药饮片的人工鉴伪工作提供可参考性的指引建议。
关键词:中药饮片;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目标检测
29
|
18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5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发汗前后厚朴对IBS-C大鼠肠道菌群分布及5-HT、SP水平的影响
刘芳,张芮苑,刘畅,王潇,郝莉,杨璐萍
2023, 29(14): 141-14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346
摘要:目的研究发汗前后厚朴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1 mg·kg
-1
)、未发汗厚朴组(以下简称“厚朴组”,10 g·kg
-1
)及发汗厚朴组(10 g·kg
-1
)。观察大鼠体质量、粪便含水量、粪便数量变化;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大鼠粪便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莫沙必利组、厚朴组、发汗厚朴组的粪便含水量和粪便数量明显升高(P<0.05)。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菌群门水平丰度前4种分别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变形菌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螺旋体门相对丰度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厚朴组及发汗厚朴组的厚壁菌门、螺旋体门比例趋近于空白组,且发汗厚朴组螺旋体门相对丰度低于厚朴组;在科水平上,菌群丰度前4种分别为乳酸菌科、S24_7、瘤胃球菌科、拟杆菌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乳酸菌科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模型大鼠给药后厚朴组和发汗厚朴组的乳酸菌科相对丰度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大鼠菌群结构趋近于空白组;在属水平上,菌群丰度前4种分别为乳酸菌属、Unspecified_S24_7、拟杆菌属、密螺旋体属,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密螺旋体属的相对丰度则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厚朴组与发汗厚朴组乳酸菌属和密螺旋体属菌群结构比例趋近于空白组,说明发汗前后厚朴均可恢复IBS-C大鼠肠道菌群结构。药理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的5-HT含量明显降低(P<0.05),厚朴组与发汗厚朴组的5-HT和S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且发汗厚朴组高于厚朴组。结论发汗前后厚朴均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调节5-HT和SP含量治疗IBS-C。
关键词:厚朴;发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肠道菌群;5-羟色胺(5-HT);P物质(S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19
|
19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60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和网络药理学的泽漆抗慢阻肺药效物质基础分析
增强出版
林丽华,孟晓伟,李家荣,俞洪华,朱清,刘荣华,陈兰英
2023, 29(14): 150-15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2448
摘要:目的对泽漆水提物的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探讨该水提物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检测大鼠灌胃泽漆水提物后入血成分,检测条件为Agilent RRHD SB-C
18
色谱柱(3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5%~30%B;15~20 min,30%~50%B;20~30 min,50%~95%B;30~35 min,95%~5%B),检测波长190~800 nm,柱温40 ℃,流速0.3 mL∙min
-1
,进样量4 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检测范围m/z 50~1 250。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入血成分的靶点与COPD的靶点进行交互分析,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预测泽漆抗COPD主要涉及的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及信号通路,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判断关键靶点与关键成分的亲合力。结果大鼠灌胃泽漆水提物后,从其含药血清中检测出了29个入血成分,9个为原型成分,20个为代谢产物。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柚皮素和helioscopinolide C为泽漆抗COPD的关键成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蛋白(ALB)、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为泽漆抗COPD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入血成分中的1个二萜内酯类成分helioscopinolide C和3个黄酮类成分柚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与泽漆抗COPD的关键靶点均具有强结合活性。结论柚皮素、helioscopinolide C、木犀草素、芹菜素可能是泽漆抗COPD的主要药效物质。
关键词:泽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活性成分;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
42
|
24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的制定情况及其特点分析
增强出版
苗妍,路露,张璐,侯富国,张迪,范雪花,桂新景,王青晓,王海波,刘瑞新
2023, 29(14): 157-16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1248
