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5年第31卷第16期

      经典名方

    • 桂枝茯苓丸通过HIF-1α/HO-1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铁死亡,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
      唐俐, 张翼, 吴璐璐, 梁莹莹, 龚文英, 谭泉宁
      2025, 31(16): 1-1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802
      摘要: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MT)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机器学习法获得EMT相关铁死亡特征标志物,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及治疗EMT的潜在靶点及核心靶点,然后使用功能富集分析得出潜在靶点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及通路富集情况。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30只SD雌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造模成功后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桂枝茯苓丸浓缩液2.5、5 g·kg-1灌胃,阳性药组给予地诺孕素0.2 mg·kg-1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容蒸馏水。灌胃28 d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异位内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异位病灶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i-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异位内膜组织HIF-1α、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亚精胺/精胺N1-乙酰转移酶1(SAT1)、前列腺素-耐氧化酶合酶2(PTGS2) mRNA、蛋白表达,使用试剂盒测定异位内膜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亚铁离子(Fe2+)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本研究筛选出12-脂氧合酶(ALOX12)、阳离子转运调节剂同源物1(CHAC1)、SAT1、天冬氨酸转氨酶1(AST1)和HO-1 5个EMT铁死亡特征标志物。网络药理学筛选了桂枝茯苓丸的42种有效成分及治疗EMT的192个潜在靶点基因,其中核心靶点有骨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FOS)、禽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JUN)及HO-1等。功能富集分析提示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分布在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及活性氧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主要参与HIF-1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组织中HIF-1α、HO-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Fe2+、MDA及PTGS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GSH含量及GPX4、SA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血清中IL-6、TGF-β1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抑制HIF-1α、HO-1表达,降低异位组织中Fe2含量,同时下调MDA、PTGS2、IL-6及TGF-β1表达,上调GSH、GPX4及SAT1表达(P<0.05,P<0.01),改善铁过载紊乱与氧化应激状态,治疗EMT,其中以高剂量桂枝茯苓丸效果最好。结论桂枝茯苓丸通过HIF-1α/HO-1信号通路纠正铁代谢紊乱,降低游离铁诱导的氧化损伤;上调抗氧化防御系统,抑制脂质过氧化级联反应;调控炎症因子网络,打破铁死亡与慢性炎症的交互多机制治疗EMT。该研究为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EMT奠定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子宫内膜异位症;铁死亡;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网络药理学   
      94
      |
      34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187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改善骨骼肌稳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肌少症,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万雅坤, 刘源, 渠源, 郭婧宇, 刘婷, 白智慧, 张迪, 姜萍
      2025, 31(16): 12-2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713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及动物实验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调控细胞自噬改善骨骼肌稳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肌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PubChem与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黄芪桂枝五物汤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O数据库检索RA相关数据集并筛选差异基因,GeneCards与比较毒理学数据库(CTD)检索肌少症相关靶点,人类自噬数据库(HADb)下载自噬相关基因集,取交集得到自噬相关治疗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采用多重方法筛选关键靶点,借助机器学习对交集靶点相应表达谱进行模型预测构建,并基于关键靶点构建列线图模型;应用AutoDockVina对度值排名前4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2.44、4.88、9.76 g·kg-1)组,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模型,连续给药5周。记录并分析造模后关节评分,腓肠肌质量;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肌肉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肌肉环指蛋白1(MuRF1)、肌肉萎缩F盒蛋白(MaFbx)、MYHC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肌肉组织中ATG5、Beclin1、LC3B、MuRF1、MaFbx、MYHC mRNA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与RA肌少症自噬相关基因共有25个交集靶点,PPI与机器学习鉴定得到6个关键靶点,主要涉及自噬与炎症等相关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关节评分显著升高(P<0.01),腓肠肌指数显著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减小,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肌萎缩现象。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腓肠肌中胶原纤维增生、沉积明显,有显著的肌纤维化病变;模型组大鼠ATG5、Beclin1、LC3B、MuRF1、MaFbx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MYHC、IG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ATG5、Beclin1、LC3B、MuRF1、MaFbx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MYHC、IG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肌纤维横截面积有所增大,肌肉细胞形态趋向正常,腓肠肌病理学异常明显改善,胶原纤维增生现象显著减轻(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通过调控ATG5、Beclin1、LC3B与IGF1的表达介导自噬,进而降低骨骼肌分解,改善骨骼肌稳态发挥治疗RA肌少症的作用。研究结果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RA肌少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方向,并为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自噬;类风湿关节炎;肌少症;骨骼肌稳态;机器学习   
      80
      |
      4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313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能有效保护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后代脑发育,其机制涉及线粒体DNA甲基化异常及氧化应激调控。
      马妍, 吕小娇, 黄杨玲, 马贤德, 高天舒, 丛培玮, 陈巍
      2025, 31(16): 24-3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137
      摘要: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减(SCH)后代脑发育的药理效应,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8只、造模组40只,采用“甲状腺全切手术+术后皮下注射左甲状腺激素(L-T4)”构建SCH大鼠模型。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5.58、11.16、22.32 g∙kg-1)和优甲乐组(4.5×10-6 g∙kg-¹),每组8只,与正常雄鼠合笼交配。孕前2周给药直至生产。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高尔基(Golgi-cox)染色技术,观察各组仔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补中益气汤对各组仔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Ⅳ(COXⅣ)蛋白的影响;比色法检测补中益气汤对各组仔鼠海马组织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影响。体外实验采用H₂O₂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构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别使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优甲乐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IF)检测PC12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微管蛋白(TUBB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C12细胞中DNA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TETs)、DNA甲基转移酶(DNMTs)等蛋白的表达;DCFH-HA荧光探针、荧光素酶法、微管蛋白β-Ⅲ(JC-1)染色检测补中益气汤对各组PC12细胞活性氧(ROS)、ATP含量的影响,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元数目减少、胞体锥体形不饱满、排列不紧密,平均树突长度变短,树突复杂性与树突棘密度降低,脑组织中COXⅠ、COXⅣ表达水平与ATP含量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与优甲乐给药后,海马神经元胞体排列相对整齐,形态相对完整,平均树突长度变长,树突复杂性与树突棘密度升高,COXⅠ、COXⅣ表达水平与ATP含量升高(P<0.05,P<0.01),其中补中益气汤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最好;基于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补中益气汤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增强神经细胞分化能力,降低甲基化转移酶DNMTs表达水平(P<0.05),升高去甲基化转移酶TETs表达水平(P<0.05),降低ROS含量(P<0.01),回调ATP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具有保护妊娠期SCH后代脑发育的作用,线粒体DNA(mtDNA)甲基化异常导致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功能损伤为其主要作用环节,且DNMTs、TETs可能为其发挥作用的关键蛋白。  
      关键词: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后代脑发育;补中益气汤;线粒体氧化应激;甲基化转移酶   
      50
      |
      5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175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通过调节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有效抑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
      储心乔, 彪雅宁, 顾颖, 李萌, 姜天童, 丁媛, 陶夏平, 王少丽, 魏子恒, 刘震, 张一昕
