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30 18

      补中益气汤防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药效及机制研究专题

    • 最新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通过调控TLR4/NF-κB/AIM2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有效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的炎症损伤,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赵卓,金哲,李铮铮,郭宣麟,李佳韵,高彤然,李品,王智民,尹远平,刘子玉,杨潇
      2024, 30(18): 1-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38
      摘要: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探索补中益气汤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小鼠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基因易感8周龄NOD.H-2h4小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4.78、9.56、19.12 g·kg-1)、西药组(硒酵母片,3.033×10-5 g·kg-1)。各组AIT模型小鼠自由饮用0.05%碘化钠水溶液8周,建立AIT模型,空白组自由饮用蒸馏水。依据分组灌胃各给药组小鼠药液8周后取材,肉眼观察甲状腺组织肿胀情况,称量脾脏质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甲状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LR4、AIM2、NF-κB p65、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IL-1β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HMGB1、TLR4、AIM2、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甲状腺组织HMGB1、AIM2、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甲状腺组织明显肿胀,脾脏质量明显增加,甲状腺组织HMGB1、TLR4、NF-κB p65、AIM2、ASC、Caspase-1、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各剂量组小鼠甲状腺组织肿胀情况好转,脾脏质量明显下降,甲状腺组织HMGB1、TLR4、AIM2、NF-κB p65、p-NF-κB p65、ASC、Caspase-1、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有效改善AIT的炎症损伤,调控TLR4/NF-κB/AIM2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是其干预机制之一。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性小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炎症   
      62
      |
      8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4782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通过激活Nrf2/PPARγ/GPX4通路,有效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的炎症损伤,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提供新策略。
      刘子玉,赵卓,陈怡然,曹慧敏,陈丝,王智民,高天舒,杨潇
      2024, 30(18): 10-1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45
      摘要: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通路探讨补中益气汤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小鼠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8周龄NOD.H-2h4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各20只,除空白组外,采用经典的高碘水(0.05%碘化钠)喂养,8周后制成AIT模型。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4.78、9.56、19.12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西药组给予3.033×10-5 g·kg-1硒酵母片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8周后实施取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含量;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甲状腺组织中GPX4定位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甲状腺组织Nrf2、PPARγ、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LC3A2)、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GPX4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Nrf2、PPARγ、SLC7A11、SLC3A2、LPCAT3、GPX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光镜下可见甲状腺组织内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现象,血清中TGAb、TPOAb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甲状腺组织中Nrf2、PPARγ、SLC7A11、SLC3A2、GPX4表达显著降低(P<0.01),LPCAT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各剂量组及西药组小鼠光镜下甲状腺组织内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TPOAb、TGAb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甲状腺组织中Nrf2、PPARγ、SLC7A11、SLC3A2、GPX4表达明显升高、LPCAT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西药组比较,补中益气汤各剂量组甲状腺组织中Nrf2、PPARγ、SLC7A11、SLC3A2、GPX4、LPCAT3表达总体趋势差异明显(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有效改善AIT的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PPARγ/GPX4抑制铁死亡进程有关。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铁死亡;核因子E2相关性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信号通路   
      38
      |
      8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5910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通过miR-155/Ndfip1/Pten轴调控Th17细胞,有效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该研究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李晓晖,赵卓,陈怡然,曹慧敏,陈丝,王智民,高天舒,刘子玉,杨潇
      2024, 30(18): 19-2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39
      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通过微小RNA-155(miR-155)/Nedd4家族相互作用蛋白1(Ndfip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轴调控辅助性T细胞17(Th17)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PF级8周龄NOD.H-2h4小鼠饲以高碘水(0.05%碘化钠)喂养,8周后制成AIT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4.78、9.56、19.12 g·kg-1)、西药组(硒酵母片3.033×10-5 g·kg-1),每组20只,另设20只空白组小鼠,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甲状腺组织miR-155-5p、Ndfip1、Pten、蛋白质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17(IL-17)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甲状腺组织Ndfip1、Pten、Jak1、Stat3、RORγt、IL-17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甲状腺组织中Ndfip1、Pten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miR-155-5p、Jak1、Stat3、RORγt、IL-17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Ndfip1、Pten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脾脏Th17细胞比例降低(P<0.05,P<0.01),miR-155-5p、Jak1、Stat3、RORγt、IL-17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Ndfip1、Pten的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改善AIT小鼠自身免疫失常,其机制可能与通过miR-155调控Ndfip1/Pten轴进而调控Th17细胞分化有关。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辅助性T细胞17(Th17);微小RNA-155(miR-155);Nedd4家族相互作用蛋白1(Ndfip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   
      36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495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能有效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DD/Caspase-8信号通路有关。
      李晓晖,赵卓,陈怡然,曹慧敏,陈丝,王智民,高天舒,刘子玉,杨潇
      2024, 30(18): 27-3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44
      摘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模型小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Fas)/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胱天蛋白酶-8(Caspase-8)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8周龄NOD.H-2h4小鼠120只,其中100只饲以高碘水(0.05% NaI)喂养,8周后制成AIT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4.78、9.56、19.12 g·kg-1)、西药(硒酵母片)组(3.033×10-5 g·kg-1),每组20只,另设20只空白组小鼠。依据分组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甲状腺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甲状腺组织中Fas、FADD、Caspase-8、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组织Fas、FADD、Caspase-8、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的(cleaved)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甲状腺组织Fas、Caspase-3蛋白定位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荧光显微镜下凋亡细胞阳性表达较多,Fas、FADD、Caspase-8、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荧光显微镜下甲状腺凋亡细胞阳性表达减少,Fas、FADD、Caspase-8、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有效改善AIT小鼠甲状腺细胞凋亡,改善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DD/Caspase-8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Fas)   
      28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4778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经典名方

