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5年第31卷第5期

      经典名方

    • 最新研究发现,定志小丸通过调节PI3K/Akt/mTOR/HIF-1α自噬信号通路,减缓卒中后认知障碍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张晗, 王宇, 钟晓琴, 宁振求, 胡达峰, 邓敏贞
      2025, 31(5): 1-1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04
      摘要:目的研究定志小丸(DZXW)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将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ZXW低剂量组(1.43 g·kg-1)和DZXW高剂量组(2.56 g·kg-1),每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都进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处理,上述4组小鼠连续30 d灌胃,每天1次。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淀粉样蛋白42(Aβ42)、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单位(HIF-1α)、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螯合体1(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的铁沉积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潜伏期、APP、Aβ42、AChE、TUNEL阳性率、铁离子沉积、HIF-1α、Beclin1、Bax和LC3Ⅱ/Ⅰ显著增加(P<0.01),而穿越平台次数、SOD、p-PI3K、p-Akt、p-mTOR、p62和Bcl-2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DZXW各剂量组的潜伏期、APP、Aβ42、AChE、TUNEL阳性率、铁离子沉积、HIF-1α、Beclin1、Bax和LC3Ⅱ/Ⅰ明显减少(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SOD、p-PI3K、p-Akt、p-mTOR、p62和Bcl-2明显增加(P<0.05)。结论DZXW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mTOR/HIF-1α自噬信号通路来减缓PSCI模型小鼠因氧化应激加重海马神经元损伤诱导的认知障碍。  
      关键词:定志小丸;痴呆;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单位(HIF-1α)通路;缺血性中风;缺血再灌注   
      20
      |
      2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65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酸枣仁汤能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和海马神经元功能,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调节JNK/c-Myc/p53信号通路有关。
      杜帅霖, 郝志成, 张策, 国荠元, 田旭升
      2025, 31(5): 12-1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338
      摘要:目的探讨建立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引起的抑郁模型大鼠后酸枣仁汤的干预作用,观察该方对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原癌基因蛋白(c-Myc)/调节蛋白53(p53)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其潜在的功能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6 mg·kg-1)和酸枣仁汤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每组12只,采用孤养结合CUMS方法诱导抑郁大鼠模型,随后使用氟西汀和不同剂量的酸枣仁汤连续治疗28 d,并观察各组大鼠糖水消耗、旷场实验得分、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IHC)分析JNK/c-Myc/p53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用来评估治疗效果对大鼠大脑海马内凋亡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指数显著降低(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加垂直运动总分降低(P<0.01);海马JNK、c-Myc、p53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1);大鼠海马TUNEL阳性细胞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汤高、中剂量组和氟西汀组糖水偏爱指数和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加垂直运动总分均大幅度上升(P<0.05,P<0.01);酸枣仁汤高、中、低剂量组及氟西汀组大鼠JNK、c-Myc、p53蛋白表达均大幅度下降(P<0.05,P<0.01);大鼠海马TUNEL阳性细胞降低(P<0.01)。结论酸枣仁汤可调节抑郁模型大鼠JNK/c-Myc/p53在海马中的表达,其抗抑郁机制可能与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关键词:酸枣仁汤;抑郁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原癌基因蛋白(c-Myc)/调节蛋白53(p53)信号通路;大鼠;海马   
      15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95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通过GPX4/ACSL4轴抑制铁死亡,减少神经元和髓鞘损伤,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
      许卢春, 姜国正, 马昱堃, 宋佳伟, 高誉珊, 王冠龙, 范娇娇, 杨永栋, 俞兴, 唐向盛
      2025, 31(5): 20-3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02
      摘要: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通过调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4(ACSL4)轴抑制铁死亡,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12.5 g·kg-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25 g·kg-1)和补阳还五汤+抑制剂组(25 g·kg-1+5 g·kg-1 RSL3)。通过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术后7 d和28 d取材,通过巴索-比蒂-布雷斯纳汉(BBB)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尼氏和坚牢蓝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学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微观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阳性细胞数量和髓磷脂碱性蛋白(MBP)、GPX4、ACSL4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GPX4和ACSL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脊髓组织铁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1),脊髓组织出现严重病理损伤和严重线粒体微观形态破坏;模型组NeuN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MBP、GPX4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GSH、SOD水平显著下降(P<0.01)及GPX4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模型组大鼠ROS、MDA、组织铁含量显著上调(P<0.01),ACSL4荧光强度和ACSL4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抑制剂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BBB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补阳还五汤组较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抑制剂组具有更轻的脊髓组织病理损伤,更少的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更多的神经元存活,更加完整的髓鞘结构。此外,补阳还五汤组线粒体微观形态改善更为明显。与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抑制剂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NeuN阳性细胞数量和MBP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P<0.01)。同时,补阳还五汤较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抑制剂组显著增加GPX4荧光强度和mRNA相对表达(P<0.01),减少ACSL4的荧光强度和mRNA相对表达(P<0.01)。最后,相较于模型组及补阳还五汤+抑制剂组,补阳还五汤显著降低脊髓内ROS、MDA和组织铁含量(P<0.01),并显著增加脊髓内GSH和SOD水平(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通过GPX4/ACSL4轴抑制铁死亡,减少神经元和髓鞘继发性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最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脊髓损伤;补阳还五汤;铁死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4(ACSL4)轴;氧化应激   
      11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640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加味通过抑制JNK/p38 MAPK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有效治疗痤疮。
      陈功珍, 杨雨齐, 刘鑫, 唐挺
      2025, 31(5): 31-4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905
      摘要:目的基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通路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味对痤疮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建立大鼠耳痤疮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加味低、中、高剂量组(7.15、14.30、28.60 g·kg·d-1),每组6只,连续给药14 d。干预结束后观察大鼠耳廓形态变化,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痤疮耳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耳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耳组织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JNK和p38 MAPK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耳组织Caspase-3、Bcl-2、Bax、JNK和p38 MAPK的蛋白水平。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取当归芍药散加味在治疗痤疮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并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对接。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廓出现红肿、增厚、变硬、质地干燥粗糙,表面见皮脂鳞屑和脱痂,伴有丘疹样隆起或囊肿的痤疮样皮损,组织出现角化、表皮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变性和坏死、皮下肌肉变性和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组织中IL-1β、TNF-α、Caspase-3、Bax、JNK和p38 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和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加味各给药组大鼠耳廓痤疮样皮损明显好转,组织病理损害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组织中IL-1β、TNF-α、Caspase-3、Bax、JNK和p38 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Bcl-2 mRNA和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当归芍药散加味在治疗痤疮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化合物主要为刺槐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槲皮素、汉黄芩素、黄芩素,通过调控TNF、IL-1β、Caspase-3、Bcl-2等核心靶点缓解炎症和凋亡,进而改善痤疮。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可能通过抑制JNK/p38 MAPK通路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治疗痤疮的作用。  
      关键词:痤疮;当归芍药散加味;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炎症;凋亡   
      8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644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药理

    • 最新研究发现,益肾通络方通过调节Nrf2/HO-1/NQO1信号通路,有效减轻糖尿病肾病小鼠的氧化应激损伤,为糖尿病肾病治疗提供新策略。