      2025, 31(16): 35-4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442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铁死亡的影响,并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0.144 g·kg-1)及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2.44、4.88、9.76 g·kg-1)。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造模12周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给药4周后,测量体质量、肝质量,计算肝脏指数,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Fe2+含量或活性及肝组织TC、TG、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PX、Fe2+的活性或含量;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活性氧(ROS)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Nrf2、SLC7A11、GPX4、转铁蛋白受体1(TFR1)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血清TC、TG、ALT、AST、Fe2+和肝组织TC、TG、FFA、MDA、Fe2+、ROS水平或活性及TFR1、DMT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肝组织SOD、GPX活性及Nrf2、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肝组织出现明显脂肪变性和铁沉积,线粒体皱缩,线粒体嵴模糊或肿胀。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肝脏指数、血清TC、TG、ALT、AST、Fe2+和肝组织TC、TG、FFA、MDA、Fe2+、ROS水平或活性及TFR1、DMT1蛋白表达水平(P<0.01),升高肝组织SOD、GPX活性和Nrf2、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P<0.01),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铁沉积和线粒体损伤。结论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调控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从而达到治疗NAFLD的目的。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铁死亡;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   
      36
      |
      39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189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中医药防治重症肝病的理论创新与机制研究专题

    • 最新研究发现,清温并用法能有效调节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reg/Th17细胞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曾孟晖, 杜珊, 谭年花, 彭杰, 陈斌
      2025, 31(16): 43-5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121
      摘要:目的研究茵陈蒿汤与茵陈术附汤合方(清温并用法)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体外培养的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HBV-ACLF患者新鲜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原代Treg及Naive CD4+ T细胞,体外扩增后诱导Naive CD4+ T分化为Th17细胞,制备清法(茵陈蒿汤)、温法(茵陈术附汤)、清温并用法(茵陈蒿汤与茵陈术附汤合方,即温阳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及空白大鼠血浆(生理盐水),设置空白组、清法组(5.04 g·kg-1)、温法组(6.21 g·kg-1)、清温并用法组(17.1 g·kg-1),各组细胞分别给予相应血浆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Th17细胞频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oxP3、ROR-γt蛋白表达。结果经过清法、温法、清温并用法含药血浆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清温并用法组Treg、Th17细胞频率下降,Treg细胞因子TGF-β、IL-10及Th17细胞因子TNF-α、IL-17A、IL-23显著下降,FoxP3、ROR-γ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清法组比较,清温并用法组Treg细胞频率、FoxP3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h17细胞频率,Treg细胞因子TGF-β、IL-10,以及Th17细胞因子TNF-α、IL-17A、IL-23下降,ROR-γ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 P<0.01);与温法组比较,清温并用法组Treg细胞频率、FoxP3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h17细胞频率、Treg细胞因子TGF-β、IL-10、及Th17细胞因子TNF-α、IL-17A、IL-23下降,ROR-γt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清温并用法可下调Treg、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抑制Treg、Th17细胞过度活化,减少细胞因子TGF-β、IL-10、TNF-α、IL-17A、IL-23分泌,从而起到减轻肝衰竭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炎症反应;清温并用法   
      24
      |
      24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624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据最新研究报道,下瘀血汤能通过调节YAP1/SIRT5信号轴干预琥珀酸代谢,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卢林竹, 郭倩倩, 田雪飞, 陈斌, 谭年花
      2025, 31(16): 52-6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328
      摘要:目的探讨下瘀血汤调控琥珀酸代谢、琥珀酰化修饰抑制肝癌细胞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下瘀血汤含药血清;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琥珀酸对HepG2、MHCC97H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确定后续实验浓度;进一步采用CCK-8法检测下瘀血汤含药血清(5%、10%、15%)对HepG2、MHCC97H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10%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对HepG2、MHCC97H周期、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通过琥珀酸含量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检测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琥珀酸代谢及琥珀酰化修饰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Yes关联蛋白1(YAP1)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SIRT5)表达;应用分子对接验证下瘀血汤主要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结果与空白组比较,1~2 mmol·L-1琥珀酸可显著促进HepG2、MHCC97H细胞增殖(P<0.01);与空白血清组比较,下瘀血汤含药血清(5%、10%、15%)明显抑制HepG2、MHCC97H细胞的增殖(P<0.05,P<0.01);与空白血清组比较,10%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在DNA合成前期(G0/G1)(P<0.01),同时明显抑制HepG2、MHCC97H细胞的迁移(P<0.01)与侵袭(P<0.05,P<0.01),促进HepG2、MHCC97H细胞凋亡(P<0.01);此外,与下瘀血汤组比较,下瘀血汤与琥珀酸共处理组的HepG2、MHCC97H细胞增殖率(P<0.05,P<0.01)、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P<0.01)均有明显回升,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也有所降低(P<0.01)。在琥珀酸代谢方面,与空白血清组比较,10%下瘀血汤含药血清降低了HepG2、MHCC97H细胞的琥珀酸水平(P<0.05,P<0.01),提高了SDH活性(P<0.01),并显著下调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YAP1/SIRT5通路方面,与空白血清组比较,10%下瘀血汤含药血清干预后HepG2、MHCC97H细胞Y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SIRT5 mRNA和蛋白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P<0.01)。分子对接结果表明YAP1与SIRT5之间、下瘀血汤主要活性成分与YAP1、SIRT5均具有良好结合能力。结论下瘀血汤通过调控YAP1/SIRT5信号轴干预琥珀酸代谢-琥珀酰化修饰,实现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肝癌;下瘀血汤;琥珀酸;琥珀酰化;Yes关联蛋白1(YAP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5(SIRT5)   
      29
      |
      4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423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屎肠球菌在阴黄证组显著富集,为肝衰竭黄疸阴黄化提供生物学基础。
      杜珊, 曾孟晖, 谭年花, 彭杰, 陈斌
      2025, 31(16): 62-6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425
      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中医证型(阳黄证、阴阳黄证、阴黄证)患者肠道菌群的表达差异,阐明肝衰竭黄疸阴黄化的生物学基础。方法纳入HBV-ACLF患者阳黄组20例、阴阳黄组20例、阴黄组1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20例,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物种分布情况及差异菌群,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阳黄组、阴阳黄组、阴黄组患者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与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HBV-ACLF 3组之间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及构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α多样性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阳黄组、阴黄组患者的ACE指数显著下降(P<0.01),HBV-ACLF阳黄组、阴阳黄组、阴黄组患者的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均有所下降(P<0.05,P<0.01),与HBV-ACLF阳黄组比较,阴黄组Simpson指数下降(P<0.05);线性判别(LEfSe)分析表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阳黄组的小韦荣球菌、阴阳黄组s_Ileibacterium_valens,阴黄组屎肠球菌、唾液联合乳杆菌显著富集,以上菌种可能为3组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生物标记物。阳黄组与阴阳黄组比较,Tyzzerella_nexilis在阳黄组中显著富集,乳酸片球菌在阴阳黄组中显著富集。阴黄组与阳黄组、阴阳黄组比较,屎肠球菌在阴黄组中显著富集。以上菌种可能为3组患者之间的生物标记物,屎肠球菌可能为阳黄组向阴黄组转变的生物标记物。结论HBV-ACLF阴黄证与阳黄证、阴阳黄证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屎肠球菌在阴黄证组显著富集,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肝衰竭黄疸阴黄化的生物学基础。  
      关键词:肝衰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黄疸;脾虚   
      21
      |
      22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61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reg/Th17细胞频率、比值及细胞因子表达存在差异,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杜珊, 曾孟晖, 谭年花, 彭杰, 陈斌
      2025, 31(16): 70-7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126