摘要: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国家药典委员会先后颁布实施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但目前仍存在无统一标准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为弥补国家标准以外品种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的空白,各省积极投入到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的工作中。截至2022年7月底,有29个省级行政区发布实施了合计5 602个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涉及400多个品种。为了更好地了解省级标准的制定情况与特点,笔者以河南省已颁布实施的105个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为例,通过原料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规格等质量控制指标对其制定情况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不同省份省级标准中相同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的制定情况差异,以期为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的规范制定及更多品种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国家药品标准;出膏率;指标成分;规格;当量比
17
|
20
|
2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9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藏族药独一味本草考证
增强出版
葛珈铭,索南昂旦,康生福,弓思涵,宋天宝,赵盈,陈位三,李先宽
2023, 29(14): 164-17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513
摘要:独一味是藏族常用药之一,具有的良好的活血止血、祛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风湿痹痛,黄水病。该文通过查阅历代藏族药典籍、本草,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独一味名称、性味、基原、入药部位、采收加工、功效主治的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及本草考证。经考证独一味始载于八世纪中叶《月王药诊》,音译为大巴。独一味性味的记载以性平、温,味甘、苦、涩为主,除《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其他典籍中均记载为无毒。历代主流的基原为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的地上部分入药,此外古代尚有圆叶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美花圆叶筋骨草A. ovalifolia var. calantha,藏玄参Oreosolen wattii的全草入药的情况。古代采收时间多为农历8—9月霜降前采挖,现代采收时间为秋季花果期采收。由于独一味药材的蕴藏量大幅减少,其入药部位由全草或鲜叶,演变为地上部分为主。功效古今记载以养骨补髓,引黄水,止血止痛为主,但古代尚有治疗虫病,月经淋漓,遗精症,腹泻及滋补身体的功效,该文通过对独一味的本草考证,以期为藏族药资源独一味扩大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独一味;本草考证;基原;藏族药
45
|
25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48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数据挖掘
2020年版《中国药典》调经中成药特点分析与思考
增强出版
孔小莉,彭孟凡,周欣欣,李晨辉,方晓艳,苗明三
2023, 29(14): 173-18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515
摘要:目的整理和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调经相关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组方、剂型和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逐一录入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调经相关中成药,并对功效、剂型、服用方法、用药注意事项进行统计、分类和归纳。同时对纳入中成药组成相关中药进行录入,明确调经相关高频中药,并分析其功能主治、性味归经,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共纳入调经中成药142种,根据功效共分为12类,以调经、理血、补益、活血消癥为主,代表中成药分别为八珍益母丸、少腹逐瘀丸、驴胶补血颗粒、桂枝茯苓丸,符合“气血宣行”“调肝理脾”的月经病中医药治疗原则;调经中成药剂型以丸剂和胶囊剂居多,特殊用法有以黄酒或生姜汤送服。注意事项以妊娠禁忌占比最多,其次为经期禁忌、饮食禁忌;高频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频次前3位的是当归、白芍、川芎。性味以温性,甘、苦、辛为主,主归肝、脾经。结论治疗月经不调用药应以养血活血理气、补肾扶脾、养肝和胃为主,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剂型,辨证应用药引和服用方法,注意用药禁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选择调经中成药。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月经不调;中成药;临床应用;特点分析
31
|
22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485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基于临床疗效评价的变应性鼻炎中医诊疗指南用药分析
增强出版
刘翠芳,郑丹平,谢天丽,李安,陈雪,刘孟宇
2023, 29(14): 181-19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190
摘要:目的基于变应性鼻炎中医用药临床疗效评价示范研究,探索疗效评价方法在形成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用药证据中的作用,以期丰富指南制定证据来源。方法收集变应性鼻炎中医临床真实世界用药数据进行疗效评价,使用SPSS 16.0计算临床证候、主方、用药的指南符合度,按照指南符合度对疗效及用药进行关联分析,比较临床实际应用与现行指南的用药差异。结果收集病例198例,将临床用药分别与变应性鼻炎相关指南比较,发现临床证候符合度均在70%以上,除指南证候外,临床还有六经辨证及其他兼夹证候;临床中主方用药的指南符合度与疗效呈正相关趋势。临床常用药与指南推荐用药存在一定差异,如临床肺气虚寒证常用白芷、辛夷、五味子等,肾阳不足证常用白术、牡蛎等,脾气虚弱证常用茯苓、桂枝、辛夷等药物,儿童肺气虚寒证常用诃子、蝉蜕、干姜、人参等,肺脾气虚证常用山药、薄荷、砂仁、干姜等。成人及儿童常用药亦存在一定差异,如肺气虚寒证下成人常用白芷、辛夷、蒺藜,儿童常用人参、白芍、茯苓,肺经伏热证下成人常用柴胡、细辛、半夏、苍耳子,儿童常用鱼腥草、薄荷、陈皮、神曲。结论通过疗效评价的方法,筛选出确有疗效的用药方案,有助于从临床有效性的角度为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补充即时、客观、符合临床实际的用药证据。
关键词:疗效评价;临床诊疗证据;变应性鼻炎;用药分析
38
|