      张轶斐, 白雪慧, 曹梓静, 张泽钰, 唐靖怡, 席俊羽, 张术姣, 张帅星, 谢亦冉, 吴宇琪, 刘忠杰, 刘伟敬
      2025, 31(5): 41-5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01
      摘要:目的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AD(P)H醌还原酶1(Nrf2/HO-1/NQO1)信号通路,探讨益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脏病(DKD)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SPF级雄性C57BL/6小鼠进行研究,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KD模型。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司美格鲁肽组(40 μg·kg-1)、益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18.2、9.1、4.55 g·kg-1),每组10只,连续给药12周。留取标本后测定小鼠血糖、24 h尿蛋白;计算肾脏指数(KI);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苏木素-伊红(HE)、过碘酸-希夫(PAS)、过碘酸-六胺银(PASM)、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丙二醛(MDA)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NQ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KD模型组小鼠血糖、24 h尿蛋白水平、KI、SCr、BUN、ALT升高,肾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胶原沉积,β2-MG、NGAL、KIM-1、L-FABP水平增高,NOS、8-OHdG水平升高,GSH、T-AOC水平降低,MDA、Keap1表达增多,Nrf2、HO-1、NQO1、GCLC均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司美格鲁肽及益肾通络方组中、高剂量组血糖、24 h尿蛋白水平、KI、SCr、BUN、ALT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β2-MG、NGAL、KIM-1、L-FABP表达降低,NOS、8-OHdG水平降低,GSH、T-AOC水平升高,MDA、Keap1表达减少,Nrf2、HO-1、NQO1、GCLC表达增加(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可调控Nrf2/HO-1/NQO1信号通路对抗氧化应激,减轻肾小管损伤,从而实现DKD的肾脏保护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氧化应激;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P)H醌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益肾通络方   
      27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69892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黄连素和黄芩苷配比可改善湿热内蕴型2型糖尿病,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和代谢物发挥作用。
      陈梦婕, 刘艺敏, 周云, 余柯铭, 夏敏, 刘红宁, 吉燕华, 曾治君
      2025, 31(5): 52-6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913
      摘要:目的从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黄连素(BBR)和黄芩苷(BAI)配比改善湿热内蕴型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抗生素诱导小鼠为“伪无菌鼠”,然后将30只“伪无菌鼠”随机分为正常粪菌移植组(n=10)和湿热内蕴型T2DM粪菌移植组(n=20),分别灌胃健康人粪菌悬液和湿热内蕴型T2DM患者粪菌悬液,每只小鼠灌胃200 μL,隔日灌胃,共15次,以此重塑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将造模后的T2D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BBR-BAI给药组(n=11)。BBR给药剂量为200 mg·kg-1,根据前期对BBR和BAI配比研究结果,按照BBR-BAI 10∶1加入BAI溶液后进行灌胃,连续给药8周。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评估BBR-BAI配比对T2DM小鼠糖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封密蛋白-1(Claudin-1)、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水平;16S rRNA测序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分别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和差异代谢物。结果BBR-BAI干预明显降低T2DM小鼠FBG、HbA1c及INS水平(P<0.05,P<0.01),改善胰岛素抵抗(P<0.01);此外BBR-BAI明显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含量(P<0.05,P<0.01),明显降低结肠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P<0.05,P<0.01);16S rRNA测序结果发现BBR-BAI可明显升高Ligilactobacillus、Phascolarctobacterium、Akkermansia等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明显降低Alistipes、Odoribacter、Colidextribacter等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UPLC-Q-TOF-MS分析共鉴定出28个差异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主要为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等。结论BBR-BAI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多种菌属相对丰度和粪便代谢产物的表达进而发挥对湿热内蕴型T2DM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粪菌移植;湿热内蕴;2型糖尿病;黄连素;黄芩苷;肠道菌群;代谢组学   
      20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484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槲皮素通过激活Keap1/Nrf2/ARE通路,有效抑制急性肾损伤大鼠铁死亡,改善肾功能。
      杨昊若, 于大君, 张昱, 杨斌
      2025, 31(5): 65-7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219
      摘要:目的基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探讨槲皮素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肾损伤(AKI)大鼠铁死亡的影响及治疗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槲皮素高、低(100、10 mg·kg-1)剂量组、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Ferrostatin 1,5 mg·kg-1)、槲皮素高剂量+Nrf2抑制剂(ML385)组(ML385,30 mg·kg-1)。除正常组外各组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1)制备AKI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相应剂量药物干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周期为3周。生化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考察大鼠肾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6;检测肾组织Fe2+、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染色(Masson)及高碘酸希夫染色(PAS)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IF)检测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化法(IHC)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Keap1、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转铁蛋白受体(TFR1)、肾损伤分子-1(KIM-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Cr、BUN、TNF-α、IL-1β、IL-6,肾组织Fe2+、MDA含量均显著升高,SOD、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线粒体铁死亡特征性损伤明显且数量减少;肾组织ROS水平明显上升;肾组织中Keap1、TFR1、KIM-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Nrf2、HO-1、GPX4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各剂量组及FER1组血清SCr、BUN、TNF-α、IL-1β、IL-6,肾组织Fe2+、MDA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SOD、GSH含量明显增强(P<0.05);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明显缓解;线粒体损伤好转且数量增多;肾组织ROS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Keap1、TFR1、KIM-1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Nrf2、HO-1、GPX4表达明显升高,其中槲皮素高剂量组损伤改善最明显(P<0.05)。与槲皮素高剂量组比较,ML385组可明显削弱槲皮素对AKI大鼠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槲皮素可有效抑制AKI大鼠铁死亡,改善肾组织损伤、修复大鼠肾功能,其机制或与激活Keap1/Nrf2/ARE通路有关。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槲皮素;铁死亡;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   
      10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673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淫羊藿苷能调节Dahl盐敏感大鼠心肌重塑模型血压、心脏结构功能损伤、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脏DCs表型功能成熟,影响VDR、CYP24A1、CYP27B1 mRNA和蛋白表达,干预Th17/Treg平衡,可能通过调节心脏组织中维生素D/VDR发挥作用。
      李倩, 陈雨佳, 周艳, 李文, 管连城, 王焕珍, 陈云志
      2025, 31(5): 76-85.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41
      摘要: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Dahl盐敏感大鼠心肌重塑模型心脏组织树突状细胞(DCs)表型的影响及对维生素D系统的调控。方法将雄性Dahl盐抵抗大鼠分为正常组,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分为模型组,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1·d-1),维生素D组(3×10-5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8%高盐饲料喂养建立心肌重塑模型,并于造模成功后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6周。进行尾动脉血压动态变化监测;大鼠心脏超声功能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脏树突状细胞表型成熟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DR)、1α-羟化酶(CYP27B1)、24-羟化酶(CYP24A1)、叉头框蛋白P3(FoxP3)、孤核受体γt(RORγt)、心肌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并出现断裂,细胞核固缩,心肌组织明显水肿,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呈网状分布,尾动脉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上升(P<0.05),心脏DCs表型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和Th17细胞、Th17/Treg明显上升(P<0.05),心脏CYP24A1、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及ColⅠ、ColⅢ mRNA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下降(P<0.05),心脏DCs表型CD11、CD11b、Treg细胞明显减少(P<0.05),心脏VDR、CYP27B1、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大鼠心肌细胞断裂和核固缩情况明显减轻,淫羊藿苷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心肌细胞少部分出现断裂、核固缩的现象,不同程度改善心肌纤维排列,心肌纤维断裂和增生明显减少,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尾动脉血压、LVEDD、LVESD明显下降(P<0.05),心脏DCs表型CD40、CD80、CD86、MHC-Ⅱ和Th17细胞、Th17/Treg明显下降(P<0.05),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心脏CYP24A1、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及ColⅠ、ColⅢ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心肌重塑模型大鼠LVEF、IVSD、LVPWD明显上升(P<0.05);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心脏DCs表型CD11、CD11b、Treg细胞明显增加(P<0.05);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心脏VDR、CYP27B1、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调节Dahl盐敏感大鼠心肌重塑模型尾动脉血压、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心肌组织纤维化,还可抑制心脏组织DCs表型和功能成熟,影响VDR、CYP24A1、CYP27B1 mRNA和蛋白表达,实现其对心肌重塑免疫过程中Th17/Treg平衡的干预,可能是通过调节心脏组织中维生素D/VDR发挥作用。  