      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5种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表达差异。方法纳入144例HBV-ACLF患者,分为5种中医证型即毒热蕴结证34例,湿热蕴结证44例,气虚瘀黄证27例,脾肾阳虚证21例,肝肾阴虚证18例。同时纳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频率并计算Treg/Th17,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A、IL-2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的mRNA表达。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各中医证型组患者Treg、Th17细胞频率升高(P<0.05);与毒热蕴结证组比较,湿热蕴结证组Treg、Th17细胞频率下降(P<0.05),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组Treg、Th17细胞频率升高(P<0.05);与湿热蕴结证组比较,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组Treg、Th17细胞频率升高(P<0.05);与气虚瘀黄证比较,脾肾阳虚证组Treg、Th17细胞频率升高(P<0.05),肝肾阴虚组Treg、Th17细胞频率下降(P<0.05);与脾肾阳虚证组比较,肝肾阴虚证组Treg、Th17细胞频率降低(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各中医证型组患者Treg/Th17细胞比值降低(P<0.05);与毒热蕴结证组比较,湿热蕴结证组Treg/Th17细胞升高(P<0.05),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reg/Th17细胞下降(P<0.05);与湿热蕴结证组比较,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组Treg/Th17细胞下降(P<0.05);与气虚瘀黄证组比较,肝肾阴虚证组Treg/Th17细胞升高(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肝肾阴虚证组Treg/Th17细胞升高(P<0.05)。(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各中医证型组患者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7A、IL-23水平升高(P<0.05);TNF-α各中医证型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毒热蕴结证组比较,湿热蕴结证、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组IL-10、TGF-β、IL-17A、IL-23水平升高(P<0.05);与湿热蕴结证比较,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组IL-10、TGF-β、IL-17A、IL-23水平升高(P<0.05);与气虚瘀黄证比较,脾肾阳虚证IL-10、TGF-β、IL-17A、IL-23水平升高(P<0.05),肝肾阴虚证组IL-10、TGF-β、IL-17A、IL-23水平降低(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肝肾阴虚证组IL-10、TGF-β、IL-17A、IL-23水平降低(P<0.05)。(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BV-ACLF各中医证型组患者Treg/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升高(P<0.05);与毒热蕴结证组比较,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FoxP3、ROR-γt mRNA升高(P<0.05);与湿热蕴结证组比较,气虚瘀黄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组FoxP3、ROR-γt mRNA升高(P<0.05);与气虚瘀黄证比较,脾肾阳虚证FoxP3、ROR-γt mRNA升高(P<0.05),肝肾阴虚证组FoxP3、ROR-γt mRNA水平降低(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肝肾阴虚证组FoxP3、ROR-γt mRNA降低(P<0.05)。结论HBV-ACLF 5种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频率、Treg/Th17细胞比值、相关细胞因子及特异性受体表达存在差异,对HBV-ACLF患者中医辨证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肝衰竭;中医证型;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炎症反应   
      25
      |
      21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497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药理

    • 最新研究发现,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能降低高脂血症脾虚证大鼠肠源性脂多糖水平,减轻肝Kupffer细胞炎症反应,发挥降脂作用。
      车梦竹, 贾连群, 闵冬雨, 隋国媛, 张琦, 杨关林, 崔运浩
      2025, 31(16): 77-8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07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M-XSLJZ)对高脂血症脾虚证大鼠肠源性脂多糖(LPS)激活Kupffer细胞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高脂非脾虚证组(HFD组),高脂脾虚证组(SD-HFD组),M-XSLJZ低、中、高剂量组(XS-L、XS-M、XS-H组)和阳性药组(R组),每组10只。将SD-HFD组、XS-L、XS-M、XS-H组和R组通过连续15 d饮食不节结合力竭游泳方法建立脾虚模型。CON组给予维持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连续10周建立高脂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8周,XS-L、XS-M和XS-H组剂量为3.51、7.02、14.04 g·kg-1,R组瑞舒伐他汀钙剂量为9×10-4 g·kg-1。间苯三酚法检测D-木糖排泄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四项;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肝脏病理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回肠LPS、门静脉血清LPS及LPS结合蛋白(LB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观察肝脏CD86蛋白水平、CD68与Toll样受体4(TLR4)共定位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检测Kupffer细胞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IL-6、TNF-α及IL-1β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SD-HFD组D-木糖排泄率降低(P<0.01);TC、TG、HDL-C、LDL-C水平升高(P<0.05,P<0.01);肝脏出现大量脂肪空泡与橘红色脂滴沉积;回肠LPS、门静脉血清LPS及LBP水平升高(P<0.05,P<0.01);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P<0.01);CD86表达上调(P<0.01),CD68与TLR4共表达增强;Kupffer细胞TLR4、MyD88及p-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P<0.01);IL-6、TNF-α及IL-1β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与HFD组比较,SD-HFD组D-木糖排泄率降低(P<0.01);HDL-C、LDL-C水平升高(P<0.05);门静脉血清LBP、LPS水平升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P<0.01);CD86表达水平升高(P<0.01),CD68与TLR4蛋白共表达程度增强;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D-HFD组比较,各给药组TC、TG、LDL-C水平降低(P<0.05,P<0.01);XS-H和R组肝脏脂肪空泡及橘红色脂滴沉积明显改善;XS-H组和R组回肠LPS、门静脉血清LPS及LBP水平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降低(P<0.01);XS-H组CD86表达下调(P<0.01),CD68与TLR4共表达减弱;XS-H组Kupffer细胞TLR4、MyD88及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XS-H和R组IL-6、TNF-α及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M-XSLJZ可能通过抑制肠源性LPS水平,减轻肝Kupffer细胞炎症反应,发挥降脂作用。  
      关键词:脾虚;血脂;Kupffer细胞;大鼠;加味香砂六君子汤   
      33
      |
      4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333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在心衰治疗领域,研究者通过实验验证了麝香通心滴丸改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为心衰治疗提供新方案。
      姚骏凯, 郭抒娟, 黄明月, 李春, 王勇, 王伟
      2025, 31(16): 87-9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136
      摘要:目的研究麝香通心滴丸(STDP)改善心衰大鼠心脏冠脉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冠脉结扎建立心衰模型,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STDP组、替米沙坦(TLM)组,给药治疗21 d。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量。采用AngⅡ诱导建立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STDP含药血清(5%、10%、20%)剂量组干预24 h,ELISA检测NO、ET1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eNOS、iNOS、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等蛋白的表达。采用ACE2抑制剂MLN-4760干扰检测STDP对ACE2/AT2/MAS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值降低(P<0.05),血清中NO含量降低,AngⅡ、ET1含量升高,磷酸化(p)-eNOS/eNOS值降低,iNOS表达量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心脏超声显示STDP提高心衰大鼠LVEF值、LVFS值,提高心输出量(P<0.05);ELISA结果显示STDP提高心衰大鼠血清中NO含量,降低AngⅡ、ET1含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DP提高p-eNOS/eNOS值,抑制iNOS表达量(P<0.05);与AngⅡ组比较,STDP提高内皮细胞NO含量,降低ET1含量(P<0.05);STDP提高p-eNOS/eNOS值,抑制iNOS的表达量(P<0.05),而ACE2抑制剂MLN-4760逆转了STDP对p-eNOS、eNOS、iNOS的调控作用。结论STDP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提高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NO的合成与释放,降低AngⅡ、ET1含量,并调控p-eNOS、eNOS等蛋白表达,改善心衰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与STDP提高ACE2/AT2/MAS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麝香通心滴丸;心力衰竭;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Ⅱ信号通路   
      30
      |
      24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18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黄芪败酱薏仁汤通过miR-21/SOCS1/JAK1/STAT6通路修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
      李瑞萍, 王世宇, 魏秀楠, 吴尔媚, 孙大娟
      2025, 31(16): 96-10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440
      摘要:目的基于miR-2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通路,探讨黄芪败酱薏仁汤(HBY)修复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HBY低、中、高剂量组(3.68、7.35、14.5 g·kg-1)及美沙拉秦组(0.035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建立UC动物模型,造模3 d后给药,日1次,连续7 d。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Robarts组织学指数评分(RHI);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miR-21、SOCS1、JAK1、STAT6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SOCS1、JAK1、磷酸化(p)-JAK1、STAT6、p-STAT6及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结肠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学损伤,RHI评分升高,血清IL-6、IL-1β、IL-18、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miR-21、JAK1、STAT6 mRNA和p-JAK1和p-STAT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SOCS1 mRNA和蛋白、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经HBY治疗后,大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肠缩短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RHI评分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IL-18、TNF-α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miR-21、JAK1、STAT6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SOCS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SOCS1、Occludin及Claudin-1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p-JAK1、p-STAT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HBY可能是通过调控miR-21/SOCS1/JAK1/STAT6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恢复UC大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黄芪败酱薏仁汤;miR-2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通路;肠黏膜屏障   