18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学术探讨
“病-证-治”结合自然流产模型研究进展及在单细胞多模态组学的应用趋势
邓琳雯,唐英,杨翼,张曙光,丁维俊,周航
2023, 29(14): 191-20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519
摘要:自然流产发病率逐年递增,其病因繁杂,治疗手段有限,对社会稳定性危害严重。“病-证-治”结合研究模式能显著指导中医安胎临床疗效的提高,但一直缺乏关键且公认的诊治评价标记物,待进一步探索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拟通过收集现有“病-证-治”结合自然流产动物模型,移植完善模型赋值评价指标,评判自然流产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程度,比较不同自然流产动物模型之构建方式、选择对象及评价指标等的优劣;此外,探索中医药实验研究前沿趋势,针对自然流产中医动物模型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研究现状及相关瓶颈,提出单细胞多模态组学研究思路突破自然流产“病-证-治”的相关评价缺陷,从单个细胞水平分析母胎界面组织中各种细胞类型、细胞亚群、时空轨迹及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等因素。为病-证模型、藏象生物学、新型靶向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精准指导及模型动物平台支撑,对建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病证结合自然流产动物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有利于中医妇科生殖领域动物模型研究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自然流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30
|
20
|
2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49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基于脑玄府理论探讨中药引经及配伍思路
田雨沐,潘菊华
2023, 29(14): 204-21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02324
摘要:自刘河间提出玄微之府的概念后,玄府理论得到加速发展,尤其随着现代人体解剖生理的微观认识,对于玄府的微观解剖更偏向于细胞间隙、离子通道等具有腔隙性、孔、门等的通道结构,发挥其血管内外液体、信息、能量交换、排出代谢废物及维持器官正常运转的功能。玄府是气机运转的结构基础,也是体内气液交换的中心环节。而脑作为元神之府,总领五脏之神,脑玄府开阖功能正常是脑内气血津液流通的中心环节,也是大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若脑玄府开阖不利、气机不畅,则气血津液的输布异常,影响正常的气-液等物质信息的交换,使元神失养,神机失用,最终导致神志、情感等方面的异常。治疗时应注重开通脑玄府,通畅玄府内外气液交换,恢复玄府气机,从而达到治疗脑病的效果。现阶段西药治疗诸多脑病亟需解决血脑屏障对药物外排的问题、提高药物入脑的有效浓度。脑玄府的结构与功能类似于血脑屏障,中医药的芳香开窍药和风药能归经入脑开通脑玄府,作为脑引经药与他药配伍时,能引领药物入脑恢复脑玄府气机、增强药物对脑病的治疗作用。平肝息风药、虫类药、补益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能对证治疗风、痰、瘀、虚、毒、湿等病理因素,与脑引经药配伍使用,能随引药开玄入脑,增强治疗的有效浓度,从而增强药效,治疗脑病。
关键词:脑玄府;血脑屏障;风药;芳香开窍药;平肝息风药;虫类药;引经和归经;配伍
37
|
24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49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从“一气周流”探析竹叶石膏汤病机及组方思路
霍俊萍,梁嘉钰,李晓凤,杜武勋
2023, 29(14): 215-21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01690
摘要:竹叶石膏汤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现代治疗热证的常用方剂,但是历代医家对竹叶石膏汤方证病机莫衷一是。该文基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进行分析探讨,认为竹叶石膏汤的本质在于中焦脾胃亏损,升降失司,阴不升而阳不化,阳不降而阴不生,致心、肺、胃三脏火热亢盛,气逆津伤。基于此病机,该方用药配伍以辛、温、甘、寒为主,诸药合用顾护脾胃,使中气枢转得复,火热自除,逆气得降,气津得生。临证时凡脾胃亏虚,中土不运、升降失司、火热亢盛、气逆津伤之证,均可考虑应用本方治疗。从“一气周流”解读竹叶石膏汤可为临床审证求因、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拓宽该方临床应用范围,并为解读仲景配伍之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气周流;竹叶石膏汤;病机;组方思路
33
|
26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47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分析
崔玉石,高云,王明远,张帅,杨胜平,李晓宇,晏鑫
2023, 29(14): 219-22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34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节奏加快,“低头族”人数不断增加,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退变诱发的疾病之一,已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确有疗效,但理论及基础实验依据尚不充分,且当前动物模型制定标准未统一。因此,笔者基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临床指南及病证特点,对其现有动物模型进行系统归纳与分析,结果发现现有模型中微血管钳神经根压迫法的中西医指南吻合度较差,而椎管插线法、自体骨置入压迫法、不锈钢柱压迫法、固定架颈椎退变法等造模方法虽在西医指南体现出了较高的吻合度,但中医诊断标准吻合度较差。表明该疾病现有动物模型体现出的中医证候要素较少,且在动物行为学评价等方面缺乏类似中医四诊方面的信息采集与评估。总之,笔者旨在基于病证结合理念系统评价当前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建立现状,以期为更加符合临床发病特点、中西医病证特点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临床指南;吻合度;颈椎退行性疾病
26
|
18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7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综述
通过GSDMs介导细胞焦亡的天然药物成分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增强出版
陈卓,陆露,方兴刚,郭兴荣,罗杰