      关键词:淫羊藿苷;维生素D;树突状细胞;心脏;心肌重塑   
      18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314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归肾丸加味通过抑制MAPK/NF-κB通路,有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功能并具有抗炎作用。
      田珈瑜, 秦文熠, 杨涓, 荣晓凤
      2025, 31(5): 86-9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42
      摘要:目的探讨归肾丸加味通过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及PCOS模型组50只。正常组予以常规喂养,模型组采用来曲唑(1 mg·kg-1·d-1)灌胃21 d建立PCOS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达英-35组(0.2 g·kg-1·d-1)和归肾丸加味高、中、低剂量组(16.04、8.02、4.01 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灌胃28 d。治疗结束后,采用革兰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ROG)、血浆及卵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计算LH/FSH;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MAPK、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p)-JNK、p-ERK、p-p38 MAPK、p-NF-κB p65、p-IκBα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ERK、JNK、p38 MAPK、NF-κB p65、IκBα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处于动情间期,卵巢囊泡数量明显增多,颗粒细胞及黄体生成均明显减少(P<0.05),血浆FSH、E2表达降低,LH、T及LH/FSH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归肾丸加味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有效改善PCOS大鼠的发情周期,增加颗粒细胞及黄体的生成,减少囊泡数量,增加FSH、E2的表达,降低LH、T及LH/FSH(P<0.05,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以归肾丸加味高剂量组疗效最佳,故后续机制实验在正常组、模型组和归肾丸加味高剂量组中进行。与模型组比较,归肾丸加味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浆及卵巢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升高IL-10表达(P<0.05,P<0.01),且能明显降低PCOS大鼠p-ERK、p-JNK、p-p38 MAPK、p-NF-κB p65、p-IκBα蛋白表达,增加IκBα蛋白表达(P<0.01);同时,归肾丸加味高剂量组明显降低ERK、JNK、p38 MAPK、NF-κB p65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归肾丸加味能有效改善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的卵巢功能,并对其具有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NF-κB通路有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归肾丸加味;炎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   
      15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481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加味春泽汤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的膀胱纤维化和逼尿肌功能,可能通过抑制NF-κB/TGF-β1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徐振华, 李彦杰, 任亚峰, 刘昊源, 朱博超, 刘娟
      2025, 31(5): 95-10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438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春泽汤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大鼠膀胱纤维化及逼尿肌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以改良的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建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模型,选取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0分的大鼠进入后续实验;经选取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低剂量组(加味春泽汤14.4 g·kg-1灌胃)、中药高剂量组(加味春泽汤28.8 g·kg-1灌胃)、阳性药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 0.05 g·kg-1腹腔注射]、联合组(PDTC 0.05 g·kg-1腹腔注射+加味春泽汤28.8 g·kg-1灌胃),每日1次,干预4周。实验结果采用BL-420s生物机能采集系统统计尿流动力学指标,离体膀胱快速称质量并采用逼尿肌牵拉实验记录各组大鼠膀胱最小收缩张力及频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马松(Masson)染色对比各组大鼠逼尿肌病理形态及组织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力显著降低(P<0.01),膀胱质量、膀胱收缩张力、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均增加(P<0.05,P<0.01),HE染色可见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黏膜层及肌层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较为明显,固有层结构破坏,肌纤维排列紊乱,间质增宽、组织水肿较为明显;Masson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膀胱壁中胶原纤维沉积较多、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较重,视野内逼尿肌含量有所减少;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NF-κB p65、TGF-β1、IκBα、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血清IL-6、IL-1β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春泽汤及阳性药组漏尿点压力明显升高(P<0.05,P<0.01),膀胱湿重、膀胱最小收缩张力、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明显恢复(P<0.05,P<0.01),HE及Masson可见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相对整齐,膀胱固有层结构相对稳定,逼尿肌肌束排列有序,间质较窄,组织水肿程度相对较低,中药组及阳性药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减轻,阳性药组及联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不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味春泽汤及阳性药组膀胱组织NF-κB p65、IκBα、TGF-β1、ColⅠ和ColⅢ的表达及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膀胱组织相关蛋白及血清IL-6、IL-1β及TNF-α表达随给药剂量增加而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加味春泽汤能够充分影响α-SMA在膀胱组织中表达。结论中药复方加味春泽汤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尿潴留大鼠膀胱组织中的胶原蛋白沉积、延缓膀胱纤维化发生发展并保护膀胱逼尿肌正常舒缩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TGF-β1信号通路、减少NF-κB p65、IκBα、TGF-β1、ColⅠ及ColⅢ等相关蛋白的产生,保护逼尿肌肌力有关。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纤维化;核转录因子-κB(NF-κB);加味春泽汤;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15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30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川续断能改善秀丽隐杆线虫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表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α/TFEB通路有关。
      王萌萌, 赵建平, 吴丽敏, 初双, 黄艳丽, 崔正浩, 孙意冉, 王潘, 王辉, 张振强, 谢治深
      2025, 31(5): 104-11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0617
      摘要:目的利用转基因秀丽线虫模式生物探讨川续断抗阿尔茨海默病(AD)作用,并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转录因子EB(TFEB)通路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转基因AD秀丽隐杆线虫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WY14643(20 µmol·L-1)组及川续断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L-1),检测肌肉细胞内形成寡聚态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并产生瘫痪现情况、线虫头部Aβ沉积的影响。使用BV2细胞模型,利用Rluc-LC3wt/G120A检测对溶酶体自噬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LC3Ⅱ、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TFEB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对PPARα/TFEB下游自噬相关基因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及溶酶体相关基因LAMP2、自噬相关基因2(CLN2)的影响。报告基因评估PPARα、TFEB转录活性,免疫荧光检测PPARα的荧光强度,使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检测川续断醇提物的活性成分,利用RCSB PDB和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及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Docking分析川续断成分和PPARα配体调节结构域的结合。结果与CL4176模型组比较,WY14643组和200、400 mg·L-1川续断组可以明显延长秀丽线虫的瘫痪时间(P<0.05);各给药组均可以显著减少秀丽线虫头部Aβ沉积(P<0.01)。MTT结果显示,50~500 mg·L-1浓度范围内川续断不影响BV2细胞活力;同时川续断还可以增强自噬活性(P<0.05),明显提高Beclin1、Atg5、LAMP2、CLN2 mRNA的表达(P<0.05,P<0.01),明显促进TFEB核易位(P<0.05),明显提高LAMP2蛋白表达量和自噬通量(P<0.05,P<0.01),并显著增强PPARα和TFEB转录活性(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WY14643组和200、400 mg·L-1川续断组可以显著增强PPARα在BV2细胞核的荧光强度(P<0.01)。UPLC-MS检测出川续断的9个已知化合物,筛选出8个川续断活性成分,结果提示川续断中多种成分能够和PPARα-配体结合域(LBD)结合并形成稳定氢键。结论川续断能改善秀丽隐杆线虫AD样病理表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α/TFEB通路有关。  
      关键词:川续断;阿尔茨海默病;秀丽隐杆线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转录因子EB(TFEB)   
      18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796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骨蚀宁颗粒能通过激活PI3K/Akt/Bad信号通路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储诚煜, 朱磊, 梁龙, 王峰, 余雪健, 梁文武
      2025, 31(5): 115-12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904