      45
      |
      3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16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泄浊解毒方通过调控Caspase-1、GJA1、PPARG、S100A8等核心基因,调节免疫稳态,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揣强, 翟文静, 任士杰, 郎晓猛, 康欣, 魏雯丽, 刘静远, 刘建平, 任杰
      2025, 31(16): 105-11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901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体内动物实验探究泄浊解毒方调控细胞焦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机制。方法从基因综合表达数据库(GEO)中检索UC患者结肠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从GEO、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细胞焦亡相关基因,通过两者交集得到细胞焦亡相关差异基因(Pyro-DEGs),将Pyro-DEGs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通过机器学习构建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预测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得到具有诊断及治疗潜能的核心Pyro-DEGs,运用去卷积法(CIBERSORT)对UC数据集进行免疫浸润分析,以及与核心Pyro-DEGs的相关性分析。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泄浊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26.64、13.32、6.66 g·kg-1),美沙拉嗪组(0.27 g·kg-1),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复制UC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按相对药量灌胃,分别灌胃7 d,实验结束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胱天蛋白酶-1(Caspase-1)、间隙连接蛋白α1(GJA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结肠Caspase-1、GJA1、PPARG、S100A8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Caspase-1、GJA1、PPARG、S100A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从GEO数据库获取GSE87466、GSE87473数据集,获得64个Pyro-DEGs,KEGG结果表明其主要富集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获得4个核心Pyro-DEGs(Caspase-1、GJA1、PPARG、S100A8),免疫浸润结果表明核心Pyro-DEGs的表达与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M0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存在正相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IL-1β、IL-18含量明显升高,IL-10、TGF-β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Caspase-1、GJA1、S100A8染色强,面积大,Caspase-1、GJA1、S100A8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PPARG弱着色,面积较小,PPARG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经治疗后各给药组均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改善的最为显著(P<0.01)。结论Caspase-1、GJA1、PPARG、S100A8是与UC发病密切相关的核心Pyro-DEGs,其可能协同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M0型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介导UC发病,泄浊解毒方可能通过NOD样受体、TNF、HIF-1核心信号通路调控核心Pyro-DEGs的表达,从而调节UC大鼠免疫稳态,起到有效缓解UC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泄浊解毒方;细胞焦亡;溃疡性结肠炎   
      36
      |
      44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312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黑逍遥散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肝郁型失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刘佳敏, 王雅乐, 黄海, 李悦, 樊欣, 梁朋朋, 张世昭, 艳梅, 李桂云, 吴红彦
      2025, 31(16): 114-12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764
      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讨黑逍遥散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肝郁型失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8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黑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3.82、7.65、15.30 g·kg-1)和右佐匹克隆组(0.09 m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慢性束缚、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多因素诱导肝郁型失眠大鼠模型。各给药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14 d。以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试验、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睡眠质量、抑郁样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组织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一氧化氮(NO)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转录组学测序技术检测模型组与空白组、黑逍遥散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海马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富集到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进行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B细胞淋巴瘤-2(Bcl-2)样蛋白11(BCL2L1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切割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P<0.01);大鼠呈现明显抑郁样行为,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组织中5-HT、GABA、NO、BDNF、GDNF含量均降低(P<0.01);海马CA1区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数量减少,胞核深染、固缩,空泡变性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黑逍遥散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升高,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延长(P<0.05,P<0.01);大鼠抑郁样行为,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组织中5-HT、GABA、NO、BDNF、GDNF的含量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的病理损伤有所改善,海马神经元凋亡下调(P<0.01)。转录组学测序结果表明,黑逍遥散可能通过PTEN、BCL2L11、MAPK1等关键mRNA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作用。验证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TEN、BCL2L11、MAPK1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p-PI3K、p-Akt、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TEN、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黑逍遥散高、中剂量组PTEN、BCL2L11、MAPK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p-PI3K、p-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TEN、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黑逍遥散可能通过下调PTEN、BCL2L11、MAPK1等关键基因的表达来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凋亡作用,进而改善肝郁失眠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关键词:黑逍遥散;肝郁型失眠;学习记忆能力;转录组学测序;差异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28
      |
      19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09976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治机制研究专题

    • 最新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通过调节AMPK/Drp1通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线粒体功能,提高心功能。
      叶嘉豪, 吴子政, 张垚, 孟骊冲, 胡志希
      2025, 31(16): 126-13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417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通过介导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动力相关蛋白1(Drp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线粒体动力学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抽取15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余60只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法制备CH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红注射液组(6 mL·kg-1)、卡托普利组(8.8 mg·kg-1),连续给药15 d。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腺苷(ATP)、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活性;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p)-AMPK、Drp1、p-Drp1、视神经萎缩蛋白(Opa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Opa1、Mfn2、Fis1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T-proBNP、ADP、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ATP含量显著减少(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活性显著下降(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显著下降(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值显著上升(P<0.01);电镜结果表明心肌结构重度异常,大面积肌丝结构破坏、溶解,残余结构间隙明显增大,线粒体呈现破碎状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肌p-AMPK、Mfn2、Opa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p-Drp1和Fis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is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而Mfn2、Opa1表达显著下降(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MP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组NT-pro BNP、ADP、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活性明显提高(P<0.05,P<0.01),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LVEF和LVFS显著升高(P<0.01),LVDd和LVIDs明显降低(P<0.05,P<0.01);电镜结果表明线粒体损伤程度减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肌p-AMPK、Mfn2、Opa1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p-Drp1和Fis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is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而Mfn2、Opa1表达明显上升(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MP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通过调控AMPK/Drp1通路改善大鼠线粒体动力学失衡状态,恢复线粒体功能,提高心肌能量代谢,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提高心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分裂;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动力相关蛋白1(Drp1)通路   