    • 最新研究发现,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有效抑制小鼠树突状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ho/ROCK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范淑月,吴璐蔚,孙彤彤,倪钰莹,高婧,崔颖,刘敏
      2024, 30(18): 35-4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727
      摘要: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s)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源性DCs,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比例,鉴定DCs纯度;麻黄细辛附子汤(1、2、5、10、20、40、50、100 g·L-1)处理细胞24 h,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麻黄细辛附子汤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给药浓度;脂多糖(LPS)造模后,将D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组(2、4、8 g·L-1),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分子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迁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表面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7(CCR7)、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4(CXCR4)含量;免疫荧光法(IF)检测细胞微丝骨架中纤维肌动蛋白(F-acti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80、CD86、MHC-Ⅱ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迁移至下室数量显著增加(P<0.01),CCR7、CXCR4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F-actin表达显著升高(P<0.01),RhoA、ROCK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组(2、4、8 g·L-1)处理24 h后,CD80、CD86、MHC-Ⅱ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迁移至下室数量明显减少(P<0.05),CCR7、CXCR4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F-actin表达显著降低(P<0.01),RhoA、ROCK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抑制小鼠DCs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ho/ROCK信号通路活性影响细胞骨架改变有关。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Rasm同源基因家族成员(Rho)/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变应性鼻炎;树突状细胞;细胞迁移   
      30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44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桂枝茯苓丸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氧化应激和肾纤维化,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蒋希羽,林少敏,房广庆,冯浩英华,全世建
      2024, 30(18): 43-5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02
      摘要: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研究桂枝茯苓丸对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和肾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50 mg·kg-1)、桂枝茯苓丸低、中、高剂量组(400.4、800.8、1 601.6)mg·kg-1,每组10只,另设10只正常组小鼠,连续给药8周,记录小鼠体质量、血糖,计算肾脏指数;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苏木素-伊红、高碘酸-席夫、马松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Nrf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SOD1、NAD(P)H单核苷酸氧化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肾脏指数、TG、TC、BUN、SCr水平升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组织胶原纤维增多,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FN、TGF-β1、α-SMA、Kea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Nrf2、SOD1、NQO1、HO-1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丸及二甲双胍组血糖、肾脏指数、TG、TC、BUN、SCr水平明显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SOD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明显降低,FN、TGF-β1、α-SMA、Keap1表达明显减少,Nrf2、SOD1、NQO1、HO-1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能改善氧化应激、抑制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Nrf2/ARE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桂枝茯苓丸;肾纤维化;氧化应激;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   
      19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632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达原饮能有效防治H1N1感染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李承泽,褚福浩,李园,刘运泽,郑浩呈,王思慈,顾益枭,朱万鸿,张若诗,宋行健,盖聪,丁霞
      2024, 30(18): 52-6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909
      摘要:目的探究达原饮对H1N1感染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的药效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对达原饮水煎液进行药物成分分析。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司他韦组(19.5 mg·kg-1)、达原饮低、中、高剂量组(2.73、5.46、10.92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其他各组给予对应药物灌胃。给药第3天,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滴鼻,其他各组在鼻内接种A/RP/8/34(H1N1)构建流感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连续给药7 d,每日称体质量。末次给药12 h后进行取材,肺组织称重,计算肺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支气管病理形态学变化;微球免疫分析系统(CBA)检测血清中的干扰素-γ(IFN-γ)、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XC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配体2(CCL2)、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趋化因子配体5(CCL5)、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0(CXCL10)、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β(IFN-β)、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基于质谱结果联合网络药理学,分析达原饮防治甲流病毒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肺组织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的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3(TLR3)、Toll样受体7(TLR7)、Toll样受体8(TLR8)的mRNA表达。结果质谱分析确定达原饮水煎液中含有芍药苷、黄芩素等57种化合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P<0.01),肺部水肿和出血,肺指数升高(P<0.01),IFN-γ、IL-12p70、CCL5、IL-1β、CXCL10、GM-CSF、IFN-β、IL-6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达原饮治疗组小鼠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充血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体质量和肺指数改变减轻(P<0.01),IFN-γ、IL-12p70、CCL5、IL-1β、CXCL10、GM-CSF、IFN-β、IL-6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57个关键基因,其中MAPK信号通路为主要的靶向信号通路。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的p-ERK1/2、p-p38 MAPK、p-NF-κB表达上升(P<0.01),TLR7、TLR8、MyD88、TLR3的mRNA表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达原饮治疗组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地抑制ERK1/2、p38 MAPK和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P<0.01),同时能够下调TLR3、TLR7、TLR8、MyD88的mRNA表达(P<0.01)。结论达原饮能够通过抑制TLR/MAPK/NF-κB信号通路,有效防治H1N1感染诱发的急性肺损伤。  
      关键词:达原饮;流感病毒;急性肺损伤;炎症;Toll样受体(TL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   
      20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625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配伍

    • 最新研究发现,仙鹤草-黄连药对(XHC-HL)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自噬并促进凋亡,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何亚萍,侯敏艳,彭海燕
      2024, 30(18): 61-7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524
      摘要:目的观察仙鹤草-黄连药对(XHC-HL)对结直肠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对自噬的影响,并探讨XHC-HL通过调控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XHC-HL含药血清,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分为空白组(20%空白血清),XHC-HL组(5%、10%、20%含药血清),5-氟尿嘧啶(5-FU)组。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细胞活力;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XHC-HL对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LC3 Ⅱ)及p62的影响;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XHC-HL对CMA相关蛋白和mRNA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XHC-HL组和5-FU组均能抑制HT-29和LOVO细胞活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XHC-HL组和5-FU组均能够明显抑制HT-29和LOVO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XHC-HL组和5-FU组2种细胞迁移率均显著减弱(P<0.01),迁移到下室的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细胞侵袭个数均降低(P<0.01),细胞凋亡增多(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XHC-HL组和5-FU组2种细胞中Beclin-1和LC3 Ⅱ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而p62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XHC-HL组和5-FU组2种细胞中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热休克同源蛋白70(HSC70)、热休克蛋白90(HSP90)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XHC-HL组和5-FU组2种细胞中LAMP2A、HSC70、HSP90 mRNA水平均下调,GAPDH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结论XHC-HL可通过抑制CMA活性,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诱导其自噬,并促进细胞凋亡。  