      摘要:目的采用地塞米松(DEX)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细胞模型,证明骨蚀宁颗粒(GSN)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B细胞淋巴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PI3K/Akt/Bad)信号通路发挥改善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按照0.9 g·kg-1剂量灌胃制备GSN含药血清,同时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筛选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及作用时间。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别用1×10-6 mol·L-1地塞米松、10% GSN含药血清及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24 h进行SANFH细胞建模及分组处理。通过细胞增殖与活力检测(CCK-8)及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及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ALP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3K/Akt/Bad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骨钙素(OCN)和Ⅰ型胶原(CollagenⅠ)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CCK-8试剂盒检测确定含药血清最佳作用剂量为10%,作用时间为48 h;建模分组处理各组细胞后,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SANFH模型组细胞活力、细胞增殖、ALP表达量及PI3K、Akt、Bad、Bcl-2、OCN和CollagenⅠ蛋白和mRNA水平均明显降低,Bax指标核酸及蛋白水平及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P<0.01)。GSN含药血清处理后,细胞活力、细胞增殖、ALP表达量及PI3K、Akt、Bad、Bcl-2、OCN和CollagenⅠ核酸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Bax指标核酸及蛋白水平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0.01);与GSN含药血清组比较,采用抑制剂LY294002和GSN含药血清同时处理逆转了GSN改善效果,即细胞活力、细胞增殖、ALP表达量及PI3K、Akt、Bad、Bcl-2、OCN和CollagenⅠ核酸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Bax指标核酸及蛋白水平及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GSN通过激活PI3K/Akt/Bad信号通路来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人BMSCs凋亡,为骨蚀宁颗粒临床治疗SANFH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骨蚀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PI3K/Akt/Bad)信号通路   
      12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651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淫羊藿苷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专题

    • 最新研究发现,淫羊藿苷能激活TGF-β1/Smad通路,促进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微内皮细胞自噬。
      张亚奇, 蒋言坤, 孙国源, 李博, 丁冉, 黄诚, 王卫国, 张启栋
      2025, 31(5): 123-13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28
      摘要: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骨微内皮细胞(BME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Smad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对BMECs自噬的影响。方法对BMECs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法对细胞鉴定。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1 g·L-1 甲泼尼龙)、ICA组(0.1 g·L-1 甲泼尼龙+1×10-5 mol·L-1 ICA)和TGF-β抑制剂组(0.1 g·L-1 甲泼尼龙+1×10-5 mol·L-1ICA+1×10-5 mol·L-1 LY2157299)共4组。透射电镜观察BMECs超微结构及自噬小体数量;自噬双标腺病毒监测各组细胞的共聚焦自噬流产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GF-β1/ Smad通路自噬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分离培养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鉴定细胞为BMECs。透射电镜可见模型组细胞膜破坏,细胞核固缩断裂;与模型组比较,ICA组细胞膜完整,结构清晰,散在分布自噬溶酶体。共聚焦拍照显示空白组BMECs存在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ICA组细胞自噬表达与空白组相似;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LY2157299组自噬流几乎看不到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的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泛素结合蛋白(p62)mRNA和蛋白显著增高(P<0.01); TGF-β1、Smad同源物2(Smad2)及Smad 同源物3(Smad3)mRNA明显降低(P<0.05,P<0.01);TGF-β1、磷酸化(p)-Smad2及p-Smad3蛋白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ICA组BMECs的Beclin1、LC3B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6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GF-β1、Smad2和Smad3 mRNA显著提高(P<0.01);TGF-β1、p-Smad2及p-Smad3蛋白显著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Beclin1、LC3B及p6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抑制剂组TGF-β1通路关键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能促进糖皮质激素诱导的BMECs自噬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淫羊藿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微血管内皮细胞;自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通路   
      6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428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淫羊藿苷能有效抑制激素诱导的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汤建成, 张悦, 姜睿琛, 岳峥嵘, 李铭, 张亚奇, 尹泽陶, 王卫国
      2025, 31(5): 131-14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123
      摘要:目的探究淫羊藿苷(ICA)对激素诱导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大鼠骨BMECs,用500 mg·L-1 氢化可的松干预1.5 h建立BMECs铁死亡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500 mg·L-1氢化可的松)、淫羊藿苷组(500 mg·L-1氢化可的松+34 mg·L-1淫羊藿苷)、铁死亡激动剂组(500 mg·L-1氢化可的松+34 mg·L-1淫羊藿苷+2.7 mg·L-1erastin)。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用相关试剂盒检测细胞亚铁离子、谷胱甘肽(GSH) 、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和铁蛋白轻链(FTL)、转铁蛋白受体(sTfR),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自噬效应蛋白1(Beclin1),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500 mg·L-1 氢化可的松干预1.5 h可有效诱导BMECs铁死亡的发生,铁死亡水平可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达到峰值。在细胞抗氧化能力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激素组细胞活力、GSH显著降低,ROS、SOD、MDA、亚铁离子水平显著增多(P<0.01);与激素组比较,淫羊藿苷组细胞活力、GSH显著增多,ROS、SOD、MDA、亚铁离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淫羊藿苷组比较,铁死亡激动剂组细胞活力、GSH显著降低,ROS、SOD、MDA、亚铁离子水平显著增高(P<0.01)。在细胞铁死亡和自噬关系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激素组Beclin1、LC3B、sTfR、FTL表达水平升高,GPX4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激素组比较,淫羊藿苷组细胞内LC3B、sTfR、FTL表达水平降低,Beclin1、GPX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淫羊藿苷组比较,雷帕霉素组LC3B、sTfR、FTL表达水平升高,Beclin1、GPX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细胞铁死亡与凋亡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激素组FTL、sTfR、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GPX4、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激素组比较,淫羊藿苷组FTL、sTfR、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GPX4、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淫羊藿苷组比较,铁死亡激动剂组FTL、sTfR、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GPX4、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细胞功能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激素组细胞迁移及成管能力显著降低(P<0.01);与激素组比较,淫羊藿苷组细胞迁移及成管能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铁死亡参与激素诱导的BMECs损伤;淫羊藿苷抑制激素诱导的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自噬抑制铁死亡。  
      关键词:淫羊藿苷;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微血管内皮细胞;自噬;铁死亡   
      7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433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揭示,中医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潜在治疗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张亚奇, 李博, 汤建成, 丁冉, 黄诚, 徐雅萍, 张启栋, 王卫国
      2025, 31(5): 141-14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124
      摘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是一种由于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引发的严重骨关节疾病。其特征包括骨细胞的缺血、坏死和骨小梁断裂,伴随疼痛、股骨头塌陷和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残疾。SONFH的发病机制涉及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疾病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可以促进Akt磷酸化,进而激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成骨分化、BMECs的血管生成,并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中医药在治疗SONFH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对SONFH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这些研究不仅为中医药在SONFH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该文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PI3K/Akt信号通路在SONFH研究中的进展,包括信号通路的组成和传导机制,以及对成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破骨细胞、BMECs等细胞的调控作用。同时,综述还探讨了中医对SONFH的认识和中药单体、复方在PI3K/Akt通路干预方面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和整理这些研究成果,该文旨在为临床防治SONFH提供参考和方向,推动中医药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对PI3K/Akt通路的深入研究和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预期将为SONFH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中药;机制;研究进展   
      9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433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临床

    • 据最新研究,黄苓解毒泄浊颗粒保留灌肠可提高痛风患者疗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肠道菌群及短期预后。
      田丹丹, 王善萍, 杨丽, 张婷婷, 谌曦, 黄传兵
      2025, 31(5): 150-15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721