      28
      |
      2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143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能通过调节HIF-1α/PFKFB3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欧阳吉, 廉坤, 廖晓倩, 孟骊冲, 李琳, 赵震宇, 胡志希
      2025, 31(16): 136-14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15
      摘要: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信号通路探讨参附注射液调控糖酵解干预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作用靶点。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CHF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参附注射液(SFI,6 mL·kg-1)组、抑制剂(3PO,35 mg·kg-1)组,给药治疗15 d。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称量大鼠空腹体质量、心脏质量,计算心脏指数(HIT);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计算纤维化率;生化法测定血清葡萄糖(GLU)、乳酸(LA)、丙酮酸(PA)代谢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HIF-1α/PFKFB3通路相关蛋白(PFKFB3、HIF-1α)、糖酵解相关蛋白(HK1、HK2、PKM2、LDHA)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α1(ColⅠA1)]的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PFKFB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间隔厚度(IVSd)、室间隔应变(IVSs)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明显升高(P<0.05),血清NT-proBNP含量显著增加(P<0.01),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心脏质量明显增加(P<0.05),HIT指数明显上升(P<0.05)。大鼠心肌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纤维化率明显增加(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减少(P<0.05),乳酸、丙酮酸含量增多(P<0.05);心肌组织PFKFB3、HIF-1α、HK1、HK2、PKM2、LDHA、TGF-β1、α-SMA、ColⅠA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HIF-1α、PFKFB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FI组及3PO组大鼠LVEF、LVFS、IVSd、IVSs明显升高(P<0.05),LVDd、LVIDs明显降低(P<0.05),NT-proBNP值明显降低(P<0.05),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心脏质量明显降低(P<0.05),HIT指数明显下降(P<0.05);大鼠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纤维化率明显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明显增多(P<0.05),乳酸、丙酮酸含量减少(P<0.05);明显抑制了心肌组织糖酵解相关蛋白、纤维化相关蛋白、HIF-1α/PFKFB3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下调HIF-1α/PFKFB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调节糖酵解反应,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CHF的心功能。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糖酵解;参附注射液;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信号通路;心肌纤维化   
      20
      |
      3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248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据最新研究报道,芪苈强心胶囊基于络病理论,能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廉坤, 刘可欣, 王学琴, 刘凤婷, 廖丽妍, 胡志希
      2025, 31(16): 146-15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415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住院率等特点。“络病理论”认为CHF的核心病机为络脉血瘀、水湿停滞、络息成积,故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基于此创制了芪苈强心胶囊。该方能有效治疗。现代研究发现,芪苈强心胶囊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苯丙素类、酚酸类和强心苷类等多种药理成分,作用机制与其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抗炎、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调节神经系统等有关,且不良反应较少。该研究基于“络病理论”分析CHF的病因病机,并深入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的方证关系、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芪苈强心胶囊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络病理论;芪苈强心胶囊;临床疗效;炎症反应   
      28
      |
      2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140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在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治疗领域,专家基于少阳枢机理论,深入分析柴胡类方疗效原理和作用机制,为优化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参考。
      谭朵廷, 廉坤, 梁昊, 孟骊冲, 胡志希
      2025, 31(16): 156-16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13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的特点。CHF伴焦虑抑郁属于“双心疾病”范畴,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心衰死亡率升高等不良结果密切相关,其复杂病机导致现代医学治疗面临疗效局限与不良反应并存的问题。该文以少阳枢机理论为核心,阐明少阳枢机不利引起的气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相火失布是CHF伴焦虑抑郁的重要病机。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柴胡类方(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过和解枢机,能达到气化复衡、通阳利水、输布相火的作用,有效改善CHF伴焦虑抑郁气滞血瘀、水饮内停及痰火扰心等病理状态,从而缓解双心共病症状。机制研究表明,柴胡类方具调节神经递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保护心肌细胞及改善内皮功能等多靶点效应。该研究基于少阳枢机理论阐释CHF伴焦虑抑郁的中医病机,深入分析柴胡类方的疗效原理和作用机制,为优化CHF伴焦虑抑郁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参考。  
      关键词:少阳枢机;双心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状态;柴胡类方   
      27
      |
      23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137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凋亡及中医药干预 增强出版 AI导读

      中医药通过调控凋亡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衰病程,但研究存在问题,需加强跨学科合作,全面阐释机制。
      廉坤, 李沛铫, 宋志广, 张剑航, 雷竣显, 李琳, 胡志希
      2025, 31(16): 165-17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13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而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衰向失代偿进展的转折点。研究发现,中医药可以调控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和凋亡因子,抑制或上调有关凋亡蛋白;从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保护心肌组织及改善心功能,临床效果显著。近年来,基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来治疗CHF的研究逐渐增多,是当前研究热点。该文基于文献总结,发现中医药主要通过死亡受体通路、线粒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等经典途径,调控凋亡因子及多条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延缓CHF的病程进展。同时,还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重复研究较多,且研究内容相对浅显、单薄和碎片化;动物模型不进行证型判断而采用中药方剂干预;大多数研究只设置一种药物浓度,不足以说明药效;缺乏对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细胞焦亡、铁死亡和细胞自噬等机制之间的全面、整体和系统的研究等。未来应当在全面系统掌握本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设计更科学、合理、全面且可行的实验方案,加强和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协作;阐明CHF细胞凋亡的具体病理机制,全面阐释中医药抑制CHF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中药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CHF提供充分的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心肌细胞凋亡;死亡受体   
      41
      |
      2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251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临床

    • 如意珍宝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增强出版 AI导读

      在骨关节炎和中风病治疗领域,全国专家基于循证证据,形成7条推荐意见和19条共识建议,明确了如意珍宝丸的临床应用要点,为标准化治疗提供指导。
      陈明, 常静玲, 王尚全, 仲格嘉, 邓强, 陈红霞, 李啟恩, 林亚明, 徐祖健, 付常宽, 胡聿尔, 谢雁鸣, 黎元元
      2025, 31(16): 173-18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494