      关键词:结直肠癌;仙鹤草-黄连药对;分子伴侣介导自噬;中医药治疗   
      31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7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药理

    • 最新研究发现,二氧化乙烯基环己烯(VCD)高剂量是构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具有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黎蔚欣,杜鹏飞,朱瑶瑶,苏晨晨,许焕芳,杨莉,宋晓晶,房繄恭
      2024, 30(18): 72-7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05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二氧化乙烯基环己烯(VCD)不同剂量和不同停药时间对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水平的影响,以探索VCD构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大鼠模型有效、稳定及安全的给药剂量。方法将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VCD低、高剂量组(80、160 mg·kg-1·d-1),每组24只。药物干预后,分别于干预后第15天和第45天取材,检测大鼠的一般情况、动情周期紊乱率、血清激素水平、卵巢组织形态学、卵泡计数、妊娠结局、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Smad2/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VCD低剂量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卵巢组织受损,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在第15天显著减少(P<0.01),在第45天进一步出现次级卵泡(P<0.01)和窦卵泡(P<0.05)数量明显减少;产崽数在第15天明显减少(P<0.05),但在第4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F-β蛋白水平在第15天(P<0.05)和第45天(P<0.01)升高;Smad2/3在第45天显著升高(P<0.01);TGF-β和Smad2/3 mRNA水平在第45天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VCD高剂量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在第45天升高(P<0.01);血清FSH、LH明显升高,E2明显下降(P<0.05,P<0.01);卵巢组织受损,各级卵泡下降趋势同VCD低剂量组;产崽数在第15天和第45天均明显下降;TGF-β和Smad2/3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TGF-β mRNA在第45天明显升高(P<0.05)。结论VCD高剂量是VCD构建POI大鼠模型的理想剂量,具有有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二氧化乙烯基环己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剂量研究;妊娠结局   
      24
      |
      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66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苦胆草多糖(APP)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并能有效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时促进细胞凋亡。该研究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
      黄丽金,李自霖,杨紫焰,王涵,陈贵元
      2024, 30(18): 80-8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821
      摘要:目的探讨苦胆草多糖(APP)抗氧化及抗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细胞功能试验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检测APP(400、450、500 mg·L-1)对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分子机制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PP对HeLa细胞凋亡及周期相关调控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DPPH+、OH-、还原力实验检测AP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APP(400、450、500 mg·L-1),均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增殖、侵袭能力,具有时间、浓度依赖(P<0.05,P<0.01);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APP(400、450、500 mg·L-1)作用HeLa细胞48 h后,HeLa细胞G2/M期所占比例升高,提示APP可将HeLa细胞阻滞在G2/M期,流式细胞术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与空白组比较,APP(400、450、500 mg·L-1)作用HeLa细胞48 h,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P<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APP促进HeLa细胞的凋亡;与空白组比较,APP(400、450、500 mg·L-1)作用48 h,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1(CDK-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B细胞淋巴瘤-2(Bcl-2)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降,胱天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以上指标均具有浓度依赖性,与流式细胞结果一致;体外抗氧化实验,APP(50~1 000 mg·L-1)具有清除DPPH+、OH-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APP具有抗氧化活性并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促进HeLa细胞凋亡的能力。  
      关键词:苦胆草多糖;宫颈癌HeLa细胞;抗肿瘤;抗氧化;凋亡   
      28
      |
      7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392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青翘和老翘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中青翘效果更佳。研究通过比较二者的化学成分差异和对ALI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揭示了青翘和老翘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与脂质代谢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这一发现为ALI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李康,吕田田,崔荣洽,谢淑敏,郭淑杰,常万顺,陈朝华,朱艳慧,苗明三,黄海英
      2024, 30(18): 89-9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864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青翘和老翘的化学成分差异,以及二者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探讨青翘、老翘治疗ALI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取6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18只大鼠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LPS)诱导ALI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青翘组(1.5 g·kg-1)与老翘组(1.5 g·kg-1),每组6只。青翘组和老翘组每日灌胃相应剂量药液1次,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 d。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肺组织干湿质量比(W/D)值及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浓度综合评估大鼠肺组织的病理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鉴定并分析青翘、老翘的化学成分,并对各组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t检验P<0.05及差异倍数(FC)≥1.5或FC≤0.5筛选青翘、老翘治疗ALI的差异代谢物。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结合MetaboAnalyst对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腔变大,肺泡破裂,肺间质出血,支气管渗出大量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BALF中蛋白浓度和肺组织W/D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翘组、老翘组的大鼠肺支气管出血减轻,BALF中蛋白浓度和肺组织W/D值显著降低(P<0.01),肺部损伤明显缓解,以青翘组效果更为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翘组、老翘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青翘中共检测出63个化学成分,老翘中共检测出55个化学成分,其中二者共有成分47个,青翘独有成分16个,老翘独有成分8个。对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差异进行表征,青翘和老翘分别回调了19个和12个代谢产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青翘通过影响亚油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6条关键代谢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老翘通过影响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鞘磷脂代谢等6条关键代谢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结论青翘、老翘对ALI均具有治疗作用,以青翘效果更优,二者均可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与脂质代谢对ALI起到治疗作用,但二者影响的代谢通路有所差异。  
      关键词:青翘;老翘;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急性肺损伤;代谢组学;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   
      29
      |
      7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左归降糖解郁方通过调控Sema7a/ITGB1信号轴突导向途径,有效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雷诗卉,李薇,王瑾茜,刘检,孟盼,王宇红,杨蕙
      2024, 30(18): 98-10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04