      摘要:目的探究黄苓解毒泄浊颗粒(HJXG)保留灌肠对痛风患者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肠道菌群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60例住院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非布司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黄苓解毒泄浊颗粒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NLRP3炎症小体水平及肠道菌群的数量,并随访患者12周预后情况,COX回归分析对短期预后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疼痛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ESR、hs-CRP、IL-6、NLRP3、IL-18、IL-1β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改善IL-6、ESR、NLRP3、IL-18水平上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UN、SCr、UA、β2-MG、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C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在改善SCr、UA、CysC、Ccr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各菌群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乳酸杆菌、变形杆菌、拟杆菌、大肠埃希菌中改善明显(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JXG保留灌肠较单纯西药治疗可降低痛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结论HJXG保留灌肠能够提高痛风患者的疗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肠道菌群及短期预后。  
      关键词:黄苓解毒泄浊颗粒;中药保留灌肠;痛风;肠道菌群;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短期预后   
      11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510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显示,联用益气活血/逐瘀类中成药可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陈佳萍, 尚菊菊, 刘红旭, 李享, 来晓磊, 周慧文
      2025, 31(5): 157-16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249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逐瘀类口服中成药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病(CM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收录的关于益气活血/逐瘀类口服中成药干预CMD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结局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指数(IM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次要结局指标为症状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不良安全事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2.0(RoB 2.0)、Stata 17.0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基于GRADE评价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36项研究3 029例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益气活血/逐瘀类口服中成药可降低CMD患者的IMR[均数差(MD)=-5.93,95%置信区间(95%CI) [-8.73,-3.14],n=382,P<0.01]、cTFC(MD=-9.35,95%CI [-13.94,-4.76],n=618,P<0.01)和hs-CRP[标准均数差(SMD)=-1.50,95%CI [-1.90,-1.11],n=1 483,P<0.01],提高CFR(SMD=1.14,95%CI [0.08,2.19],n=304,P=0.03)、症状改善疗效[相对危险度(RR)=1.36,95%CI [1.21,1.53],n=756,P<0.01]、LVEF(MD=4.39,95%CI [2.31,6.47],n=533,P<0.01)和NO(SMD=3.16,95%CI [2.07,4.25],n=946,P<0.01)。安全性方面,联用益气活血/逐瘀类中成药能减少CMD患者不良安全事件的发生(RR=0.49,95%CI [0.29,0.82],n=591,P=0.01)。GRADE分级显示不良安全事件为中等质量证据,cTFC、症状疗效、LVEF、NO为低质量证据,IMR、CFR、hs-CRP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基于微循环功能指标,联用益气活血/逐瘀类口服中成药可能改善CMD患者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且安全性较好,上述结论仍有必要在高质量临床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中成药;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指数;校正的TIMI帧数;Meta分析   
      15
      |
      1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894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冠心病血瘀证积分与轻度认知障碍显著相关,磷脂酰胆碱类代谢物在冠心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为早期识别提供新思路。
      徐仕晗, 刘艳飞, 刘凤岚, 王青, 徐凤芹, 刘玥
      2025, 31(5): 167-17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964
      摘要: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索冠心病(CAD)血瘀证积分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以及冠心病合并轻度认知障碍(CADMCI)血瘀证的血浆代谢谱改变,并进一步探索不同血瘀程度对CADMCI患者血浆代谢物谱的影响。方法依据CAD及CAD血瘀证诊断标准,连续纳入来源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CADMCI血瘀证组与CAD血瘀证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瘀证积分与MCI之间的关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灵敏性和特异性。依据血瘀证积分分别将CADMCI血瘀证组及CAD血瘀证组中前30位患者分为血瘀轻证及血瘀重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MS)对各组患者进行血浆代谢物检测,按照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差异倍数(FC)<0.67或>1.5,P<0.05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评估所筛选的差异代谢物对各分组样本的区分效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6例CAD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AD血瘀证积分与MCI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比值比(OR)=1.619,95%置信区间(CI)1.223~2.142,P<0.001,ROC曲线AUC为0.615(95% CI 0.547~0.683,P=0.001)],表明CAD血瘀证积分对MC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CAD血瘀证与CADMCI血瘀证组间主要差异代谢物为脂质类代谢物,其中磷脂酰胆碱[20∶4(5Z,8Z,11Z,14Z)/P-18∶1(11Z)]具有最佳的区分效能(ROC曲线AUC=0.867,95% CI 0.754~0.942];进一步对血瘀轻证与血瘀重证差异代谢物分析表明,血瘀轻证与血瘀重证间同样以脂质类差异代谢物为主,其中1α,25-二羟基-2β-(2-羟基乙氧基)维生素D3具有区分CAD血瘀轻证与重证的最佳效能(AUC=0.813,95% CI 0.649~0.951),磷脂酰胆碱34∶2具有区分CADMCI血瘀轻证和重证的最佳效能(AUC=0.819,95% CI 0.640~0.941)。结论CAD血瘀证积分与MCI存在显著相关性,磷脂酰胆碱类代谢物在CADMCI血瘀证及血瘀重证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CAD血瘀证积分结合磷脂酰胆碱类代谢物的检测能够为制定CADMCI的早期高效识别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轻度认知障碍;血瘀证积分;代谢组学;相关性;磷脂酰胆碱;Logistic回归模型   
      9
      |
      1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501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宁心疏肝汤联合拮抗剂固定方案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IVF-ET结局,提高血清kisspeptin表达,提升排卵率和妊娠率。
      冯华, 许丹, 洪学兰
      2025, 31(5): 177-184.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194
      摘要:目的探讨宁心疏肝汤联合拮抗剂固定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及血清神经肽吻素(kisspeptin)表达影响。方法选择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盐城附属医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6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拮抗剂固定方案辅助生殖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宁心疏肝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中医单项证候积分,促排情况,血清生殖激素水平,血清miR-335-5p、miR-141-3p,kisspeptin,IVF-ET结局指标及安全性评价。采用Pearson检验对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kisspeptin水平、血清miR-335-5p、miR-141-3p与IVF-ET结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中医单项证候积分、睾酮、促黄体生成素(LH)及LH/FS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SH、血清kisspeptin水平、血清miR-335-5p、miR-141-3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促排后的获卵数、MⅡ卵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FSH、kisspeptin、miR-335-5p、miR-141-3p水平均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宁心疏肝汤联合拮抗剂固定方案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IVF-ET结局,提高血清kisspeptin表达,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关键词:宁心疏肝汤;拮抗剂固定方案;辅助生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神经肽吻素(kisspeptin);生殖激素   
      14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947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药学基础

    • 在中药研究领域,专家基于UPLC-Q-Orbitrap-MS技术,全面分析芪苈强心胶囊的物质基础及其体内分布,为心力衰竭治疗提供重要成分依据。
      张建伟, 华杰凯, 李荣胜, 王琴, 常昕楠, 刘伟, 沈杰
      2025, 31(5): 185-193.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263
      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定性分析芪苈强心胶囊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分布。方法采用UPLC-Q-Orbitrap-MS对芪苈强心胶囊供试品溶液、灌胃给药后小鼠的血清及脑、心脏、肺脏、脾脏、肝脏、肾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通过Thermo Xcalibur 2.2软件构建化合物信息数据库,并拟合准分子离子对应的化合物分子式,以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芪苈强心胶囊中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分布情况。结果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共鉴定或推测出233种化合物,包括萜类70种、黄酮类60种、有机酸类23种、生物碱类17种、甾类20种、香豆素类7种、其他类36种,其中73种化合物通过对照品鉴定。组织分布结果显示,分别在血、脑、心脏、肺脏、脾脏、肝脏及肾脏中检测到移行成分71、17、38、33、32、58、43种。奎宁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37种化学成分移行入血和心脏;毛蕊异黄酮、美迪紫檀烷、芒柄花素、泽泻醇B和泽泻醇A等14种化学成分在血和各组织中均有分布。结论该研究较全面地分析芪苈强心胶囊的物质基础及其体内分布情况,其中黄芪甲苷、丹酚酸B、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3、毛蕊异黄酮苷和芥子碱等成分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成分,可为芪苈强心胶囊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化学成分分析;成分归属;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组织分布;物质基础;心力衰竭   