      摘要:骨关节炎(OA)和中风病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意珍宝丸作为藏医药经典名方,具有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等功效,临床上适用于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病证,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炎镇痛和修护受损神经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对该药治疗适应病证的治疗时机、疗效等方面认识尚显不足,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的认识,促进临床用药的标准化和合理化,特邀请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临床专家、藏医药专家、药学专家和方法学专家,基于临床用药实践及专家经验,综合目前循证证据,采用Cochrane系统,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等工具,运用名义组法,形成了7条推荐意见和19条共识建议,明确了如意珍宝丸的临床应用要点,包括治疗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及用药安全性等,主要针对如意珍宝丸在治疗骨关节炎与中风病时的临床效果、适宜用药时机、剂量设定、治疗周期及联合用药策略等问题,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说明,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提供标准化的治疗指导,以确保如意珍宝丸在治疗骨关节炎与中风病中的合理应用,减少用药风险,进一步发挥该药的临床优势。该共识已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发布,标准号为GS/CACM 369-2024。  
      关键词:如意珍宝丸;专家共识;骨关节炎;中风;藏医药   
      19
      |
      26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09966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研究显示,延龄益寿方联合有氧运动能有效缓解中年白领疲惫症状,提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张维芯, 李长印, 周青
      2025, 31(16): 184-19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596
      摘要:目的研究延龄益寿方联合有氧运动对中年白领“疲惫式衰老”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试验设计,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56例“疲惫式衰老”心脾两虚证中年白领,借助中央随机系统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延龄益寿方联合标准有氧运动方案,对照组采用标准有氧运动方案。延龄益寿方药物依据《清宫医案》:酸枣仁10 g、党参10 g、黄芪10 g、白芍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3 g,水煎,分别于早餐、晚餐后2 h服用;标准有氧运动方案根据2017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南,分为热身阶段(5 min)、运动阶段(从5 min开始,每日增加1~2 min,每日最多20 min)、放松阶段(10 min),两组疗程均为28 d,随访35 d;从疲劳感评分(CIS)、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浅睡眠、深睡眠)、心脾两虚证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态[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生理机能[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生理功能(SF-36 PF),疼痛视觉模拟评分(Pain VAS)]及生命体征6个维度,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评估两组治疗对“疲惫式衰老”心脾两虚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35 d内CIS、睡眠质量进行随访,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CIS降低幅度较大、睡眠质量改善好(P<0.05,P<0.01);对照组CIS、睡眠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报告的CIS降低幅度更大、睡眠质量改善更好(P<0.05,P<0.01)。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在倦怠、易醒、多梦、饮食不香、心悸、便溏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则在饮食不香、心悸、便溏方面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倦怠、易醒、多梦、心悸方面改善更好(P<0.05,P<0.01)。两组在SF-36 PF评分、HADS、Pain VAS治疗前后非常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延龄益寿方联合有氧运动可缓解中年白领疲惫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改善倦怠、易醒、多梦、心悸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疲惫式衰老;心脾两虚证;中年白领;延龄益寿方;有氧运动   
      19
      |
      18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0997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应用扶正化积硬结方治疗阴茎硬结症132例回顾性研究 增强出版 AI导读

      在男性健康领域,王祖龙教授团队通过分析132例病例,证实糖尿病是阴茎硬结症的主要病因,二维超声联合弹性成像为优化诊断方案,扶正化积硬结方治疗安全有效。
      李圆圆, 王祖龙
      2025, 31(16): 192-19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891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王祖龙教授门诊132例阴茎硬结症病例,评价扶正化积硬结方治疗阴茎硬结症临床疗效,探讨阴茎硬结症的主要病因,优化阴茎硬结症的彩超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4年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诊断为阴茎硬结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SPSS 29.0对患者一般资料、伴发疾病、硬结位置及治疗前后硬结大小、疼痛程度、阴茎硬结弹性、阴茎弯曲角度、勃起功能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结果糖尿病占阴茎硬结症伴发疾病首位约40.15%,与治疗前比较,扶正化积硬结方治疗12周后阴茎硬结大小、勃起疼痛、阴茎硬结弹性、硬结弯曲角度明显改善(P<0.05),勃起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9例,均为因服药不当引起的胃肠道反应,调整后症状消失。结论糖尿病可能是阴茎硬结症的首要危险因素,二维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可能是目前彩超诊断阴茎硬结症优化方案。扶正化积硬结方治疗阴茎硬结症安全有效。  
      关键词:扶正化积硬结方;阴茎硬结症;阴茎痰核;回顾性研究   
      32
      |
      24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09973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药学基础

    • 最新研究发现,化肝煎复方合煎与单煎在化学成分和药效上无明显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王阳, 张高菊, 李玲, 陈莉萍, 张丽, 刘晓, 张玉玉, 崔源, 李明隆, 傅超美, 严鑫, 何宇新, 董芹
      2025, 31(16): 199-20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261
      摘要:目的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化肝煎合煎和单煎样品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并对二者核心药效进行对比,探讨该经典名方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临床灵活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化肝煎合煎与单煎样品进行定性鉴定分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合煎与单煎样品中指标成分栀子苷、芍药苷、橙皮苷、丹皮酚进行定量分析。采用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模型比较单煎与合煎样品的药效差异。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伐他汀组(1.8 mg·kg-1)、化肝煎合煎组(1.26 g·kg-1)、化肝煎单煎组(1.18 g·kg-1)。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每天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采集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从化肝煎合煎和单煎样品中鉴定并归属70种化学成分,二者在成分组成上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煎样品比较,合煎样品中栀子苷、芍药苷、橙皮苷、丹皮酚平均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P<0.01)。药效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化肝煎合煎组和单煎组均能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的肝脏指数升高,降低大鼠血清中AST、ALT、TC、TG和LDL-C水平,升高血清中HDL-C水平,不同程度上改善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等病理变化,但合煎样品和单煎样品的药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肝煎复方合煎与单煎基准样品在化学组成上未见明显差异,合煎样品中4种指标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单煎样品;二者均能显著改善NAFLD大鼠的脂质堆积和肝脏功能,可为经典名方复方制剂与单味药配方颗粒制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化肝煎;经典名方;合煎;单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含量测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34
      |
      23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058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在半夏干燥条件研究领域,专家通过石灰拌发汗法和间断干燥法,筛选出适宜的干燥条件,为半夏标准化生产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刘苏情, 张雪丽, 张静, 杨聪, 杨长福, 余珺, 郑兵鹏, 李辉武, 江艳华, 林昶
      2025, 31(16): 208-21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061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条件对半夏外观性状及内在指标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干燥条件,为半夏标准化生产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石灰拌发汗法及间断干燥法制备不同半夏干燥样品,运用视觉分析技术测定样品的表面、断面、粉末颜色明暗度值(L*),质构仪测定不同干燥条件样品的硬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样品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计算样品总淀粉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β-胸苷、腺苷的含量。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样品外观性状和内在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主成分分析(PCA)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综合排名,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差异性成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半夏最适干燥条件与传统晒干方法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间断干燥半夏样品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颜色逐渐加深,硬度逐渐下降,浸出物、总淀粉、尿苷、腺苷含量呈上升趋势,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石灰拌发汗半夏样品浸出物含量整体较间断干燥组有所提高,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硬度及核苷类成分总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总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综合评分与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含量呈明显负相关,与尿苷、鸟苷、腺苷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硬度与腺苷含量呈明显负相关,与肌苷、尿嘧啶、次黄嘌呤含量呈明显正相关。通过综合考虑及主成分综合评分,5%石灰拌发汗6 d综合排名第一。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5%石灰拌发汗6 d与传统晒干方法除浸出物外其余含量测定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色白、质坚的外在性状与其化学成分含量呈明显相关性,而尿苷、尿嘧啶、鸟苷、腺苷、肌苷是不同干燥条件半夏质量差异的主要成分。该研究优选出的石灰拌发汗干燥方法可作为传统晒干法的替代方法,且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半夏干燥时间,避免霉变,为半夏干燥条件的标准化和品质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夏;标准化;石灰拌发汗;间断干燥;外观性状;内在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8