      摘要:目的结合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趋势分析(STEM)方法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键途径并进行验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采用高脂饲养、链脲佐菌素(STZ)注射、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结合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20.52、10.26、5.13 g·kg-1左归降糖解郁方,西药组灌胃给药二甲双胍0.18 g·kg-1和氟西汀1.8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给药28 d后,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的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血糖试纸检测动物空腹血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机选取正常组、模型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中每组3个海马样本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采用差异基因分析、GSEA分析、STEM分析筛选左归降糖解郁方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键通路和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筛选靶基因,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介导的信号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1),其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登上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而在目标象限的搜寻路程比明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显著降低了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减少了动物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缩短了动物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登台时间并增加了在目标区域的搜寻路程比(P<0.05,P<0.01)。转录组测序差异分析显示,正常组较模型组有差异基因1 366个,模型组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有差异基因1 149个,交集基因581个。GSEA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有差异基因集9个,模型组与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有差异基因集43个,交集基因集7个。STEM分析显示,按照正常组、模型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的分析顺序,得到显著差异趋势聚类群2个。3种分析方法获得关键基因集轴突导向及关键靶点信号素3c(Sema3c)、信号素7a(Sema7a)、轴突导向受体蛋白3(Robo3)、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8(Epha8)、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7(Epha7)。Real-time PCR验证发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Robo3、Sema7a、Epha7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可明显增加Robo3、Sema7a、Epha7 mRNA表达(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Sema7a、整合素β1(ITGB1)、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显著增加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Sema7a、ITGB1、FAK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能通过调控Sema7a/ITGB1信号经轴突导向途径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关键词:左归降糖解郁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转录组测序;基因集富集分析;趋势分析   
      29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61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益气活血方通过调节cAMP/Epac1/Rap1信号通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心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浆cAMP含量,减少心肌损伤和胶原纤维增生。
      吴华英,邓凯,李静,毛一之,李亮,彭清华
      2024, 30(18): 107-11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1819
      摘要: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腺苷调节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Epac1)/Ras-同源蛋白1(Rap1)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88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n=12)和实验组(n=76),实验组大鼠采用限制饮食及力竭性游泳复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术构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采集大鼠心电图,将造模成功后的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4.28、8.55、17.1 g·kg-1)、西药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3.6 mg·kg-1),连续给药4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双蒸水。末次给药后24 h取材,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腹主动脉采血行血液流变学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cAMP水平;留取心肌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Epac1、Rap1GTP酶激活蛋白(Rap1GAP)及Rap1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Epac1、Rap1GAP及Ra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VEDD、LVESD显著增加(P<0.01),EF及FS比率显著下降(P<0.01),表现出心功能减退的“心气虚”症状;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升高(P<0.01),cAMP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胶原纤维显著增生(P<0.01),心肌超微结构受损严重,表现出“血瘀”的病理改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Epac1及Rap1 mRNA显著降低(P<0.01),Rap1GAP mRNA显著增加(P<0.01);Western blot显示Epac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Rap1GA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能改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心功能、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浆cAMP含量、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改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以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最佳。益气活血方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Epac1 mRNA及蛋白表达(P<0.01),显著增加Rap1 mRNA表达(P<0.01),明显降低Rap1GAP mRNA及Rap1GAP/Rap1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改善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心功能、降低血液黏度与血浆cAMP含量、改善心肌损伤、减少胶原纤维增生,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cAMP/Epac1/Rap1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补阳还五汤;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腺苷调节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1(Epac1)/Ras-同源蛋白1(Rap1)信号通路   
      31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245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黄连碱通过抑制炎症和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具有显著治疗作用,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王杰,杜朋丽,董佳琪,杨玥玮,高云霄,马虹宇,贾雪梅,郭榆西,李博林,杨倩
      2024, 30(18): 117-12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823
      摘要: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黄连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杨酸钠、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及饥饱失常多因素诱导CAG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组,黄连碱高、低剂量组,黄连碱高、低剂量组分别灌以黄连碱(50、10 mg·kg-1),叶酸组灌以叶酸2 mg·kg-1,干预60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胃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计算PGⅠ/PGⅡ(PGR);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SI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I3K、p-Akt、mTOR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蛋白表达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GF-β1、PI3K、Akt、mTOR、PTE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Ⅱ(LC3 Ⅱ)和酵母Atg6同源物-1(Beclin-1)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组织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胃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数量少,肿胀,结构异常;模型组血清G-17、PGⅠ、PGR及胃组织PTEN蛋白及mRNA显著降低(P<0.01),血清IL-6、IL-1β、TNF-α及胃组织TGF-β1、PI3K、Akt和mTOR蛋白及mRNA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可以不同程度改善CAG大鼠病理损伤和胃黏膜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升高血清G-17、PGⅠ、PGR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降低IL-6、IL-1β、TNF-α水平(P<0.05,P<0.01),黄连碱高剂量组可以明显下调TGF-β1、PI3K、Akt和mTOR蛋白及mRNA(P<0.05,P<0.01)。结论黄连碱对CAG大鼠有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及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黄连碱;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炎症;胃蛋白酶原   
      26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47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临床

    • 最新研究显示,雷公藤多苷片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和良好安全性。通过分析中国中医风湿病注册研究信息平台数据库的3978例患者数据,发现使用该药物的患者疾病活动度、疼痛评分等指标显著降低,且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研究结果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马协丽,姜泉,巩勋,夏聪敏,姚传辉,常甜,刘子夏,杨煜辰,刘佳梦,申钲瑶
      2024, 30(18): 125-13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294