      14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507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在中药炮制领域,专家通过分析炒甘草过程样品,确定了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苷和甘草酸等4个炮制监控标志物,为炒甘草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徐月, 贾哲, 王云, 李兵, 吴德玲, 张村
      2025, 31(5): 194-20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246
      摘要:目的探究炒甘草炮制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以期为炒甘草的制备工艺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清炒法炮制甘草17 min,按炮制时间每隔1 min采集炮制过程样品。采用视觉分析技术测定过程样品的外观颜色;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的烘干法与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对炒甘草过程样品的水分和浸出物进行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过程样品的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皂苷G2和甘草酸的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外观颜色、水分、浸出物、6种内在成分含量的聚类、判别和相关性分析。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清炒甘草炮制程度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质量标志物五原则,探寻清炒甘草的监控标志物。结果甘草炒制后颜色加深,炮制过程样品的外观颜色呈淡黄色至深黄色的变化规律;炒制过程中,饮片含水量随炒制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浸出物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甘草炒制后,芹糖甘草苷、甘草苷和甘草皂苷G2总体呈降低趋势,芹糖异甘草苷和异甘草苷含量整体升高,甘草酸含量略有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水分与明亮度(L*)、红绿值(a*)呈正相关,与黄蓝值(b*)、总色差值(E*ab)呈负相关;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与L*、a*呈负相关,与b*、E*ab呈正相关。仅用色度值可将炮制过程分为炮制前期(0~14 min)和后期(15~17 min)2个阶段,综合水分、浸出物、6种成分含量及色度值可将炒甘草炮制过程区分为炮制前期(0~6 min)、中期(7~14 min)、后期(15~17 min)3个阶段。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苷和甘草酸可作为炒甘草的监控标志物。结论该文基于对炒甘草过程样品“表里”指标的分析,最终确定了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苷和甘草酸等4个炮制监控标志物,可为炒甘草的炮制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炒甘草;表里关联;过程样品;动态变化;色度;相关性分析;质量标志物   
      12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498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地榆皂苷Ⅰ在正常大鼠和急性肾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为病理状态下药物代谢研究提供新思路。
      张允惠, 刘艳丽, 许琼明, 孙淑仃, 朱泓锦, 赵迪, 冯素香
      2025, 31(5): 203-21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163
      摘要: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PLC-Orbitrap Fusion Lumos Tribrid-MS),测定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地榆皂苷Ⅰ的血药浓度,对比分析其在正常大鼠与急性肾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10 mg·kg-1)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低、中、高剂量组(2.5、5、7.5 mg·kg-1)和模型低、中、高剂量组(2.5、5、7.5 mg·kg-1),每组6只,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地榆皂苷Ⅰ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采用UPLC-Orbitrap Fusion Lumos Tribrid-MS测定大鼠血浆中地榆皂苷Ⅰ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利用Kinetica 5.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给药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灌胃不同剂量的地榆皂苷Ⅰ后,其浓度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0.5 h左右达到最大血药浓度;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平均滞留时间(MRT0-t)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多,清除率(CL)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不同给药剂量下模型组大鼠的AUC0-t均显著增加(P<0.01)、达峰浓度(Cmax)均升高、CL均降低,表明动物的生理状态会影响地榆皂苷Ⅰ在体内的吸收与消除。结论地榆皂苷Ⅰ在正常大鼠体内和急性肾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为病理状态下体内环境变化,进而导致吸收和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关键词:地榆皂苷Ⅰ;急性肾损伤;顺铂;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PLC-Orbitrap Fusion Lumos Tribrid-MS);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   
      13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504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揭示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特点,推荐使用OVA诱导的BALB/c小鼠模型,为哮喘研究提供新方向。
      吴涵, 胡志祥, 吉美奇, 尹浩, 吕玉娥, 翟春涛
      2025, 31(5): 211-21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712
      摘要: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和指标选择,为建立理想的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从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搜索资源,选择“过敏性哮喘”作为主题词,搜索范围为2019年1月到2024年1月。通过整合文献和提取数据,使用Excel 2021创建个人数据库,对实验所选择的动物品系、性别、致敏物质、模型制备途径、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等进行梳理,并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10.2对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共纳入418篇文献,经过对比分析显示造模时应用最多的动物品系为BALB/c小鼠;性别以雌性为主;造模方法以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配合雾化激发给药为主;检测指标主要选择表观指征、细胞分析、肺组织病理、肺功能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肺组织基因表达等;检测方式主要涉及病理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组化、免疫荧光、蛋白印迹法及多种聚合酶链式反应等。结论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目前无公认的造模方法及评价标准,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推荐OVA诱导的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评价造模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为一般行为学改变、肺组织气道形态学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血清中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改变情况。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数据挖掘;动物模型;应用分析;检测指标   
      14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488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本草考证

    • 最新研究系统梳理考证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类药材,为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逯莉, 杨祎辰, 王二欢, 常晖, 安莉, 王仕宝, 马存德, 詹志来
      2025, 31(5): 218-247.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064
      摘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文献资料,从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炮制、功效等方面对萆薢、菝葜、土茯苓三类药材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为含这些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萆薢、菝葜、土茯苓类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但因三者生长环境、药材性状相似,且都具有利湿、祛风、除痹的作用,因此历代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以致基原混淆,故有必要对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系统考证,厘清三者历史发展与变迁脉络,为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萆薢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史上有百枝、赤节、竹木等别名。从古代到20世纪中叶,一直存在薯蓣属植物的根茎和菝葜属植物根茎,甚至是肖菝葜属植物的根茎同时混作萆薢药材使用的情况,但自唐代明确推崇薯蓣属植物的根茎品质佳,为历代萆薢的主流。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其分为粉萆薢和绵萆薢2种药材,其中粉萆薢的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的干燥根茎;绵萆薢的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 spongiosa和福州薯蓣D. futschauensis的干燥根茎。古代萆薢因种类不同其相应产地也不同,现萆薢主产于长江以南地区。萆薢的品质自唐代以来以色白绵软者为佳,近代以来则总结以色白、片大而薄、有粉性、质韧有弹性、整齐不碎者为佳。萆薢的采收时间均为春秋二季,以秋采质佳,炮制方法主流为切片后生用或酒浸炒干。菝葜始载于《名医别录》,历史上有金刚根、铁菱角、铁刷子等别名,历代主流来源为百合科菝葜Smilax china的干燥根茎,品质以质韧富含粉性者为佳,采收时间为秋末至次年春采挖,历代主流炮制方法为切片生用。土茯苓最早记载于《本草经集注》“禹余粮”条下,单列为独立药材始于《本草纲目》,历史上有草禹余粮、冷饭团、仙遗粮、土萆薢等别名,历代主流来源为百合科光叶菝葜S. glabra的干燥根茎。在历史上也有同属多种植物,甚至有肖菝葜属植物的根茎混用的情况。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片大、粉性、筋脉少、切面淡棕色为佳,采收时间为春秋二季,历代主流炮制方法为切片生用。萆薢、菝葜、土茯苓均具有利湿,祛风,除痹,解毒的作用,但解毒能力排序为土茯苓>菝葜>萆薢。治疗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瘰疬,疥癣等是土茯苓的独特作用。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经典名方含萆薢药材首选粉背薯蓣D. hypoglauca的根茎,秋季采收,趁鲜切薄片,按照经典名方中的要求炮制,没有要求的生用;含菝葜药材的选用菝葜S. china的根茎,秋末采收,趁鲜切薄片,处方中没有特殊炮制要求的,生用;含土茯苓药材的选用光叶菝葜S. glabra的根茎,秋季采收,趁鲜切薄片,处方中没有特殊炮制要求的,生用。  
      关键词:萆薢;菝葜;土茯苓;本草考证;基原;产地;品质评价;炮制方法   
      19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7352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学术探讨

    • 据最新研究报道,抵当汤作为经典名方,在中医治疗瘀热互结之蓄血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攻下瘀热的基本思路一脉相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马俊杰, 王婉冰, 李佳欣, 贾亚菲, 王晶菊
      2025, 31(5): 248-25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826