2023, 29(14): 226-23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02223
摘要:近年来发现除凋亡、坏死外的一种非典型新型细胞死亡方式——细胞焦亡,其生物学特征为依赖于胱天蛋白酶(Caspases)家族蛋白切割焦孔素家族(GSDMs)蛋白,使活化的GSDMs蛋白在质膜上作用形成穿孔,导致细胞肿胀裂解,引发炎症及免疫反应。目前,有4种不同的信号途径可诱导细胞焦亡,包括经典和非经典炎性小体通路、凋亡相关Caspases介导的通路和基于颗粒酶的焦亡通路。在这些信号通路中,GSDMs蛋白是最终的细胞焦亡执行者。细胞焦亡与肿瘤细胞死亡及正常组织炎性损伤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发现,适度的细胞焦亡会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刺激肿瘤免疫微环境;而细胞焦亡不当激活又可促进肿瘤发展。药物抗肿瘤治疗中,如肿瘤免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发挥了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仍存在耐药、复发、损伤正常组织等不足,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多种天然药物成分具有通过介导焦亡途径的抗肿瘤作用及辅助抗肿瘤作用,且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这为抗肿瘤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焦亡在肿瘤及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同时重点对调控细胞焦亡的相关天然药物成分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新近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基于细胞焦亡的抗肿瘤治疗与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细胞焦亡;焦孔素家族(GSDMs);焦孔素E(GSDME);焦孔素D(GSDMD);天然药物;抗肿瘤治疗;进展
28
|
20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7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栀子及其方剂配伍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
田磊,栗俞程,白明,汪保英,许二平
2023, 29(14): 239-24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301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归属为中医“郁证”范畴,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遗传、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因素均涉及其中。目前临床上的抗抑郁药物如三、四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起效缓慢,长期应用不良反应显著,且临床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对此类药物无反应性。如何有效提升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医学界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中医药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抑郁症的防治方面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独特优势。作为中药清热药的一种,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除烦之功效,对“郁证”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献研究发现栀子活性成分如栀子苷、京尼平、西红花苷,栀子药对如栀子-川芎、栀子-刺五加、栀子-枸杞子,含栀子的中药复方如栀子豉汤、越鞠丸、栀子厚朴汤、丹栀逍遥散、解郁安神颗粒等抗抑郁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5-HT及多巴胺(DA)神经递质、增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增强海马神经发生、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等有关。本文对栀子活性成分、栀子药对及含栀子的中药复方等抗抑郁的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的总结,为进一步推广栀子及其方剂配伍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栀子;栀子豉汤;越鞠丸;栀子厚朴汤
55
|
32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4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Nrf2/HO-1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赵晓彬,蒋虎刚,王新强,韩金晏,刘凯,李应东,赵信科
2023, 29(14): 248-25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0890
摘要:心肌梗死(M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是造成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核转录因子E
2
相关因子2(Nrf2)是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因子,可调控其下游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在机体中发挥维持氧化还原稳态的作用。MI的病程中Nrf2与HO-1的生物活性及含量水平均下降,组织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减弱,心肌血管内皮受损,血管细胞黏附因子释放,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近年来,诸多基础研究探索中医药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治疗MI的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Nrf2/HO-1信号通路是中医药治疗MI的重要潜在靶点。该文就Nrf2/HO-1 信号通路在MI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调控该通路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MI疾病的防治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心肌梗死;核转录因子E
2
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中医药;作用机制
36
|
20
|
