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评价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了解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获得代表性文献,各个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至2023年5月1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筛选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 4.1.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56篇中文文献,涉及14 415例患者。证候标准化分类后排除11篇文献,最终纳入的45篇中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12 723例患者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的证候分布频率分别为27%[95%置信区间(CI)0.24~0.31]、32%(95% CI 0.29~0.36)、36%(95% CI 0.30~0.4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3种中医证候在南北方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类型POP中医证候骨折发生率分别为肝肾阴虚证15%(95% CI 0.09~0.24)、脾肾阳虚证20%(95% CI 0.12~0.30)、肾虚血瘀证31%(95% CI 0.25~0.39)。结论POP患者的证候分布以肾虚为主,兼见肝脾功能失调。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虚血瘀证均是POP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证候,且肾虚血瘀证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纳入研究间证候判定参考标准不一致,未来要重点围绕其判定标准,获得共识性研究结果;同时,开展大样本的证候调研,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