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农学、文学等方面典籍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冬葵子药材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沿革、产地、品质、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归经与功能主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有冬葵子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神农本草经》始以“冬葵子”为正名,为历代所沿用,尚有葵菜子、滑菜、葵子等别名。通过基原考证可知,葵菜为古代冬葵子主流基原植物,即锦葵科锦葵属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var. crispa,而同科植物蜀葵Alcea rosea 和锦葵M. cathayensis亦有使用,近代以来将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的种子冒充冬葵子入药,而历代主流的冬葵M. verticillata var. crispa的种子则较少入药,且苘麻子自唐代《新修本草》收录以来自古为另一功效有别的药材,因明清以来葵菜种植日趋减少,而苘麻则较为常见,易取易得,加之两者种子形态相似而混淆,应予以纠正。另外,冬葵的果实为蒙古族习用药材“冬葵果”,与中医传统种子入药有别。葵菜作为历史上重要菜蔬,曾广泛栽培,宋以后逐渐萎缩,现主产于南方诸省。冬葵子的品质评价则以身干、子粒饱满、色灰褐、无泥、无杂质者的为佳。采收一般在秋冬两季,晒干后打种,筛除果皮及杂质,捣碎,或用文火微炒至黄白色使用。其性味“甘、寒、滑”,以滑肠通便、利尿、下乳、消除肿胀为主要功效;苘麻子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退翳,较冬葵子而言,功效差异较大。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开发时所用冬葵子药材应采用冬葵M. verticillata var. crispa 为药用基原,按经典名方中药物炮制要求选取相应的炮制方法,未明确炮制要求的建议以生品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