      摘要:抵当汤是《伤寒论》所载攻下瘀热的经典名方,备受后世历代医家推崇,在诸多中医典籍中皆有相关记载,一直沿用至今。该文通过挖掘梳理有关抵当汤的古代医籍及现代文献,全面考证了抵当汤在不同古传版本《伤寒论》中的记载,及该方在历代医籍中的剂量单位计量、制法和服法内容,并详细总结并探讨了方中大黄、桃仁、水蛭、虻虫的基原和炮制方法。同时该研究还梳理了历代医家在相关医籍中对抵当汤的临证实践发挥,主要包括剂型的调整、药味药量的增减、临床运用的充拓、类方的创制与阐发三方面的内容,对于上述信息历代医家虽可能有所不同,但攻下瘀热的基本思路却一脉相承。此外,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坚持抵当汤临证时当首参瘀热病机,提出该方在治疗瘀热互结之蓄血证时应行血而不宜止血,同时认为用攻下瘀热之法调治脑病精神诸疾是由于祛瘀生新可养心神之故,为抵当汤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思路。在此基础上,现代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抵当汤在改善微循环障碍、调节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此可能为该方“攻下瘀热”的重要作用机制。该文通过对抵当汤信息考证及临证机制的探讨,摆事实讲依据,以期为抵当汤的临床应用和其他经方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抵当汤;经方;《伤寒论》;信息考证;临证思路;药理机制   
      7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187431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优势病种

    • 在“第二十五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银屑病)青年沙龙”上,29位专家学者就中西医诊疗银屑病的优势、难点、临床转化展开讨论,为银屑病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刘柳, 孙晓颖, 莫美, 周亚琼, 李斌, 张霄潇, 李欣
      2025, 31(5): 260-26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897
      摘要: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其高患病率、复发率及诸多共病为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随着现代医学不断革新,银屑病的诊治除经典治疗外,生物制剂的出现提高了临床疗效,使攻克银屑病成为可能。但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耐药性、复发率及免疫漂移等现象不容忽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经历了数千年实践,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较低,但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因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承办的“第二十五期临床优势病种系列(银屑病)青年沙龙”邀请中医、西医和交叉学科的共29位专家学者就“中西医诊疗银屑病的优势、难点、临床转化”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会专家讨论认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优势存在于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在以中医药为主导的方案中,中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分清基本矛盾和当下的主要矛盾,能够清晰地掌握银屑病发展的动态过程。接着利用辨证论治体系对当下的主要矛盾进行中医药干预,以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中医药方案。秉承“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观点,中医学通过辨明证型,可早期防治银屑病共病。其二是在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协同增效,还能减轻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此次会议为银屑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势提供参考,开拓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思路,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银屑病;优势病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专家指导建议   
      10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901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综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新进展:中医药小檗碱多途径干预,联合用药增效减毒。
      王晓杰, 张恒, 刘素彤, 张丽慧, 赵文霞
      2025, 31(5): 269-281.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68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患病率高,累及人口众多,给全世界公共卫生事业造成了巨大威胁和挑战,因此需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目前临床上使用西药在减重、减少肝脏脂肪含量、改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疗效确切,但对于NAFLD相关性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尚缺乏足够的组织学证据支持其益处,仍需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加以明确。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NAFLD的重要基石,但存在患者执行不力、依从性低等诸多问题,临床疗效不甚理想。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显著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小檗碱可从增加能量消耗、改善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胆汁酸稳态、抗纤维化等多个途径干预NAFLD的发生和发展,对NAFLD的治疗发挥积极影响。同时,笔者通过整理文献发现,BBR与中西药联合应用具有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物口服利用度、增加肝脏最高生物分布、增强NAFLD整体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显著优势,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檗碱;作用机制;糖脂代谢;肠道菌群;肝纤维化;联合用药   
      8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495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及复方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望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低毒高效的药物。
      王浩阳, 郭琳, 赵晖, 曹利华, 李娜, 苗明三
      2025, 31(5): 282-29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626
      摘要:乳腺癌是一种机制复杂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目前临床治疗常以手术切除、放疗化疗、药物治疗为主,但往往伴随着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中药在对抗乳腺癌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优势,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是癌症研究的经典通路之一,异常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阻断轴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基因蛋白复合物的形成,抑制β-catenin降解,促进β-catenin核转移,并与T细胞转录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结合,启动下游靶基因,进一步干预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影响肿瘤进程。既往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复方可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从而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对于治疗药物参与调控的生化过程尚未开展系统的梳理。该文通过分析整理现阶段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乳腺癌的关联机制,解析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抗乳腺癌的内在机制,统计结果发现中药单体的黄酮、生物碱、萜类成分能够靶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阻滞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补肾肝等功效的中药复方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抵抗乳腺癌。对比目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的应用有望为临床带来低毒高效的乳腺癌治疗药物,现有结果为后续筛选、研发抗乳腺癌的中药来源小分子化合物及中药复方提供参考。  
      关键词:乳腺癌;中药;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特点分析;中药单体;中药复方   
      10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513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医药通过调节TLR4信号通路有效改善症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苏志威, 薛娟, 孙俊, 范恒, 朱锐, 计春燕
      2025, 31(5): 291-29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98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与代谢密切相关的慢性肝病,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内脂质异常沉积。近年来,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上升,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等多个信号通路的交叉调控,其中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NAFLD的发生与进展中起关键作用。TLR4通路异常激活,促使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诱导氧化应激并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加速NAFLD的恶化。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调控TLR4信号通路方面展现出潜在的治疗作用,能够显著改善NAFLD的症状及病理特征。该综述总结了近5年国内外关于中药通过TLR4信号通路干预NAFLD的实验研究进展,涵盖了多糖、萜类、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研究发现,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通过多靶点、多途径调节TLR4信号通路,能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调节肠道菌群,并抑制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从而延缓NAFLD的进程。通过深入分析NAFLD的病理机制,探讨TLR4信号通路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为中医药在NAFL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以推动NAFLD治疗策略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机制;中医药   
      12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891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据最新研究报道,远志在抑郁症治疗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刘黎明, 彭帅军, 苏攀, 栗俞程
      2025, 31(5): 300-30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340
      摘要:抑郁症是一类高发性精神类疾病,其诱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层面,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阻碍了新型高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并造成极大社会经济负担。目前抑郁症存在多种发病机制假说如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神经可塑性损伤、谷氨酸紊乱、神经炎症紊乱、肠道菌群失衡及线粒体自噬障碍等。当前临床抗抑郁药物多为单胺类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不良反应大、依从性低等缺点,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药效温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在抑郁症治疗中体现出显著优势。传统中药远志,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之功效,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复方中。因此,该文基于当前抑郁症发病机制假说,从远志及活性成分、远志药对、含远志中药复方等多个层面,系统梳理远志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旨为远志的抗抑郁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远志抗抑郁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机制;远志及活性成分;远志药对;远志中药复方   