1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1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lncRNA-miRNA相关信号通路对胃癌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梁欣奕,马佳乐,赵双梅,杨岩,李慧臻
2023, 29(14): 256-26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201824
摘要:胃癌作为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大多发现后已进入进展期,大大降低了临床治愈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预后极差。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分子领域的不断探索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作为不具备翻译能力的非编码RNA(ncRNA)而存在,并且通过作用于某一靶点,调节相关信号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激活或抑制某种信号通路,在胃癌进展过程中具有协助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因临床疗效佳、药物不良反应少,投入临床使用易为患者所接受。着眼于当前阶段展开的一系列基础研究,以miRNA、lncRNA与信号通路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作为切入点,借助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各项研究早已展开,并且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数据现已证实,①胃癌的发生发展与miRNA、lncRNA及相关信号通路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②中医药凭借自身多靶点、多机制、多通路的优势,影响各类信号分子、信号通路,干预胃癌细胞进展。现对lncRNA、miRNA分子及主要信号通路参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医药调控各信号通路的具体分子机制的相关基础研究作一综述,以期结合中医药现代研究从分子水平对干预胃癌进展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微小核糖核酸(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胃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25
|
18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49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松油烯-4-醇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杜清,钟雨樨,杨明,陈蕾,曾慧敏,艾崇文,管咏梅
2023, 29(14): 265-27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639
摘要:松油烯-4-醇在自然界中含量非常丰富,作为一种环状单萜类化合物在多种天然植物中均有分布,为白千层精油、珊瑚姜精油等多种中药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和关键活性物质。松油烯-4-醇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杀虫、抗炎等作用,能够治疗肿瘤、口腔和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并且安全性好。在抗细菌方面,松油烯-4-醇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提高细胞膜通透性,调控细菌迁徙繁衍等相关基因来抑制细菌活性;在抗真菌方面,松油烯-4-醇能够与真菌细胞壁中的麦角固醇结合引起真菌死亡;在杀虫方面,松油烯-4-醇能够抑制试验虫体内的Na
+
、K
+
-ATP酶活性引起试验虫死亡;在抗癌方面,松油烯-4-醇能够调节癌细胞中与凋亡有关蛋白表达,从而控制癌细胞凋亡。该文对其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状况作概述,以期望为松油烯-4-醇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油烯-4-醇;萜品烯4醇;单萜;药理活性;作用机制
42
|
21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6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微流控肝、肾芯片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林嘉伟,杨依霏,刘婷,朱晓新
2023, 29(14): 272-28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0407
摘要:微流控肝、肾芯片是近年来进行新药研发、药效毒理研究和机制探索、疾病模型构建的优选模型载体。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允许当动物疾病模型难以构建时,用体外模型数据代替动物模型数据进行新药申报的大背景下,微流控芯片因为具有高通量、能高度仿生生命体特征、可方便进行重复给药的正常或病理状态下的药物毒性评价且允许对培养物培养过程进行实时诱导、监测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在毒理学研究中,肝、肾芯片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物种来源的2D单培养和共培养、3D培养、球状体/类器官细胞、精密切割肝、肾切片、永生化细胞系或夹心培养细胞系等培养物,构建适合不同物质药效毒理学检测的体外模型。该模型最大化模拟或保留肝脏和肾脏的脏器功能和体内微环境,包括特定的生理组织结构、多细胞相互作用/串扰、多器官相互协作/反馈等,以得到与体内实验数据相近或相同的结果,减少了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同时大大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降低了成本。微流控技术提供的微流体不仅能为内容物培养提供必要的剪切力微环境,还能解决目前由于肝、肾芯片培养过程中组织供氧不足、营养物质的缺失、代谢物堆积,导致的细胞凋亡甚至组织坏死纤维化,难以长期维持结构和功能等问题。该文旨在对微流控技术结合肝脏芯片与肾脏芯片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梳理微流控技术、肝脏芯片、肾脏芯片的发展历程及微流控肝、肾芯片在中药毒理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结合中药给药特点探讨其在中药毒理研究领域的应用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流控肝芯片;微流控肾芯片;中药毒理学;精密器官切片;3D培养;类器官
25
|
22
|
0
<HTML>
<印刷PDF>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52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