      |
      19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054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蜜糠炒金樱子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TLR4/MAPK通路激活有关。
      刘斌, 钟凌云, 罗红兵, 邓琦, 徐福余, 钟思敏, 周颖, 叶喜德, 龚飞鹏, 顾赟程
      2025, 31(16): 216-22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065
      摘要:目的优选蜜糠炒金樱子炮制工艺,拟定相关质量标准,并探讨其对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金樱子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蜜糠用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进行工艺参数优选。对按优选工艺中试生产所得15批蜜糠炒金樱子饮片进行质量评价,并初步拟定检查限量标准。将8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0.13 g·kg-1),金樱子生品组(3.77 g·kg-1),糠炒金樱子组(3.77 g·kg-1),蜜糠炒金樱子低、中、高剂量组(1.89、3.77、7.54 g·kg-1),每组10只。空白组小鼠自由饮用纯净水,其余各组自由饮用3% DSS溶液7 d制备UC小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给药结束后,收集小鼠结肠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Toll样受体4(TLR4)、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蜜糠炒金樱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金樱子用蜜糠20 g,在200 ℃下炒制8 min。初步拟定其检查项下的限量标准为金樱子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25%,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不得少于38%,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聚类热图分析表明,以湖北黄冈产地的金樱子饮片质量较优。动物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下降,结肠黏膜损伤严重,伴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充血及腺体显著减少,p-NF-κB p65、TLR4、p-p38 MAPK、p-ERK、p-JN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减轻结肠溃疡症状,结肠隐窝结构基本完整,腺体排列有序,其中蜜糠炒金樱子高剂量组效果较好,可显著下调DAI评分及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升高IL-1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结肠黏膜损伤,有效抑制p-NF-κB p65、TLR4、p-p38 MAPK、p-ERK、p-JNK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蜜糠炒金樱子炮制工艺关键参数,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质量标准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蜜糠炒金樱子饮片的质量控制。蜜糠炒金樱子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U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TLR4/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蜜糠炒金樱子;炮制工艺;质量标准;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作用机制   
      22
      |
      33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050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学术探讨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增强出版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对患者形、气、神三个层面进行整体治疗和综合调理,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周佳新, 胡建平, 刘争强, 刘喜洋, 张丁丁, 党亚雅, 章文春
      2025, 31(16): 225-23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11
      摘要: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过对患者形、气、神3个层面的整体治疗和综合调理,不仅治疗患者的形体症状,也改善了患者的气机失调和神志异常,在现代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疗效认可。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剖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治疗机制,发现其主要针对气虚患者受寒,导致少阳三焦气滞水停、阳明胃肠火热,同时伴有营血不调与进而引发的神魂不安。通过准确判断患者形、气、神的失调状态,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配伍以实现三者的平衡而达到最佳疗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治疗策略包括针对气机不利,如正气不足、少阳气滞和胃肠火热,选用人参、柴胡-黄芩、大黄配伍治疗;针对形体失调,如水饮停聚和营血不调,选用茯苓-半夏-生姜、桂枝-大枣配伍;最后,通过龙骨-牡蛎-铅丹以调神安魂。综合现有研究报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临床复杂多样的疾病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该文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角度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全面解读,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思路;主治范围   
      35
      |
      27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256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焦虑症动物模型分析 AI导读

      在焦虑症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专家系统评估了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为构建高吻合度模型提出建议,为焦虑症研究开辟新方向。
      黄宝玲, 胡毅龙, 杨晶莹, 苗明三
      2025, 31(16): 235-24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03
      摘要:目的基于焦虑症的中西医病证临床特点,通过对现有的焦虑症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分析,系统评估焦虑症模型的中西医临床吻合度,为构建出具有较高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的焦虑症动物模型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数据库对国内外焦虑症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根据焦虑症中西医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定制评分量表,对文献中的焦虑症动物模型进行分析,系统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度,筛选出可供参考的模型。结果现有焦虑症动物模型中、西医平均临床吻合度分别为42.13%、50.94%,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模型中西医吻合度最高。目前,能高度体现中医临床病证的动物模型较少,在中医证候的区分上存在不足。结论现有的焦虑症动物模型多是通过单因素造模,不能完美体现焦虑症发病的过程及生理病理特点,未能充分考虑焦虑症中医“证候”指标。在未来模型的制备时应根据中西医病证特点,制定统一的焦虑模型指标评价标准,通过不同的复合因素构建模型,完善中医焦虑症动物模型。  
      关键词:焦虑症;病证特点;动物模型;行为学;中西医病证结合   
      26
      |
      2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32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草考证

    • 经典名方中蛇床子的本草考证 增强出版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蛇床子的名称、基原、产地分布等被系统梳理,为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
      胡慧芳, 杨莉萍, 陈飞, 马晓辉, 晋玲, 詹志来
      2025, 31(16): 243-25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364
      摘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蛇床子的名称、基原、产地分布、品质、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及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本草考证,为含有蛇床子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蛇床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以“蛇床子”为正名,还有蛇粟、蛇米、墙蘼等别名。历代主流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的干燥成熟果实,古今一致。东汉至唐朝时期著录的产地为山东淄博;五代扩增至江苏扬州、湖北襄阳;宋代增加河南商丘,并认为扬州、襄阳、商丘为其道地产区;明清时期分布更为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产地明确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评价以粒饱满、色灰黄、香气浓者为佳。历代采收时期多为农历五月,收集果实,去杂阴干。历代主流产地加工为净选后生品入药,炮制方法历代以生地黄汁拌蒸、炒制为主流,尚有蜜炙、炒黄、酒浸微炒、盐酒炒、酒浸蒸、炒黑等方法;近代以来多以生品入药。《神农本草经》记载蛇床子味苦,《名医别录》首载其味辛,明代言其性温,入肾经,有小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多数文献资料将其归为攻毒杀虫止痒之药,功能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临床禁忌主要为下焦湿热,肾火易动,精关不固者禁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方中含有蛇床子的经典名方时,明确其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 monnieri的干燥成熟果实,按照原方炮制要求进行炮制后入药,原方未注明炮制要求者,可取其果实生品入药。  
      关键词:经典名方;蛇床子;基原;本草考证;品质评价;炮制;临床禁忌   
      51
      |
      6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062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综述

    • 中医药调控肾间质纤维化相关通路研究进展 增强出版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报道,中医药在调控肾间质纤维化信号通路方面取得进展,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魏丹丹, 李闪闪, 王永杰, 王红玲, 吴宗耀, 王庆波
      2025, 31(16): 254-26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421
      摘要: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多种慢性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变化过程,也是肾脏功能衰退的重要组织学表现。目前,临床尚未发现抗纤维化的有效药物。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和网络药理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调控RIF的研究日趋深入。其中以补益脾肾为主的健脾益肾方、参地补肾胶囊、建中补肾消癥汤、六味地黄汤、枸杞多糖等能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分泌型糖蛋白/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和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源蛋白(Notch)等信号通路;以利水为主的五苓散、真武汤及茯苓中茯苓酸ZA、茯苓酸ZC和茯苓酸ZD等的多种有效成分均可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水蛭素、姜黄素和扶正化瘀方能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NF-κB和Janus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等炎症相关通路,达到抗炎、抗氧化,缓解RIF进展;以补气化瘀泄浊为主的肾衰泄浊汤、肾康注射液、肾衰方等能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信号通路,抑制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目前,关于中药调控RIF信号通路的研究众多,但缺乏系统总结。该研究通过梳理中医药治疗RIF的信号通路,筛选中药治疗的有效靶点,寻找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中医药;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4
