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芪黄健脾滋肾颗粒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STAT3/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符合标准的SLE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硫酸羟氯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口服。连续治疗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疾病活动度(SLEDAI)、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血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C3、C4、CD4+、CD8+]、白细胞介素(IL)-17、IL-23、γ干扰素(IFN-γ)、24 h尿蛋白定量(24 h PRO)、血肌酐(SCr)、STAT3/mTOR通路相关因子[STAT3、磷酸化(p)-STAT3、mTOR蛋白和STAT3、mTOR mRNA]表达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的70.00%(21/30)(χ2=4.007,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LEDAI、中医证候积分、ESR、hs-CRP、IgG、CD8+、IL-17、IL-23、IFN-γ、24 h PRO、SCr和STAT3/mTOR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C3、C4、CD4+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SLEDAI、中医证候积分、ESR、hs-CRP、IgG、CD8+、IL-17、IL-23、IFN-γ、24 h PRO、SCr和STAT3/mTOR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C3、C4、CD4+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黄健脾滋肾颗粒能有效改善SLE机体炎症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mTOR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摘要:目的探讨肝豆汤治疗湿热内蕴型Wilson病(WD)伴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BD)的疗效。方法从2019年4月至2023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入院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内蕴型WD伴RBD患者62例,由计算机分发器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驱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肝豆汤治疗。8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RBD筛查问卷(RBDSQ)评分、RBD筛查问卷香港版(RBDQ-HK)评分、多导睡眠图(PSG)参数、24 h尿铜(24 h U-Cu)水平和游离铜(NCC)水平,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最终完成试验病例6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积分、RBDSQ和RBDQ-HK评分明显降低,24 h U-Cu水平明显增高,NC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侯积分、RBDSQ、RBDQ-HK评分和NCC水平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总睡眠(TST)时间、睡眠效率(SE)、入睡/快速眼动(REM)潜伏期、N1/N2/REM期占比、微觉醒指数(ARI)和时相性肌电图活动(P-EMG-A)占比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ST、SE、REM期占比、ARI和P-EMG-A占比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肝豆汤不仅可以改善湿热内蕴型WD伴RBD患者的中医证候,还可以减轻患者的RBD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