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河北中医学院 药学院,河北省中药炮制技术创新中心,石家庄 050200
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 050026
3.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资源中心 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100700
丁笑颖,在读硕士,从事中药炮制机制研究,Tel:0311-89926017,E-mail:dingxiaoyingn@163.com
詹志来,博士,研究员,从事中药品质评价、本草考证、中药标准化研究,Tel:010-64087649,E-mail:zzlzhongyi@163.com
张丹,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中药质量评价与炮制机制研究,Tel:0311-89926324,E-mail:zhangdanid@163.com; *
收稿日期:2021-07-03,
网络出版日期:2021-10-26,
纸质出版日期:2022-05-20
移动端阅览
丁笑颖,李恒阳,安琪等.经典名方中荆芥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0):92-101.
DING Xiao-ying,LI Heng-yang,AN Qi,et al.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n Schizonepetae Herba in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2,28(10):92-101.
丁笑颖,李恒阳,安琪等.经典名方中荆芥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0):92-10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2047.
DING Xiao-ying,LI Heng-yang,AN Qi,et al.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n Schizonepetae Herba in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2022,28(10):92-10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12047.
通过查阅历代相关本草、医籍、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荆芥的名称、分类、基原、药用部位、性味、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荆芥以“假苏”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而“荆芥”一名则首见于《吴普本草》,后世多沿用“荆芥”为正名。假苏之名源于其气味,而荆芥则源自读音。荆芥主流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的带穗全草,其道地产区为江苏、河北等地。近代以来总结荆芥品质以茎细、穗多色绿、气香者为佳。在临床应用上,荆芥多为生品入药,炒炭入药主要用于止血。经典名方槐花散、当归饮子原方均以荆芥穗入药,因此建议使用唇形科植物荆芥
S. tenuifolia
的干燥花穗;而凉血地黄汤则以荆芥炭入药,建议可采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荆芥炭的炮制方法。
In this paper, the name, classification, origin and other aspects of Schizonepetae Herba in the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were researched by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herbal literature, medical books and prescription books in the past dynas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chizonepetae Herba first appeared in
Shennong Bencaojing
(《神农本草经》) as Jiasu, while Jingjie first appeared in
Wupu Bencao
(《吴普本草》), and the name of Jingjie
was mainly used as the rectification of name in later generations. The name of Jiasu is mostly derived from its smell, and the name of Jingjie is mostly derived from its pronunciation.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has been highly praised in the past as a original material, and its genuine producing area is Jiangsu, Hebei and other places, medicinal part is whole herb with spike. In modern times, the quality of Schizonepetae Herba is best described as having thin stems, green spike, and aroma.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raw products of Schizonepetae Herba is mainly used, and the carbonisata is mainly used for hemostasis. Famous classical formulas of Huaihuasan and Danggui Yinzi are all made of Schizonepetae Spica, so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the dried panicle of
S. tenuifolia
. In Liangxue Dihuangtang, Schizonepetae Herba Carbonisata is used,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adopt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Schizonepetae Herba Carbonisata in the 2020 edition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20 : 243 - 245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五卷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77 : 267 , 285 .
吴普 . 吴普本草 [M]. 尚志钧,辑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7 : 80 .
苏颂 . 本草图经 [M]. 尚志钧,辑校.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 581 .
宋向文 , 李光燕 , 王德群 , 等 . 中药荆芥基原的沿革 [J]. 中华医史杂志 , 2016 , 46 ( 3 ): 140 - 143 .
陈晨 , 王鹏 , 谢欢欢 . 中药荆芥的本草考证 [J]. 中药材 , 2018 , 41 ( 3 ): 745 - 748 .
袁久荣 , 丁作超 , 袁浩 , 等 . 荆芥的本草考证 [J]. 中药材 , 1996 , 19 ( 5 ): 258 - 260 .
刘霖 , 蔡永敏 , 邱彤 . 荆芥名称考释 [J]. 中医研究 , 2017 , 30 ( 2 ): 66 - 68 .
佚名 . 神农本草经 [M]. 尚志钧,校注.北京 : 学苑出版社 , 2008 : 209 .
陶弘景 . 名医别录 [M]. 尚志钧,辑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156 .
陶弘景 . 本草经集注 [M].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 2013 : 315 .
苏敬 . 新修本草 [M]. 尚志钧,辑校.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1 : 470 .
陈藏器 . 本草拾遗 [M]. 尚志钧,辑释.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2 : 172 .
孟诜 . 食疗本草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4 : 145 .
日华子 , 韩保昇 . 日华子本草/蜀本草 [M]. 合刊本.尚志钧,辑复.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 : 213 - 214,486 .
卢多逊 , 李昉 . 开宝本草 [M]. 尚志钧,辑校.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 393 .
掌禹锡 . 嘉祐本草 [M].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9 : 470 .
刘文泰 . 本草品汇精要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3 : 818 .
倪朱谟 . 本草汇言 [M]. 戴慎,陈仁寿,虞舜,点校.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 : 103 .
中国药学会上海分会 , 上海市药材公司 . 药材资料汇编 [M]. 上海 : 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59 : 259 .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 中药材手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59 : 336 .
吴征镒 , 肖培根 , 周太炎 , 等 . 新华本草纲要:第一册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 : 451 .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6 : 628 .
石开玉 . 菥蓂的文献考证 [J]. 中华医史杂志 , 2018 , 48 ( 3 ): 176 - 180 .
朱橚 . 救荒本草 [M]. 倪根金,校注.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8 : 353 .