      |
      2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39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柴胡桂枝干姜汤现代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柴胡桂枝干姜汤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领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等有关。
      孟苗苗, 袁子博, 陈凯丽, 张钧, 于子轩, 邓伟
      2025, 31(16): 266-27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894
      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伤寒论》经典名方,具有清解少阳郁热、温化水饮、和解枢机等功效,是治疗脾虚肝郁,水饮内停证的经典方剂,该方组方精巧、配伍得当,常被古今医家加减化裁应用于各类内外科杂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快速发展,柴胡桂枝干姜汤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发展与深化,这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机制研究文献,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现代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2个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现代文献记载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的疾病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及其在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妇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等学科中的应用。同时从作用机制方面阐明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疾病的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及调节免疫,抗纤维化,抗肿瘤,改善胃肠道菌群及动力作用,保护肝脏组织,降低血脂,血糖,调节激素水平等有关。  
      关键词:柴胡桂枝干姜汤;经典名方;临床应用;作用机制   
      46
      |
      29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024936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雷公藤甲素减毒策略的研究进展 增强出版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报道,雷公藤甲素减毒策略取得进展,为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王文琛, 陈鸣, 吴双洁, 廖正根, 董伟, 梁新丽
      2025, 31(16): 278-28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564
      摘要: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和活血止痛等功效,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疥疮、顽癣等病证。其化学成分多样,其中雷公藤甲素(TP)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之一,其抗炎、抗肿瘤和免疫抑制等生物活性显著,然而亦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生殖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同时,TP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通过增加给药剂量提升生物利用度,无疑提高了药物在非靶器官的暴露量,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TP的临床应用。基于此,笔者拟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提取相关数据,归纳整理了近些年TP不良反应的研究,从结构修饰、新型递药系统、配伍等角度梳理减毒研究的进展。结构修饰可通过精准改变TP的化学结构,降低其毒性基团的活性,在保留生物活性的同时,从根源上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新型给药系统能够实现TP的靶向递送,提高药物在靶器官的浓度,降低在非靶器官的暴露,从而增强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此外,通过与中药复方、单味药或单体配伍在降低TP不良反应的同时也可不同程度地增强药效,具有临床价值。该文通过上述不同角度系统阐释了针对TP不良反应的减毒策略,可为TP生物活性的充分发挥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不良反应;新型给药系统;配伍;减毒;结构;生物活性   
      25
      |
      31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0048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据最新研究报道,中医药干预PI3K/Akt通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机制被系统综述,为深入理解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参考,为药物研制提供新思路。
      陈欣, 邵荣世, 周晓明, 孙惠丽
      2025, 31(16): 288-29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893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胃癌前病变的关键阶段,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可逐步发展为胃浸润性癌、黏膜癌。目前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Hp)、药物治疗和胃镜病理随访等为主,可缓解部分症状,但难以遏制其病理进展,复发率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自噬等应答反应,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促进CAG癌前病变的进程。中医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综合调节,治疗CAG癌前病变疗效显著。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等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炎症反应、糖酵解、血管生成、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细胞自噬,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平衡等发挥治疗作用。该文系统综述中医药干预PI3K/Akt通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机制,以期为深入理解CAG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并为CAG癌前病变的深入研究和药物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中医药;研究进展   
      28
      |
      22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09962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黄精免疫调节活性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精多糖和皂苷在免疫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其提升免疫器官功能、改善免疫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为黄精在中药免疫增强剂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金玉, 邱宁宁, 易畅, 朱梦琴, 袁焱峰, 陈光, 张喜利, 刘文龙
      2025, 31(16): 298-30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842
      摘要: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因其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等功效而备受关注。前期的研究表明,黄精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增强改善免疫器官形态功能,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活化,调节免疫因子分泌释放,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并改善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尽管已有大量文献探讨黄精的药理效应及机制,但未对黄精免疫调节活性及机制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因此,该文综合了近年来关于黄精多糖和皂苷在免疫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梳理了黄精在多个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包括提升脾脏与胸腺脏器指数、增加肿瘤抑制性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与活性、改善肠道菌群失衡、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与比例、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白细胞数量及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等方面,为黄精的研究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促进其在中药免疫增强剂及各类功能性产品中的开发应用。  
      关键词:黄精;免疫调节;活性成分;补益类中药   
      30
      |
      25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167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 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肺肠合治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治疗哮喘,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张维, 史捷, 谭曦舒, 寇育乐, 王菲
      2025, 31(16): 307-31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06
      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存在气流受限、气道重塑及具有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的异质性疾病,其患病率逐渐上升,且仍有一部分哮喘患者难以控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医疗负担。现代研究根据肺与大肠之间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相互串扰的关系提出“肺-肠轴”,并指出两者之间的菌群紊乱可以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医发现肺肠合病的现象,提出“肺肠合治法”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重要性。目前发现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可通过肺-肠轴相互影响免疫调节,其在预测哮喘易感性、预判哮喘表型、判断哮喘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具有重大潜力。代表“肺肠合治法”的中药复方、中药单体、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捏脊等中医治疗能调控肠道菌群,改善代谢、调节免疫、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抑制气道重塑、有效缓解症状、延缓肺功能下降。该文基于“肺肠合治法”,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总结了中医治疗哮喘的内涵及肠道菌群在哮喘中的重要性,为临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哮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肠合治法;中医;肠道菌群;肺-肠轴   
      39
      |
      24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1312344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7-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