      12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31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据最新研究综述,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在肥胖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医药治疗研究取得进展,为肥胖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吴梓敬, 李纪新, 邱林杰, 任燕, 邹姹姹, 李美洁, 栗文婕, 张晋
      2025, 31(5): 310-31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243
      摘要:肥胖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发展形势日益严峻。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信号通路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与炎症反应的关键信号通路,在肥胖者体内,NF-κB的表达被过度激活,从而使机体产生异常的炎症反应。因此有望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以治疗肥胖,且已有大量科研成果证明其有效性。目前对于NF-κB信号通路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领域,尚未有对该通路介导肥胖的机制及中医药治疗做系统综述。该文基于现有研究系统综述了NF-κB相关信号通路介导肥胖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肥胖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并为生物学基础探索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靶点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肥胖;核转录因子-κB;中医药;炎症;信号通路   
      13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953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揭示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核心作用,中医药调控信号通路干预抑郁症展现独特优势,为改善患者症状提供新疗法。
      徐锦江, 武丽, 张齐, 邓亚胜, 谢晶晶, 陈豪斌, 赵恩, 张曼, 戴建业
      2025, 31(5): 319-32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612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心境低落或精神障碍,当前治疗以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为主,治疗效果欠佳。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共识,信号通路转导异常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Toll样受体4/NOD样受体蛋白3(TLR4/NLRP3)、核转录因子-κB(NF-κB)、Janus/激酶/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BDNF/TrkB)、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质(CREB)等多个通路。中医药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核心,从宏观层面调节多系统平衡、多器官功能,在抑郁症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医学认为抑郁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涉及肝气郁结、心神失养、肾精亏虚、脾失健运等,中药复方治疗以疏肝、健脾、宁心、填精为主,如逍遥散、滋水清肝饮、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等;中药活性成分中以补益、理气药为主,如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素、麝香酮等;中医外治以针刺为主,治以开窍、醒神,选用百会、神庭、印堂等穴位,此外推拿、督灸疗法也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干预抑郁症。该文综述了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病中的核心作用,以及中医药调控信号通路干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以期发现改善抑郁患者症状的新疗法。  
      关键词:抑郁症;信号通路;神经生物学;中药;研究进展   
      8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49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据最新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上升,肠道微生态与尿酸排泄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具有潜力,为高尿酸血症干预提供新思路。
      樊明媛, 袁久术, 谢红艳, 张赛, 姚淇元, 何璐琪, 伏青青, 高泓
      2025, 31(5): 329-338.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398
      摘要:高尿酸血症(HUA)发病率迅速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具有广泛的心脏、肾脏、关节和癌变等危害及全因死亡关联,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和积极干预。当前西医治疗策略存在肝肾损害大,用药限制和易于复发等临床局限性。肠道作为尿酸(UA)的肾外主要排泄途径,调控肠道微生态促进UA降解。开发针对肠道微生态的降尿酸策略具有巨大潜力,有望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HUA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调控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特点,大量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是中医药治疗HUA的重要靶点,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聚焦于肠道微生态,从肠道微生物、肠道代谢产物、肠道尿酸转运蛋白和肠道屏障方面探讨了肠道微生态与HUA的关系,并综述了中医药靶向肠道微生态治疗HUA的研究进展,旨在为HUA的中医药干预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尿酸转运蛋白;尿酸代谢   
      12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889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揭示中药调控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新进展,为临床诊疗和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刘银霞, 杨丹
      2025, 31(5): 339-346.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699
      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生殖系统损伤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DM)并发症,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性伴侣关系、家庭稳定密切相关,更是许多躯体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发病率将随之增高。目前ED药物治疗效果欠佳,DMED更为难治,因此寻求有效且安全的药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诸多研究证明中药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自噬等,达到改善DMED的目的,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疗效显著的优势。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激酶C(PKC)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介导了DMED的发生发展,但目前尚缺乏相关的总结性记载,基于此,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上述相关信号通路在DME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中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治疗DME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中药;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7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79896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发现,沙棘果实中的异鼠李素具有抗骨质疏松功效,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孟世龙, 张徐, 徐亚伟, 余阳, 李威, 曹延广, 史晓林, 张伟, 刘康
      2025, 31(5): 347-35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705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代谢疾病,临床上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点,好发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目前,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口服西药为主,如钙剂和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等,但存在服药周期长、不良反应较多等不足。近年来,部分中药及有效成分因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可以双向调节成骨和破骨分化过程,在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中应用广泛。沙棘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果实中富含黄酮类、多酚类、脂肪酸、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功效。异鼠李素是沙棘果实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衰老、抗肿瘤等诸多药理作用。有研究表明,异鼠李素可以参与骨代谢的调控过程,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但是,异鼠李素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和相关机制目前尚未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因此,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针对异鼠李素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异鼠李素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异鼠李素;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0665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 最新研究揭示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在生物医学、护肤和食品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赵鹏, 张曼, 牧丹, 白文明, 苏日娜
      2025, 31(5): 353-362.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41212
      摘要: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来源、复杂的结构、多种生物活性及巨大的应用潜力。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主要富含于植物和微生物中,其结构复杂,结构因来源不同而异,包括Ⅰ型、Ⅱ型、Ⅱ型相关类型及新构型等。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在生物活性方面表现出多种潜力,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凝血、抗衰老、降血糖、维持肠道健康和抗炎等作用及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此外,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还表现出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使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材料。在研究报道中,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被设计为药物递送系统中的载体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靶向性;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常被添加到护肤产品中,利用其保湿和抗氧化特性,有助于延缓皮肤老化,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同时增强产品的营养价值。总结和归纳最新的研究报道,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及功能应用的关系,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天然阿拉伯半乳聚糖;来源;结构;生物活性;应用   
      16
      |
      0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083080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1-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