      摘要:目的评价真实世界雷公藤多苷片(TW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中国中医风湿病注册研究信息平台数据库(CERTAIN)的RA患者诊疗资料,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数据。纳入数据依据是否使用TWP治疗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使基线均衡可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健康评估问卷(HAQ)、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关节疼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患者疾病评估分数(PGA)、医生疾病评估分数(EGA)、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纳入3 978例患者数据,其中暴露组929例,对照组3 049例。PSM前,两组人口统计学信息、DAS28-ESR评分、PGA、EGA、HAQ、VAS,SJC、TJC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SM成功匹配后,纳入暴露组922例,对照组922例,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和DAS28-ESR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余指标的差异不同程度减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DAS28-ESR、PGA、EGA、HAQ、SJC、TJC、VAS评分及ESR、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暴露组患者治疗后DAS28-ESR、PGA、EGA、HAQ、VAS评分及ESR均降低更明显(P<0.05,P<0.01),暴露组治疗后TJ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暴露组治疗前TJ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TJC方面,暴露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暴露组患者治疗后SJC、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胃口不佳、失眠多梦、心烦不安、神疲乏力、怕风怕冷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除暴露组女性停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RA可有效降低疾病活动度DAS28-ESR、PGA、EGA、HAQ、TJC、VAS评分,改善一般临床症状,除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禁用外,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真实世界;倾向性评分匹配;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多苷片   
      24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50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偶见轻度不良事件,中医医院使用可降低风险。
      董芃萱,全锐,周峻,林娜,宓保宏,陈卫衡
      2024, 30(18): 132-13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743
      摘要:目的观察恒古骨伤愈合剂不良事件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来自20家医院就诊的92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恒古骨伤愈合剂真实世界治疗情况,使用恒古骨伤愈合剂的患者设为暴露队列,未使用恒古骨伤愈合剂的患者为非暴露队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职业、过敏史、既往病史、就诊医院、用药信息、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特征和影响因素等。结果共收集膝骨关节炎患者922例,男性274例(29.72%),女性648例(70.28%),其中暴露队列617例和非暴露队列305例。所有病例共发生25例不良事件,占总病例数2.71%,其中暴露队列17例(2.76%),非暴露队列8例(2.62%),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暴露队列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0~59岁(4.61%);女性发生率为3.49%,略高于男性的1.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按不良事件发生的系统分类,5例为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发生率为0.81%;感染及浸染类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心脏相关疾病、症状和体征(不另分类)、眼器官疾病各2例,发生率均为0.32%;全身性疾病、神经病类、心脏器官疾病、血管低血压疾病各1例,发生率均为0.16%。试验期间共发生7例不良反应,其中2例表现为咽干,2例表现为头晕,1例表现为困倦,1例表现为低血压,1例为眼分泌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暴露队列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中,就诊医院为中医医院是不良事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00,P=0.002),而尚不能认为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职业、过敏史、既往病史、就诊医院级别对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影响。结论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偶见轻度不良事件发生,在各性别、年龄段患者就诊于不同级别医院时,均可安全使用,就诊于中医医院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恒古骨伤愈合剂;膝骨关节炎;不良事件;不良反应   
      25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265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祛湿化瘀方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临床研究取得显著效果,提高了中医药在NAFLD治疗中的循证依据等级,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何聪,王慧超,周秉舵,孔婧,王晓素
      2024, 30(18): 139-14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195
      摘要: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方治疗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源于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之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湿热蕴结型NAFLD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祛湿化瘀方颗粒剂联合当飞利肝宁胶囊模拟剂,对照组予以祛湿化瘀方颗粒模拟剂联合当飞利肝宁胶囊。两组服药疗程均为24周,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影像学[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CAP)值、上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肝/脾比值]、肝脏血清酶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其他相关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9.29%(25/28),对照组为48.15%(13/2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3.582,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主证、次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在主证及次证总积分、右胁肋部胀痛积分、脘腹胀满或疼痛积分、大便黏腻不爽积分、小便色黄积分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肝脏Fibroscan CAP值有效率为75.00%(21/28),对照组为48.15%(13/27),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疗效更明显(Z=-1.968,P<0.05)。③观察组肝脏血清酶学有效率75.00%(21/28),较对照组44.44%(12/27)改善明显(Z=-2.01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γ-GT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④两组肝脏CT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7.86%(19/28)、30.77%(8/26),观察组疗效更明显(Z=-2.507,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用于湿热蕴结型NAFLD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提高了中医药在论治NAFLD方面的循证依据等级,值得深入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在中医证候、肝脏酶学(ALT、γ-GT)、肝脏影像学(Fibroscan CAP值、上腹部CT肝/脾比值)方面的改善上,祛湿化瘀方相较于当飞利肝宁胶囊更具优势。  
      关键词:祛湿化瘀方;湿热蕴结;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   
      31
      |
      7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507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糖尿病前期痰证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清代谢物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双歧杆菌、梭杆菌属等可能成为疾病发展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王志汕,黄亮亮,张玮,陈明燚,肖绍坚,陈淑娇
      2024, 30(18): 146-15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796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痰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及血清代谢产物的差异性表达与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共纳入34例糖尿病前期痰证患者为痰证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37例健康人为正常组,留取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和粪便标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及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来检测两者的血清代谢物和差异肠道菌群,探讨糖尿病前期痰证与血清代谢物、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痰证组证素分布情况中,病性证素按照频数和占比前5位兼杂证素为湿(73.53%)、气滞(58.82%)、阴虚(50.00%)、血瘀(41.18%)、热(35.29%);病位证素按照频数和占比前3位主要病位证素为脾(100.00%)、肝(41.18%)、肾(23.53%)。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两组有44种差异肠道菌群,在目属上,双歧杆菌、韦荣氏球菌、罗氏菌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证组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较正常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群落结构上两组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两组共同拥有13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胆汁分泌和胆汁酸生物合成、脂质代谢等通路(P<0.05)。将差异代谢物、肠道菌群和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①赖氨酸和脾、阴虚、血瘀呈正相关;牛磺胆酸与肝、肾、血瘀、湿呈正相关,与阴虚、热呈正相关;牛磺鹅去氧胆酸与肝、湿呈正相关;花生四烯酸与湿呈负相关;葡萄糖与脾、血瘀呈正相关。②梭杆菌属和脾、肾、阴虚、气滞呈正相关;罗氏菌属与脾呈负相关;萨特氏菌属与湿呈负相关;拟杆菌属与脾、肾呈负相关;双歧杆菌与湿、脾呈负相关。③双歧杆菌与甘氨酸、苏氨酸、赖氨酸、鹅去氧胆酸呈正相关,与胆酸呈负相关,与牛磺鹅去氧胆酸、丙酮酸呈正相关;梭杆菌属与甘氨酸呈正相关,与苏氨酸、赖氨酸呈正相关;毛螺菌属与甘氨酸、苏氨酸、丙酮酸呈负相关;赖氨酸还与粪杆菌属、凸腹真杆菌呈负相关,与巨单胞菌属呈正相关;牛磺胆酸、甘氨胆汁酸与弯曲杆菌属,牛磺鹅去氧胆酸与韦荣氏球菌属,葡糖糖与罗氏菌属、凸腹真杆菌呈正相关;丙酮酸和埃希氏-志贺氏菌属,牛磺鹅去氧胆酸与普雷沃氏菌属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前期痰证患者与健康者之间存在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差异,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在糖尿病前期这一疾病阶段已然发生紊乱,双歧杆菌、梭杆菌属、毛螺菌属、甘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可能是探索糖尿病前期痰证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痰证;肠道菌群;代谢组学   
