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快捷入口

  • 审稿登录 审稿登录
  • 编辑登录 编辑登录
  • 投稿登录 投稿登录

快捷图标

微信
微店
淘宝店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主编:吴以岭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

CN11-3495/R

ISSN1005-9903

影响因子5.320(知网2024年版)

出版周期:半月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

电话:010-84076882

邮箱syfjx_2010@188.com

热门词汇

加载中

编辑荐读

更多

霍山石斛鲜、干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的差异

目的比较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鲜、干品水提物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黏膜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养胃舒(4 g·kg-1)组,霍山石斛鲜品低、中、高剂量(3.5、7、14 g·kg-1)组,霍山石斛干品低、中、高剂量(0.7、1.4、2.8 g·kg-1)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等复合因素成功诱导CAG大鼠模型,共计11周,继以霍山石斛鲜、干品干预4周,采集大鼠血清和胃组织。观察各组大鼠胃液分泌量及胃酸pH值变化;肉眼观察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胃黏膜损伤情况;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测定胃黏液分泌水平;免疫荧光测定胃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胃泌素17(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胃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液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胃酸pH值显著升高(P0.01),胃黏膜发生明显萎缩,胃黏液分泌量也显著减少(P0.01),胃黏膜屏障中Occludin、ZO-1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PG Ⅰ、PG Ⅱ 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G-17、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胃组织中AQP1水平显著上调(P0.01),AQP3和AQP4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能不同程度地改善CAG模型大鼠的胃黏膜萎缩情况,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胃液分泌量(P0.05,P0.01),显著降低胃酸pH值(P0.01),显著增加胃黏液分泌量(P0.05,P0.01),明显降低G-17、IL-6、IL-1β、TNF-α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升高Occludin、ZO-1、PG Ⅰ、PG Ⅱ 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上调AQP3、AQP4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下调AQP1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霍山石斛鲜、干品水提液均可通过改善胃黏膜损伤、减轻炎症、调节水液代谢等方面对CAG发挥药效作用,并且霍山石斛干品的作用更佳。

> 药理

霍山石斛鲜、干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的差异
  • 当期目次
  • 封面故事
  • 优先出版
  • 过刊浏览
  • 获奖论文
更多
Volume 31 期 24,2025 2025年第31卷第24期
  • 经典名方

    最新研究发现,槐花散能有效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王炎炎, 孙维义, 席作武

    2025, 31(24): 1-1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0724
    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系统评估槐花散对大肠湿热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传统病因学方法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成功构建大肠湿热型UC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花散高、中、低剂量组(10.58、5.29、2.65 g·kg-1·d-1)和柳氮磺嘧啶组(0.35 g·kg-1·d-1)。记录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腹泻便血评分,同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其对肠道损伤和炎性浸润的改善作用。通过免疫组化(IHC)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结肠组织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直肠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亚基(NF-κB p65)的表达、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槐花散能显著减缓大肠湿热证UC大鼠体质量的下降趋势(P<0.01);与模型组比较,槐花散能显著改善腹泻和便血症状,降低DAI评分(P<0.01);与模型组比较,槐花散能显著有效恢复结肠长度(P<0.01);槐花散促进了大肠湿热证UC大鼠结肠组织的恢复。在IHC中,与模型组比较,槐花散干预后数据定量分析结果显示ZO-1及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在炎症指标中,与模型组比较,槐花散能明显降低IL-6和TNF-α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槐花散能明显减少结肠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槐花散能明显降低TLR4、MyD88、NF-κB、p65及下游IL-6 mRNA表达(P<0.05)。结论槐花散可能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对大肠湿热型UC模型大鼠起到显著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槐花散;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炎症反应   
    30
    |
    53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329529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11-14
  • 经典名方

    最新研究发现,四君子汤能改善脾气虚证大鼠肝损伤,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彭鹏, 白敏, 金锦, 袁启慧, 杨晓轶, 杜娟, 段永强

    2025, 31(24): 11-20.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017
    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证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1·d-1),以及自然恢复组,每组10只,采用复合多因素造模法(强迫游泳+小承气汤灌胃+饮食失节)建立脾气虚证大鼠模型,持续干预30 d后,测定体质量、3 h进食量,评价脾气虚证宏观证候积分。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空白组、模型组和四君子汤高剂量组的差异基因表达,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法(IF)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富集分析到的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Gasdermin D的N端结构域(GSDMD-N)进行测定,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通路下游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3 h进食量显著降低(P<0.01),脾气虚证宏观证候积分,血清AST、AL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呈轻度炎症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各剂量组显著改善上述指标及肝损伤,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RNA-Seq分析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DEGs)有1 254个;相对于模型组,四君子汤高剂量组治疗后改变的相关基因有842个,基于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脾气虚证大鼠肝损伤中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NLRP3炎症小体可能是关键靶点。IF、IHC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LRP3、ASC、Caspase-1、GSDMD-N蛋白及下游炎症因子IL-1β、IL-6、IL-18表达显著升高(P<0.01);四君子汤高剂量组上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且能显著降低IL-1β、IL-6、IL-18炎症因子水平(P<0.01)。结论四君子汤能够有效改善脾气虚证大鼠肝脏轻度炎症损伤,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活化,下调焦亡执行蛋白GSDMD-N的表达,并减少焦亡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关键词:四君子汤;脾气虚证;转录组学;NOD信号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肝脏炎症损伤   
    18
    |
    29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32987793 false
    更新时间:2025-11-14
  • 经典名方

    桂枝茯苓丸能有效调节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性激素紊乱,涉及自噬、核黄素代谢、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等途径。

    李成晨, 黄源鹏, 张倩, 曾钿, 孔令昂, 范玉坤, 夏元铎, 陈浩, 王峰

    2025, 31(24): 21-29. DOI: 10.13422/j.cnki.syfjx.20251108
    摘要:目的分析桂枝茯苓丸调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大鼠性激素紊乱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那雄胺组(0.45 mg∙kg-1∙d-1),桂枝茯苓丸低、高剂量组(0.135、0.337 5 g∙kg-1∙d-1),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去势手术后皮下注射3.5 mg∙kg-1∙d-1丙酸睾酮的方法制备BPH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药液,连续35 d。通过前列腺湿质量、体积、指数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等评价大鼠组织病理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睾酮(T)、双氢睾酮(DHT)、雌二醇(E2)等血清性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雄激素受体(AR)的蛋白表达;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井质谱法(UHPLC-Q Exactive)对假手术组、模型组、桂枝茯苓丸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谱进行比较分析,筛选代谢标志物,获取相关代谢途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质量、体积、指数、血清性激素水平、AR蛋白表达等均升高(P<0.05,P<0.01),组织形态呈现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前列腺湿质量、体积、指数、血清性激素水平、AR蛋白表达等表现为下降趋势(P<0.05,P<0.01),组织病理得到改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共获取去氢红花炔醇、天仙子胺、光色素等40种与桂枝茯苓丸干预作用相关的代谢标志物,涉及自噬、核黄素代谢、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等途径。结论桂枝茯苓丸可有效调节BPH大鼠性激素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自噬、核黄素代谢、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等有关。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良性前列腺增生;血清代谢组学;性激素;紊乱   
    19
    |
    28
    |
    0
    <HTML>
    <印刷PDF><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133058018 false
    更新时间:2025-11-14
查看更多

  • 虚拟专辑
  • 专题
更多
更多
  • 培训视频
  • 期刊视频
更多
0