陈嘉谟 . 本草蒙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8 : 102 .
李时珍 . 本草纲目 [M]. 4版 . 刘衡如,刘山永,校注.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11 : 25 , 632 - 635 .
李中立 . 本草原始 [M]. 张卫,张瑞贤,校注.北京 : 学苑出版社 , 2011 . 09 : 444 .
周岩 . 本草思辨录 [M]. 邹运国,点校.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15 : 41 .
卢之颐 . 本草乘雅半偈 [M]. 冷方南,王齐南,校点.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 : 205 .
汪昂 . 本草备要 [M]. 余力,陈赞育,校注.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8 : 40 .
吴仪洛 . 本草从新 [M]. 朱建平,吴文清,点校.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2001 : 42 .
郭汝聪 . 本草三家合注 [M]. 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0 : 129 .
杨时泰 . 本草述钩元 [M]. 周德生,刘志龙,释义.太原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9 : 266 .
岩崎常正 . 本草图谱:第一册 [M]. 手写填色本 . 1844 : 200 .
吴其濬 .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59 : 668 .
吴其濬 . 植物名实图考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3 : 627 .
仲昴庭 . 本草崇原集说 [M]. 孙多善,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7 : 92 .
陈仁山 . 药物出产辨 [M]. 广州 : 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 , 1930 : 41 .
陈存仁 . 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M]. 上海 : 世界书局 , 1935 : 60 .
谢宗万 . 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 314 .
肖培根 . 新编中药志:第五卷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7 : 1112 .
伊藤圭介 . 泰西本草名疏:卷上 [M]. 花绕书屋藏本 . 1829 : 8 .
伊藤圭介 . 本草图说:前篇十一卷 [M]. 花绕书屋藏本 . 1856 : 31 - 32 .
SMITH F P . Contributions Towards the Materia Medica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hina [M]. 上海 : 美华书馆 , 1871 : 102 .
田中芳男 , 小野职慤 . 草木图说目录 [M]. 久保弘道,横川政利,校订.东京 : HAKUBTS-KUWAN博物馆 , 1874 : 36 .
HENRY A . Chinese Names of Plants [M]. 上海 :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刊 , 1888 : 240 .
BRETSCHNEIDER E . Botanicon Sinicum:Botan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Materia Medica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 上海 : Journal of the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 1895 : 136 .
颜惠庆 . 英华大辞典 [M].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920 : 1965 .
松村任三 . 改正增补植物名汇 [M]. 东京 : 丸善株式会社 , 1895 : 195 .
STUART G A . Chinese Materia Medica Vegetable Kingdom [M]. 上海 :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 1911 : 393 .
翟理斯 , 马礼逊 . 华英字典 [M].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912 : 254 .
田中芳男 , 小野职慤 . 增订草木图说 [M]. 东京 : 成美堂出版社 , 1912 : 831 .
岩崎常正 . 本草图谱 [M]. 大沼宏平,白井光太郎,考订.东京 : 本草图谱刊行会 , 1919 : 8 .
松村任三 . 改订植物名汇:前编汉名之部 [M]. 东京 : 丸善株式会社 , 1915 : 240 .
丁福保 . 中药浅说 [M].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930 : 24 .
石户谷勉 . 中国北部之药草 [M].沐绍良,译.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 1946 : 61 .
小泉荣次郎 . 新本草纲目:下册 [M].丁福保,翻译. 上海 : 上海医学书局 , 1933 : 654 .
北川政夫 . 伪满洲国植物考 [M]. 长春 : 伪满洲国大陆科学研究院 , 1939 : 384 。
毛华训 , 楼之岑 , 周梦白 , 等 . 荆芥的生药学研究 [J]. 药学学报 , 1955 , 3 ( 2 ):195-204, 213 - 224 .
诚静容 . 常用中药原植物的学名考正(二)白头翁、荆芥 [J]. 药学学报 , 1955 , 3 ( 3 ): 303 - 312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 ,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 等 . 中药志:第3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60 : 170 - 174 .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生药学教研室 .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1960 : 298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 南京药学院 , 等 . 中药志:第4册 [M]. 2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 520 - 523 .
刈米达夫 . 和汉生药 [M]. 东京 : 广川书店株式会社 , 1970 : 55 .
王好古 . 汤液本草 [M]. 崔扫尘,尤荣辑,点校.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7 : 161 .
蔡絛 , 曾敏行 . 铁围山丛谈·独醒杂志 [M]. 李梦生,朱杰人,校点.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2 : 12 .
曹炳章 . 增订伪药条辨 [M]. 刘德荣,点校.福州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 45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第十九卷 [M].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 194 - 199 .
赵立子 , 魏建和 . 中药荆芥最新研究进展 [J].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 29 ( 4 ): 39 - 43 .
肖培根 . 新编中药志:第三卷 [M].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2 : 229 .
蔺道人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57 : 7 .
孟诜 . 食疗本草 [M]. 张鼎,增补.尚志钧,辑校.合肥 :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 : 29 .
王怀隐 . 太平圣惠方 [M]. 田文敬,校注.郑州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5 : 284 .
陈自明 . 校注妇人良方 [M]. 薛立斋,注.上海 : 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58 : 23 .
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 [M]. 伊广谦,张慧芳,点校.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4 : 42 .
李时珍 . 濒湖集简方 [M]. 王剑,郑国华,辑录.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8 : 117 .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委员会 .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 [M].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6 : 72 , 120 .
0
浏览量
37
下载量
1
CSCD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