      27
      |
      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8995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19

      药学基础

    • 在地黄药材研究领域,专家建立了低聚糖含量测定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探究了地黄中糖类成分含量及分布规律,为地黄质量标准提升和低聚糖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戴梦茹,李春,李娆娆,林丽美,沈春修,张永欣,冯伟红,王智民
      2024, 30(18): 157-16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266
      摘要:目的以地黄中低聚糖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及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方法,探究不同地黄药材及饮片中低聚糖类成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鲜地黄和生地黄药材各10批,生地黄和熟地黄饮片各12批,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水-无水甲酸-冰乙酸(12∶6∶5∶4)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建立地黄中果糖、蔗糖、棉籽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的TLC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建立不同地黄药材及饮片中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籽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7种糖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地黄药材及饮片中7种糖类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差异性成分。结果TLC鉴别结果显示,鲜地黄、生地黄药材和生地黄饮片样品在与水苏糖、棉籽糖和蔗糖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现相同颜色的斑点,而熟地黄饮片在此基础上与甘露三糖和果糖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7种待测成分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鲜地黄、生地黄药材中仅检出葡萄糖、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其在鲜地黄药材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84%、4.62%、2.42%和57.90%,在生地黄药材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16%、9.36%、7.05%和38.10%。生地黄饮片中,果糖、葡萄糖、蔗糖、蜜二糖、棉籽糖、甘露三糖和水苏糖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8%、4.27%、9.96%、0.53%、6.85%、3.05%和37.52%;熟地黄饮片中,上述7种糖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0.62%、11.01%、1.25%、3.35%、1.12%、28.16%和6.39%。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糖类成分可明显区分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三者的主要差异性成分分别为水苏糖、蔗糖、棉籽糖和甘露三糖。结论地黄不同药材及饮片中糖类成分的含量及种类存在较大差异,且基于此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用于区分生地黄和熟地黄,可为地黄质量标准提升和地黄不同炮制品中低聚糖开发及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黄;单糖;低聚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28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6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了市售7种养阴清肺制剂的质量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建立了指纹图谱并定量了关键成分,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方法。
      苏江敏,劳永真,陈莎,章军,郭丛,赵桉熠,邸继鹏,刘安,刘艳
      2024, 30(18): 164-17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963
      摘要:目的建立市售7种养阴清肺制剂的指纹图谱,对其中指标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其质量均一性进行评估,探究不同剂型的质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市售7种养阴清肺制剂共33批样品进行分析,建立指纹图谱并指认共有峰,选择芍药苷、毛蕊花糖苷、哈巴俄苷、甘草酸、丹皮酚作为质量属性指标,采用HPLC对33批养阴清肺制剂进行定量分析,根据7种养阴清肺制剂服用方法计算其日摄入量并绘制雷达图,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7种养阴清肺制剂的质量差异情况及同剂型不同批次间的质量均一性。结果7种剂型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248~0.956,提示不同剂型养阴清肺制剂间存在较大差异,共标定共有峰15个,其中峰7、峰8、峰11、峰13、峰15分别为芍药苷、毛蕊花糖苷、哈巴俄苷、甘草酸和丹皮酚;雷达图显示大蜜丸和水蜜丸平均总日摄入量最高,其中丸剂成分均一性较好;聚类分析将33批样品质量分为质量较差和优质2类;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剂型批间均一性和剂型差异明显,口服液离散程度最小质量均一性较好,5种指标成分中丹皮酚在不同剂型中含量差异较大,是养阴清肺制剂质量控制的关键成分。结论7种养阴清肺制剂中以大蜜丸和水蜜丸为相对优选的剂型;不同制剂工艺对丹皮酚含量影响较大,生产时应重点关注其质量控制。该研究为中药方剂不同剂型的制剂产品质量比较提供科学方法,有助于不同方剂优选剂型的开发,并为临床高效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阴清肺制剂;日摄入量;剂型差异;多元统计分析;质量均一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   
      26
      |
      4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5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了45份艾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和变异特点,为蕲艾新品种选育和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陈昌婕,肖闯,马钰洋,苗玉焕,刘大会
      2024, 30(18): 171-17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413
      摘要:目的探究45份艾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揭示其遗传变异特点。方法基于基因分型(GBS)的简化基因组技术对45份资源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挖掘,并利用SNP标记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共获得111.91 Gb数据,测序结果的Q20和Q30分别为96.39%和90.33%,平均GC含量为39.37%,clean reads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为70.24%~98.97%,共获得22 399个Indel和170 539个SNP位点,其中第10对染色体上的变异位点最多;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5份资源可以被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含的3份资源均来源于蕲春县,第Ⅱ类群资源均为野生种,类群Ⅲ包含31份种质,来源最为复杂;同时,这45份种质可分为3亚类,包含来源于3个祖先的遗传信息,说明不同种源的艾遗传组成比较复杂,尤其是来源于湖北省蕲春县的种质。结论该研究可为蕲艾的新品种选育、特异性SNP标记的开发、艾的亲缘关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蕲艾;基因分型(GBS);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   
      16
      |
      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757572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了玉竹在中国的生态种植适生区及其关键生态因子,为玉竹的人工种植提供了科学指导。研究表明,玉竹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和甘肃等地,太阳辐射、植被、土壤等因子对玉竹的适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专家建议在这些地区进行重点生态种植,并优先考虑太阳辐射因子。
      黄安玲,姜金香,任志琴,胡优琼,王志威
      2024, 30(18): 178-185.
      摘要:目的分析玉竹在我国的潜在生态种植适生区、关键生态因子及其适宜范围,为玉竹的人工种植提供理论科学指导。方法该研究基于玉竹在我国的454个地理分布记录及118项生态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玉竹开展了生态位模拟预测,并通过刀切法、生态因子贡献率和响应曲线综合对其关键生态因子及其适宜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玉竹的适生区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至东北部,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和甘肃等地;11月太阳辐射值(Srad11)、7月降水量(Prec7)、常绿/落叶针叶林占比(Class1)、含泥量(2~50 μm)质量分数(SLTPPT)及年均温(Bio1)为影响玉竹在全国适生分布的关键生态因子;太阳辐射因子累计贡献率(31.29%)>植被因子(25.61%)>土壤因子(19.52%)>降水因子(11.38%)>温度因子(8.57%)>地形因子(3.63%)。结论建议在陕西(如宝鸡市、安康市、宁陕县、留坝县和华县等),甘肃(天水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两当县和华亭县等)及山西(如阳泉市、太原市、汾阳市、晋中市和兴县等)对玉竹进行重点生态种植;种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太阳辐射因子,其次分别是植被、土壤、降水、温度、地形因子;关键生态因子Srad11、Prec7、Class1、SLTPPT、Bio1的范围应分别控制在8 095.21~10 334.98(最适8 787.50)kJ·m-2·d-1、109.99~223.60(146.91)mm、1.00%~19.45%(6.76%~10.68%)、41.73%~50.35%(46.53%)、3.29~16.33(13.57)°C 为宜。  
      关键词:玉竹;潜在适生区;生态因子;最大熵模型;生态种植   
      27
      |
      1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56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经典名方中重楼的本草考证 增强出版 AI导读

      最新研究揭示了重楼药材的历史沿革与现代应用,为经典名方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顾晶晶,杨天梅,杨美权,詹志来,张金渝
      2024, 30(18): 186-19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167
      摘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对重楼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以期为含重楼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重楼最早以“蚤休”为正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沿用此名。“重楼”之名首见于唐代《新修本草》,近代以来逐步成为正名,现代各级标准法定名称均以重楼为正名。古代所用重楼的主流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的干燥根茎,但因重楼属植物形态相似,多有混淆,同属根茎粗壮的多叶重楼P. polyphylla、狭叶重楼P. polyphylla var. stenophylla也作为重楼中药材使用;近现代以来,滇重楼P.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也被纳入重楼的主流来源之一。古代本草记载的产地主要为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湖南、云南等地区,野生采集入药。现代多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西南地区栽培;古代多为阴历四、五月采根,现代则多于全年采收或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挖为佳,产地除去须根、洗净后晒干;重楼古代炮制有酒摩、醋摩、水磨、研、焙等多种炮制方法,现代则以生品切片直接入药为主;重楼性微寒,味苦,有小毒,归肝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症,古今记载性味功效基本一致。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重楼的经典名方时,选用历代主流来源七叶一枝花P.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或滇重楼P.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的干燥根茎,原方中注明炮制要求者皆按要求炮制,未注明炮制要求建议生品入药。  
      关键词:经典名方;重楼;基原;本草考证;学名;产地;炮制;性味功效   
      30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在中医经典名方研究领域,专家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五虎汤的历史沿革、药物组成等进行系统研究,为经典名方的研发上市和合理应用提供精准参考。
      刘志平,苏坤,李娜,白建英,王荣,马京华
      2024, 30(18): 200-20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119
      摘要:五虎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方剂的第51首,来源于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由麻黄、苦杏仁、甘草、茶叶、石膏5味药物组成,主治喘急痰气。笔者遵从《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记载五虎汤的中医古籍文献,筛选出有效数据53条,涉及古籍41部。从五虎汤历史沿革、药物组成、主治病证、药物用量、制法用法、药物基原与炮制等方面进行挖掘梳理及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药物组成上,后世除遵原方之说外,有所加减,其中加用桑白皮的频数最多;治疗病证上,多继承原方主治喘证,还散见于治疗哮病、咳嗽等其他肺系病证;在药物用量与制法用法上,建议继承原方记载,剂型为汤剂,每服各药物用量为麻黄2.89 g、苦杏仁4.13 g、甘草1.65 g、茶叶3.30 g、石膏6.20 g,白水煎服;药物基原上,麻黄选用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的干燥草质茎,苦杏仁选用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的干燥成熟种子,甘草选用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茶叶选用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的芽叶,石膏选用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同时,对五虎汤现代临床应用文献搜集整理,获得73条有效文献,皆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见于小儿肺炎、哮喘,多属“痰热壅肺证”。通过对记载五虎汤的古籍与现代应用文献的分析研究,厘清其历史沿革和处方衍变,确定其关键信息,以期为经典名方五虎汤的研发上市和合理加减应用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关键词:经典名方;五虎汤;《仁斋直指方》;历史沿革;关键信息;现代应用   
      25
      |
      8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96427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学术探讨

    • 最新研究显示,止喘灵口服液在治疗哮喘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尤其在创新性和可及性方面表现突出。专家建议,该药物可纳入基本临床用药管理政策,并积极培育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利。
      杨硕,李海燕,谢雁鸣,王连心,成冯镜茗,崔鑫,李利寻
      2024, 30(18): 208-21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194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止喘灵口服液治疗哮喘的现有研究进行了“6+1”维度的临床综合评价,旨在明确止喘灵口服液治疗哮喘的临床优势及临床精准定位,为止喘灵口服液的进一步研究和学术推广提供基础,并为专利培育提供新的方向。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中医药特色的“6+1”维度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专家会议法投票获得相关权重,使用CSC_v2.0软件对各维度进行计算后并转化为相应的等级评分。结果基于现有资料,①止喘灵口服液说明书对不良反应、禁忌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自上市前后临床研究、自发呈报系统等多源数据表明,该药风险较可控,安全性较好,安全性评为B级。②上市前临床研究、临床有效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等多源数据表明,该药有效性较好,临床意义较大,有效性评为B级。③对止喘灵口服液联合常规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表明,该药经济性较好,经济性评为B级。④止喘灵口服液创新性好,创新性评为A级。⑤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药可基本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适宜性较好,适宜性评为B级。⑥止喘灵口服液可及性好,可及性评为A级。⑦止喘灵口服液中医药理论丰富,人用经验较欠缺,中医药特色评为C级。综合“6+1”维度得出止喘灵口服液治疗哮喘(寒证、热证)的临床综合评价为B类。结论止喘灵口服液治疗哮喘(寒证、热证)临床价值较好,创新性与可及性突出,建议可按程序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结果,同时建议积极培育有中医药特色的专利。  
      关键词:止喘灵口服液;哮喘;临床综合评价;专利培育;多准则决策分析   
      24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512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医学”理论,周学文教授基于“毒热”理论创新胃溃疡治疗,确立“胃痈”病名,提出“以痈论治”新方法,为胃溃疡治疗提供新方案。
      陈力铭,刘国政,杨硕,李言,孙阳阳,边玥凝,赵一霖,肖景东
      2024, 30(18): 217-22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092
      摘要:“态靶医学”是仝小林院士基于现代医学发展现状提出的中医诊疗理论体系。胃溃疡活动期作为胃癌前状态,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针对胃溃疡活动期创新性地提出“毒热”病因理论,对临床诊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态靶医学”理论体系为框架对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基于“毒热”理论运用消痈溃得康治疗胃溃疡活动期的理、法、方、药进行再次阐发。确立胃溃疡“胃痈”之中医病名,认为胃溃疡因“毒”而生,以“毒热”为本,疾病过程中“毒”“热”“虚”“瘀”态并存,将其病机发展分为毒热蕴结期、毒热伤正期、正虚毒恋期3个阶段。周学文教授基于胃溃疡“内痈”的定位提出“以痈论治”胃溃疡活动期,将外科治法“消”“托”“补”引入胃溃疡活动期的治疗中,将“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作为疾病基本治法,对于不同阶段,又对清热解毒法、托腐生肌法、健脾和胃法的使用各有侧重,并创立出能够态靶同调胃溃疡活动期的“以痈论治”代表方剂消痈溃得康。  
      关键词:态靶医学;胃溃疡活动期;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痈溃得康   
      27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50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在保健食品领域,专家构建决明子类信息数据库,分析功能声称与原料关联,提出优化准入管理等建议,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杜鹏,王丹,田纪祥,王云,孙明霞,陈广耀
      2024, 30(18): 228-23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814
      摘要:决明子是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简称食药物质),在我国保健食品领域应用广泛。该研究首先构建决明子类保健食品的信息数据库,分析功能声称、主要原料及剂型分布的共性规律,采用网络图和Apriori算法,对有助于维持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健康水平、有助于控制体内脂肪和有助于润肠通便3种高功能声称原料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其次,基于保健食品的定位和监管要求,结合近年来对决明子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安全性、功能声称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分析技术审评和产品研发面临的问题。最后,以点带面提出对食药物质类产品进行分类优化准入管理、创新传统养生类保健功能声称、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及上市后评价管理信息公开等建议,以推动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保健养生文化优势,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关键词:决明子;保健食品;食药物质;监督管理;上市后评价   
      22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综述

    • 最新研究揭示了百合地黄汤在抗抑郁、抗焦虑、改善失眠及代谢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案。
      刘岩,刘佳萌,李丹,孙博,杨晶凡,付钰,马生军,朱广伟
      2024, 30(18): 235-24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867
      摘要:百合地黄汤作为沿用至今的经典名方之一,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由百合和生地黄汁配伍而成。该文从历史沿革、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百合地黄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发现百合地黄汤自汉代至今,在组方、煎煮方法及适应证上并无较大变动。根据本草考证,方中百合的基原应选择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的肉质鳞叶,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根据古今剂量折算,其用量为鲜百合245 g、鲜地黄400 g,百合煮汁与鲜地黄汁的比例为1∶1。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补益心肺,用于治疗百合病心肺阴虚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百合地黄汤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抑郁、抗焦虑、改善失眠及代谢调节等方面,临床多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根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传递与溯源、特有性、有效性、复方环境和可测性的原则对百合地黄汤的Q-Marker进行预测,确定梓醇、地黄苷D、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B、王百合苷C、毛蕊花糖苷可作为百合地黄汤的Q-Marker,可为该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复方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历史沿革;临床应用;药理作用;质量标志物(Q-Marker);中医药;研究进展   
      27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67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防治这一高发病率疾病提供新思路。
      屈秉聪,周天豹,佘琳静,苗明三,白明
      2024, 30(18): 243-25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314
      摘要: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缺血性脑卒中是最为常见的卒中类型,主要由颅内动脉闭塞引起,临床患者表现为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时常伴有便秘、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症状。肠道菌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潜在的生物学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肠道菌群不仅可以影响肠道屏障功能,还可以调节胃肠道免疫影响宿主机体的稳态。近年来,中药在防治脑缺血中表现出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的特点,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维持肠道菌群功能等方面改善脑缺血损伤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通过调研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以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为基础,探讨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肠道菌群代谢,调节机体免疫等多个角度发挥抗脑缺血损伤作用的机制,并进行归纳总结,为深入阐述肠道菌群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及中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肠道菌群;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药;肠-脑轴   
      27
      |
      7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54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牛黄清心丸在脑中风防治领域的新进展,通过作用于关键靶点和信号途径,为神经保护提供新策略。
      张米玲,包亮英,代玉洁,宫帅帅,寇俊萍
      2024, 30(18): 251-25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905
      摘要:脑中风是一种以脑血管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全球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仍缺乏针对脑中风的神经保护药物。牛黄清心丸是脑中风防治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的中成药,具有镇静、镇惊、解热等药理作用。该方含有的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等成分也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可改善中风引起的神经损伤,黄芩苷、人参皂苷等代表成分可通过作用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组盒1蛋白(HMGB1)等重要靶点,参与调节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途径,从而干预血脑屏障破坏、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凋亡和自噬等病理事件。现拟综述牛黄清心丸防治脑中风的研究现状及常见活性单体的实验药理进展,以期为牛黄清心丸的后续机理研究和中药活性单体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牛黄清心丸;卒中;脑缺血;脑出血;活性成分   
      27
      |
      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664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通过调节氧化还原平衡,有效缓解哮喘患者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为哮喘治疗提供新思路。
      郑旭阳,舒臻辉,李怡,曲紫玥,李伟琳,马可欣,沙俊生,赵丽敏
      2024, 30(18): 260-26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31818
      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发病机制繁杂,治疗周期漫长,缠绵难愈,且无特效药。氧化应激是哮喘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新热点,也是其治疗的潜在关键靶标。生理状况下,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两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哮喘发病阶段,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过量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剂含量降低,氧化程度超出氧化物的清除,使氧化应激水平大幅提高。另外,ROS的过量生成,会激活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产生促炎因子,加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哮喘患者肺部和气道组织损伤。近年来,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优势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调节氧化还原平衡缓解哮喘患者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反应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信号通路,从源头上降低氧化产物和促炎因子的含量;另一方面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相关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酶的水平,增强抗氧化系统以中和过量堆积的氧化产物。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防治哮喘的新手段、新方向。该文章对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参与哮喘发病机制进行系统阐述,同时对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调控氧化应激相关通路治疗哮喘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哮喘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充分、更坚实、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氧化应激;中医药;活性氧(RO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30
      |
      8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24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人参皂苷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为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吕安淇,施雨峰,柯佳
      2024, 30(18): 270-28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426
      摘要: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侵袭性高、转移早、预后差等特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我国癌症首位。目前肺癌的治疗方法仍然以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经典疗法为主,但经典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肺癌患者,因此需要新的治疗策略及方法来防治肺癌。近年来,人参在抗肺癌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已积累大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等功效,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和抗炎活性。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人参皂苷干预肺癌的机制及药理活性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人参皂苷类成分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及血管生成,抑制耐药性、增强化疗敏感性及疗效,促进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调控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从而延缓肺癌的发生发展。近几年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新迅速,过去的总结文献未能及时纳入最新研究成果,为众多学者的文献检索带来诸多不便。基于此,该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人参皂苷类成分干预肺癌的机制及药理活性,以期为肺癌在药物治疗研究和临床新药研发上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后续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参皂苷类成分;药理活性;肺癌;中医药;作用机制   
      29
      |
      7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8841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铁-脂紊乱存在密切联系。铁离子稳态紊乱和代谢途径失调是导致铁-脂紊乱的主要原因,可能成为治疗NAFLD的新策略。中药针对铁-脂紊乱靶标治疗NAFLD的研究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向。
      陈彦旭,张磊,金智生,张钦媛,姜晓雪,徐长青,豆鹏程,孙聪
      2024, 30(18): 281-29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440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2型糖尿病(T2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铁-脂紊乱引起的细胞死亡是一种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模式,特征包括脂质活性氧累积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与细胞铁离子代谢紊乱诱导的铁离子过度聚积。其中,铁离子稳态紊乱和代谢途径失调是铁-脂紊乱的主要原因,在细胞死亡相关的多种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于肝脏是铁存储和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因此铁-脂紊乱是肝病的理想靶点,而抑制铁-脂紊乱可能成为治疗NAFLD的新策略。但是,NAFLD与铁-脂紊乱的致病联系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以铁-脂紊乱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切入点,通过阐述铁-脂紊乱在NAFLD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归纳总结近年来中药针对铁-脂紊乱靶标治疗NAFLD的研究现状,为今后NAFLD的治疗提供新视角,指明新方向。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铁-脂紊乱;信号途径;中药;机制   
      28
      |
      8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86499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 最新研究揭示,中医药通过调节线粒体质量控制,为治疗卵巢衰老提供新策略,有望改善女性生殖健康。
      闫菲,刘雁峰,赵琦,刘星童,李影,舒畅
      2024, 30(18): 291-29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212
      摘要:卵巢衰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身体及生殖健康,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代谢中心,对于卵巢功能发挥至关重要,其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导致卵巢功能下降的关键病理因素。线粒体质量控制是细胞内线粒体稳态维持和功能改善的重要内源性调节机制,丰富的研究表明以线粒体氧化损伤、线粒体生物发生异常、线粒体动力学异常、线粒体自噬异常和线粒体钙平衡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与卵巢功能减退发生密切相关。中医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临床用于治疗卵巢衰老类疾病疗效显著。近年来,中医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进而治疗卵巢衰老的相关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中医药对该领域的系统性回顾与总结。故该文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对中医药领域治疗卵巢衰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性梳理,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卵巢衰老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基础和深层次研究中医药防治卵巢衰老提供新的策略及借鉴。  
      关键词:线粒体质量控制;卵巢衰老;中医药;研究进展   
      22
      |
      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9120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8-2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